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奈哌齐联合美多芭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多奈哌齐联合美多芭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造模成功的PD大鼠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美多芭组(11.0 mg/kg美多芭)、多奈哌齐组(0.6 mg/kg盐酸多奈哌齐)、多奈哌齐+美多芭组(11.0 mg/kg美多芭+0.6 mg/kg盐酸多奈哌齐),另取12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评估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免疫组化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H蛋白、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Bcl-2)及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指标(MDA、SOD、GSH-Px)和炎症因子(IL-6、IL-18、TNF-α)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旋转圈数增加,掉落潜伏期缩短,自发交替行为(SAB)正确率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跨越原平台次数减少,脑黑质TH阳性表达、TH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SOD和GSH-Px活性及p-PI3K/PI3K、p-AKT/AKT降低,脑黑质神经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MDA含量及IL-6、IL-18、TNF-α水平升高(P<0.05);而美多芭、多奈哌齐及多奈哌齐+美多芭均能够减少PD大鼠的旋转圈数,延长掉落潜伏期,升高SAB正确率,缩短逃避潜伏期,增加跨越原平台次数,升高脑黑质TH阳性表达、TH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SOD和GSH-Px活性及p-PI3K/PI3K、p-AKT/AKT,降低脑黑质神经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MDA含量及IL-6、IL-18、TNF-α水平(P<0.05),且多奈哌齐+美多芭组的作用效果显著优于美多芭组、多奈哌齐组(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美多芭可降低PD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提高认知功能,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实现。 鲁立颖 王琳关键词:多奈哌齐 美多芭 帕金森病 凋亡 PI3K/AKT通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与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病人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与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AIS病例资料,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组(53例)和未出血组(84例)。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AIS病人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病人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高血压、发病到治疗时间、WMH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WMH(OR=2.796,95%CI:1.450-5.391)是AIS病人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WMH是影响AIS病人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中重度WMH病人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更高。 常虹 李雁翔 王琳关键词:静脉溶栓治疗 出血转化 小卒中合并高血糖患者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小卒中合并高血糖患者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使用阿替普酶对小卒中合并高血糖患者进行静脉溶栓,记录溶栓组与非溶栓组在治疗24 h、7 d及90 d时神经功能缺损完全恢复及临床症状加重或恶化情况。结果治疗24 h、7d及90 d时,小卒中合并糖尿病史患者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率高于非溶栓组(均P<0.05),临床症状加重或恶化发生率低于非溶栓组(P<0.05);小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率及临床症状加重或恶化发生率溶栓组与非溶栓组均无明显差异;各组均无死亡事件及颅内出血情况。结论小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静脉溶栓获益较大,出血风险低,安全性高。 常虹 李雁翔 王琳关键词:小卒中 高血糖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关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机制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3年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卒中常见的形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也相应地改变,使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该疾病的致死率较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方式静脉溶栓治疗,然而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出血转化(HT)的风险,预后较差。因此,本研究将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机制的临床研究进行讨论,旨在为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参考。 常虹 李雁翔 王琳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复发风险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ASCI)临床价值.方法60例ASCI患者分为对照组(n=30)行常规治疗,观察组(n=30)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后36个月复发风险是否不同.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组复发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HR=0.64,95%CI:0.22~0.98,P<0.05).结论rt-PA可改善ASCI患者神经功能且不明显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同时降低患者复发风险. 王琳关键词:脑梗死 神经功能 出血风险 依洛尤单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探讨依洛尤单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Fazekas量表评分为重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天津市北辰医院脑神经科收治的11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Fazekas量表评分为重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按照0.9 mg/kg计算,最高剂量不超过90 mg,总剂量的10%静脉慢推1 min,其余90%药物静脉点滴1 h。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皮下给药依洛尤单抗注射液,140 mg/次,1次/2周。两组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缓解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是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6%(P<0.05)。治疗后,治疗组偏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吞咽异常、偏侧肢体麻木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脂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损伤100β蛋白(S100β)、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S100β、ICAM-1、NSE、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洛尤单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Fazekas量表评分为重度的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加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值得借鉴应用。 常虹 李雁翔 王琳 吴小玉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因子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复方地龙胶囊联合胞二磷胆碱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复方地龙胶囊联合胞二磷胆碱钠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天津市北辰医院诊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胞二磷胆碱钠片,0.2 g/次,3次/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复方地龙胶囊,0.56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FMMS评分、HPLPⅡ评分、AROM评分、SS-QOL评分和BBS评分,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神经营养因子-3(NT-3)、同型半胱氨酸(Hcy)、氧化应激骨桥蛋白(OPN)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脑血流灌注指标收缩期最大流速(PSV)、平均流速(TMV)和阻力指数(RI),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浆比黏度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49%,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而FMMS评分、HPLPⅡ评分、AROM评分、SS-QOL评分和BB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改善最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DF-1、Hcy和OPN水平明显降低,而BDNF、NT-3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以治疗组改善最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灌注指标PSV和TMV明显升高,而RI明显降低(P<0.05),并以治疗组改善最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浆比黏度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并以治疗组下降的最为明显(P<0.05)。结论复方地龙胶囊联合胞二磷胆碱钠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恢复期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运动、平衡功能及健康行为改善。 常虹 李雁翔 王琳 吴晓玉关键词:复方地龙胶囊 神经营养因子-3 同型半胱氨酸 纤维蛋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