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涛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洛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癌
  • 2篇胰腺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结石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功能
  • 1篇药物
  • 1篇胰腺癌
  • 1篇胰腺癌组织
  • 1篇胰腺微循环
  • 1篇胰腺炎
  • 1篇胰腺炎患者
  • 1篇预后
  • 1篇预后意义

机构

  • 6篇洛阳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徐涛
  • 4篇买二辉
  • 2篇雷霆
  • 1篇李四桥
  • 1篇户平安
  • 1篇王晓
  • 1篇李冉

传媒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分别联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分别联合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9例。A组行TACE联合靶向治疗,B组予以TACE联合免疫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客观缓解率(28.21%,11/39)与B组(33.33%,13/3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组疾病控制率(79.49%,31/39)高于A组(56.41%,2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肤瘙痒等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ACE联合免疫治疗方案应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较为理想。
买二辉丁飞虎查中明齐梦剑徐涛苏保威贾富鑫
关键词:肝癌中晚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靶向药物近期疗效
MACC1与c-Met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2023年
目的探究MACC1与c-Met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标本中MACCI和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MACC1和c-Met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别检测MACC1和c-Met在各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并选取高表达MACC1与c-Met的两组细胞株,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MACC1表达,48H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MACC1与c-Met;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干扰后两组细胞的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干扰后两组细胞的MACC1与c-Met蛋白变化,并进一步研究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MACC1和c-Met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增加(P<0.05),且随着肿瘤分期的增高及淋巴结的转移,其表达量均有所增加(P<0.05)。在RNA干扰后,MACCI和c-Met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且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多。此外,下调MACC1表达抑制了Notch1、Hey1、Hes1等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同时,p53、MDM2等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也明显改变。结论在胰腺癌中,MACC1和c-Met高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下调MACC1可以抑制凋亡蛋白的表达、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癌细胞凋亡,还可抑制Ras/ERK、Notch以及p53信号通路。MACC1和c-Met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买二辉徐涛张树交王晓李冉丁飞虎雷霆李四桥
关键词:MACC1C-MET胰腺癌
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胰腺微循环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乌司他丁的效果及对其胰腺微循环、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洛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2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基础组(61例)和研究组(62例)。基础组行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等基础治疗,研究组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胰腺微循环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损伤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改善时间均短于基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者血流容积(BV)、血流量(BF)高于基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水平低于基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者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基础组,内皮素(ET)-1水平低于基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其胰腺微循环、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损伤情况,促进其症状与体征的改善。
史卫亮徐涛岳志城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乌司他丁血管内皮功能胰腺微循环
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与平扫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旨在探讨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与平扫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78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肝癌在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中的影像表现特征,比较两中检查对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78例患者中单发病灶者72例(93.58%),多发患者5例(6.41%),共89个病灶。76例(97.43%)患者CT平扫显示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外观形态多呈现圆形或类圆形影;CT三期扫描结果显示,64例(82.05%)患者动脉期病灶快速增强,以高或等密度,呈点状、结节状或云絮状显著强化,病灶随时间强化持续存在且向中央扩散,其中48例(61.53%)为表现为均匀强化,16例(20.51%)为中强化,12例(15.38%)患者未见未强化,2例(2.56%)为不均匀强化;61例(78.20%)患者门脉期病灶密度迅速降低,低于肝实质密度;延迟期呈低密度改变,呈现典型的"快进快出"的影像学表现;CT平扫对肝癌病灶的检出率为83.14%(74/89),三期综合增强扫描对肝癌病灶的检出率为100%(89/89),CT平扫对肝癌病灶的检出率明显低于三期增强综合扫描(P<0.001)。结论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对肝癌的检出率高,可清楚显示肝癌典型的图像特征,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
买二辉户平安雷霆徐涛贾富鑫丁飞虎
关键词:螺旋CT平扫肝癌诊断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4年1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实施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发症及随访6个月预后。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TBIL、AST、ALT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升高差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显示,TNF-α、IL-8、IL-10时点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7 d,两组TNF-α、IL-8、IL-10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M生存分析显示,研究组无瘤生存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损伤,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无瘤生存率。
买二辉查中明丁飞虎齐梦剑徐涛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
左肝蒂阻断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的应用效果
2020年
目的分析左肝蒂阻断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洛阳市中心医院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3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8例采取开腹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试验组69例采取左肝蒂阻断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围术期情况、手术前后血清肾上腺素(E)、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住院用时、恢复饮食时间、术后下地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试验组术后3 d血清E、IL-6、Cor、CR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取左肝蒂阻断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确切,能减轻炎症、应激反应,安全性高。
徐涛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肾上腺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