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明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毒性
  • 2篇毒性研究
  • 2篇茱萸
  • 2篇茱萸汤
  • 2篇吴茱萸汤
  • 2篇不同提取部位
  • 1篇虚寒
  • 1篇学成
  • 1篇药品
  • 1篇药品不良反应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治疗溃疡性结...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炎
  • 1篇鼠肝
  • 1篇脾胃
  • 1篇脾胃虚
  • 1篇脾胃虚寒

机构

  • 8篇唐山市人民医...
  • 7篇唐山市协和医...
  • 6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开滦总医院

作者

  • 8篇李明
  • 7篇张逊
  • 6篇袁金斌

传媒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吉林中医药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药师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加减吴茱萸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2022年
探讨临床上加减吴茱萸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两年间收入我院治疗的96位典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一组为研究组,一组为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减吴茱萸汤治疗,而对照组则只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评估,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并统计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发生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别治疗,采取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结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比较疗效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更好,治疗有效率高达96%,而对照组则有效率在80%左右(χ29.561,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如肛门灼热、腹泻、腹痛、脓血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8.322,27.238,24.259,13.499,2.654,P<0.05)。经过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对照组低,说明改善情况更好,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4,4.404,8.409,P<0.05)。结论:吴茱萸汤加减治疗确实可以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症,能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应用上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李明任晓静张逊冯昊
关键词:吴茱萸汤溃疡性结肠炎
肌氨肽苷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例
2018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1岁,2016年8月22日因"胸闷气短间断发作2年,加重20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11年,曾短期服用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阿司匹林等药物,后自行停药,血压控制不良,病情加重后于入院前自行服用硝酸异山梨酯片10 mg bid,美托洛尔片25 mg bid。否认糖尿病史,肝炎、结核病及其接触史,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外伤、手术史和输血史。
任晓静李明张逊
关键词:肌氨肽苷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
吴茱萸挥发油对小鼠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研究吴茱萸挥发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多浓度试验进行吴茱萸挥发油急性毒性研究,不同浓度的挥发油提取液进行灌胃,灌胃体积按25 mL/kg计算,1次/d,连续14d给药。给药后对小鼠急性毒性症状进行观察,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情况,通过测定挥发油LD50值来评价吴茱萸挥发油急性毒性。结果灌服低浓度的挥发油后,小鼠死亡率低,但出现怠动、活动减少、安静等症状;灌服高浓度挥发油后小鼠全部死亡,同时观察到小鼠出现呼吸抑制、腹泻等症状。计算得出吴茱萸挥发油LD5。值为1.708 mL/(kg・d),95%可信限为1.496〜1.899mL/(kg・d)。结论吴茱萸挥发油具有急性毒性。
李明任晓静张逊冯昊袁金斌
关键词:小鼠急性毒性
吴茱萸不同提取部位致大鼠肝毒性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吴茱萸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为实验动物,依据临床剂量给予大鼠灌服吴茱萸不同提取部位药液,连续7 d给药,观察大鼠的活动情况、毛色变化以及体质量信息,给药7 d后经眼静脉取血,以血浆中ALT、AST水平变化,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来衡量大鼠肝损伤大小,进而评价吴茱萸的肝毒性。结果各实验组大鼠表现为腹泻、毛色暗淡、生长缓慢等。大鼠血浆生化指标结果得出,5个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肝毒性强度为:石油醚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病理学检查显示高剂量组的大鼠肝脏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结论吴茱萸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肝毒性。
任晓静李明张逊冯昊袁金斌
关键词:SD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肝毒性
基于UHPLC-Q-TOF-MS/MS技术分析吴茱萸的化学成分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利用快速、灵敏的UHPLC-Q-TOF-MS/MS分析技术对吴茱萸药材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为ZORBAX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水(0.2%甲酸)-乙腈(0.2%甲酸)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柱温3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检测,经PeakView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64个化合物,包括生42个生物碱、8个柠檬苦素、8个黄酮苷、3个苯丙素和3个其他类型化合物。[结论]本实验方案能快速、精准地对吴茱萸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研究吴茱萸毒性成分和药效成分打下基础。
李明袁金斌张逊冯昊任晓静
吴茱萸的研究进展
2022年
吴茱萸为临床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1版这本书中记载吴茱萸是一种芸香科植物,作为中药的吴茱萸通常是指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officinalis (Dode)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var. bodinier (Dode) Huang的近成熟果实[1],通常经过晾干和粉碎制成,它具有显著缓解疼痛、制止呕吐的功效。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通常被用于治疗头痛、骨痛、关节痛、头部晕眩、由晕眩导致的呕吐、消化系统异常导致的腹泻以及痛经、脑震荡后遗症等多种疾病。近年来,吴茱萸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其相关成分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其中一些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和药用价值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本文将对吴茱萸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毒性研究进行综述。
李明任晓静张逊冯昊袁金斌
吴茱萸5个不同提取部位HPLC指纹图谱研究
2022年
建立吴茱萸药材不同提取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 mm×100 mm,3.5m),以0.2%甲酸水-0.2%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26 nm,柱温:30 ℃,分别对10批次的吴茱萸5个不同提取部位进行色谱分析,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进行相似性分析,建立吴茱萸5个不同提取部位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测定出10批吴茱萸样品的不同提取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稳定性与重复性的相似度均大于0.98,石油醚和氯仿提取部位的主要色谱峰种类相近,峰面积差别较小,但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的提取部位相比,主要色谱峰种类与峰面积差异明显。结论:建立了吴茱萸5个不同提取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为进一步研究吴茱萸多种成分打下基础。
李明任晓静张逊冯昊袁金斌
关键词:HPLC指纹图谱
吴茱萸汤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观察吴茱萸汤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胃虚寒型RE患者102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吴茱萸汤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72%)高于对照组(79.57%),P<0.05;观察组胃镜总有效率(92.70%)高于对照组(83.10%),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GAS和MT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4%)高于观察组(6.51%),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RE患者采用吴茱萸汤联合西药治疗疗效明确,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GAS和MTL水平,提升生活质量且较为安全。
冯昊李明任晓静张逊袁金斌郭晓双
关键词:吴茱萸汤脾胃虚寒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