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奶牛
  • 4篇营养
  • 3篇牛奶
  • 3篇灭菌乳
  • 3篇高温灭菌
  • 3篇超高温灭菌
  • 2篇蛋白
  • 2篇需要量
  • 2篇营养价值
  • 2篇有机牛奶
  • 2篇稳定性
  • 2篇风险评估
  • 2篇
  • 2篇超高温灭菌乳
  • 1篇蛋白相互作用
  • 1篇等差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调控蛋白
  • 1篇犊牛

机构

  • 18篇内蒙古蒙牛乳...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18篇王静
  • 6篇杨春生
  • 3篇李楠
  • 3篇赵锋
  • 3篇满朝新
  • 3篇姜毓君
  • 3篇曲波
  • 3篇马文丽
  • 2篇宋晓东
  • 2篇林立民
  • 2篇李雪晶
  • 1篇张明宇
  • 1篇蒋志刚
  • 1篇王飞
  • 1篇王秀波
  • 1篇袁凤琴
  • 1篇刘萍萍
  • 1篇王清华

传媒

  • 4篇中国奶牛
  • 3篇中国乳品工业
  • 2篇中国食品工业
  • 2篇中国乳业
  • 2篇中国牛业科学

年份

  • 4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减少奶牛胃肠道甲烷排放策略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奶牛的胃肠道甲烷排放是畜牧业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减少奶牛甲烷排放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能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从奶牛胃肠道甲烷生成机制、排放影响因子和减排策略3个方面综述了奶牛胃肠道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后续研究及牧场碳排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建议。减少奶牛胃肠道甲烷排放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奶牛胃肠道甲烷生成主要有3条路径,综合分析发现甲烷减排的关键在于阻断瘤胃内的氢被利用合成甲烷。同时,结合甲烷排放的影响因子及前期的研究报道,本文提出了一些减排策略,主要包括优化日粮结构、改善饲料品质、添加油脂调节瘤胃发酵和使用甲烷抑制剂。未来的研究应注重优化策略的组合,探索更多创新的方法,在不影响奶牛生长性能、牛奶安全的前提下来减少奶牛胃肠道甲烷排放,科学有效地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葛旭升曹宏伟王静高丽南许孝峰苏海军贺永强
关键词:甲烷排放瘤胃微生物甲烷菌减排策略
我国不同牧场间生牛乳碘质量分数差异及原因分析
2023年
为探究我国本土化养殖管理模式下不同牧场间生牛乳碘的质量分数的差异及主要原因,本研究选取不同地区的20个牧场作为研究对象,调研其使用的乳头药浴液的含碘情况,检测其生牛乳、饲料原料和饮用水中碘的质量分数,并作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20个牧场生牛乳中碘的质量分数在0.26~0.61mg/kg之间,平均值为0.39mg/kg,除个别牧场外,大多数牧场间生牛乳碘质量分数不具有显著差异。使用含碘药浴液不会对生牛乳碘的质量分数造成显著影响,日粮中的全价料和苜蓿是影响生牛乳中碘质量分数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为生牛乳中碘的主要来源及质量分数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对人类通过牛奶及乳制品摄入碘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曹宏伟贺永强葛旭升王静蒙勇高丽南程晓飞
关键词:全价料
日粮添加棉籽对生乳中棉酚残留安全性影响的评估研究
2025年
棉籽作为优质蛋白质原料具有来源广泛、营养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在中国畜禽生产中应用日渐广泛,但棉籽饼(粕)在日粮中若使用不当,易造成动物棉酚中毒。对奶牛而言,棉酚向乳中的迁移不仅涉及反刍动物对棉酚的代谢,也牵涉乳制品质量安全,因此应给予重视。基于此,本文对日粮添加棉籽对生乳中棉酚残留进行安全性评估。人体通过饮用牛奶摄入游离棉酚量为0.0023 mg/kg·d,远低于《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中通过植物油摄入游离棉酚的限定值0.086 mg/kg·d。
马宏伟高丽南许孝峰王静王飞蒙勇葛旭升
关键词:棉籽游离棉酚风险评估
PH值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H值测试装置,其包括:基架;测试台(10),设置在基架上,待测试样品放置在测试台(10)上;第一支架;设置在基架上;第二支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支架上并与第...
宿烨马文丽袁凤琴王静刘萍萍张利俊
文献传递
仪器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仪器清洗装置,包括:机架,至少两个清洗罐,设于容纳腔内;至少两个储液罐,设置在置物台上,储液罐中盛放有清洗液;每个储液罐连通至少一个清洗罐;承载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支架;支架的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为...
蒋志刚张明宇王志荣王静郭松卢智华王清华
文献传递
超高温灭菌对乳中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及贮藏中变化研究进展
2025年
超高温灭菌乳具有保质期长且无需冷藏进行长途运输等优点,然而牛乳在超高温灭菌处理和贮藏过程中,牛乳蛋白发生聚集,从而对品质产生负面影响。文章论述了经过超高温灭菌处理后牛乳蛋白的相互作用和聚集行为的内在机制,涵盖了热处理对酪蛋白和酪蛋白胶束的影响、蛋白质交联的形成、巯基/二硫键的反应、变性乳清蛋白与酪蛋白/酪蛋白胶束的相互作用以及酪蛋白胶束在加热时的解离。此外,梳理了影响蛋白聚集的因素和改善方法,旨在更好地了解牛奶成分的变化与乳制品稳定性之间的关联,为提升超高温灭菌乳稳定性与品质提供理论支持。
甄子竹齐炳理袁芷玉李楠潘俊宇赵锋王静曲波曹宏伟满朝新姜毓君
关键词:超高温灭菌相互作用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被引量:6
2020年
近年来,随着我国奶业的快速发展,牧场管理人员已意识到合理的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的重要性,但在生产操作中并未达到初乳饲喂的要求,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牧场初乳饲喂和管理操作不一,本文目的主要在于论述初乳对新生犊牛的重要性以及适合现阶段牧场初乳饲喂管理的操作方法。
白雅芳张楠贺永强刘高飞杨春生焦蓓蕾敖·德古里那王静
关键词:初乳新生犊牛饲喂管理
冷应激对原料乳组分及超高温灭菌乳存储期理化变化的影响
2024年
温度是影响牛乳品质的重要应激因素,包括热应激和冷应激,在我国北方尤其是高寒地区冷应激对牛乳品质会产生一定影响。文章研究了冷应激对原料乳品质的影响及加工成超高温灭菌乳在储存期间的物理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冷应激原料乳脂肪含量偏高、脂肪球更大,而总蛋白含量较低,α一乳白蛋白含量更高,在超高温灭菌乳储存期间更容易发生脂肪聚集。研究为实际生产中奶牛冷应激的合理控制与提高加工产品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甄子竹袁芷玉李楠赵锋王静曲波曹宏伟满朝新齐炳理姜毓君
关键词:冷应激超高温灭菌乳稳定性
乳产量对超高温灭菌乳存储期理化性质及稳定性影响
2024年
文章以不同产量的原料乳制备超高温灭菌乳,探究其乳成分、理化性质和储藏期间稳定性变化,为进一步提高超高温灭菌乳货架期稳定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乳成分方面,高产原料乳乳糖率高于低产原料乳,乳脂率、乳蛋白率、总固形物率、菌落总数和嗜冷菌总数低于低产原料乳。在理化性质方面,低产原料乳出现酒精阳性乳概率较高,高产原料乳及超高温灭菌乳脂肪球直径低于低产乳,表明乳产量不同对乳成分造成一定影响。通过对低产原料乳制备的超高温灭菌乳在储藏过程中酪蛋白胶束和脂肪球聚集情况研究,表明低产乳更不稳定。
袁芷玉甄子竹李楠曲波齐炳理王静赵锋曹宏伟姜毓君贺永强满朝新
关键词:乳产量超高温灭菌乳乳成分稳定性
食品包装PE桶类霉菌、酵母菌检测方法研究
2013年
本文根据霉菌、酵母菌的菌落形态及培养基颜色的特殊性,采用灌注方法进行包装桶类微生物指标霉菌、酵母菌的检测。
王静石朝阳马文丽宋晓东王秀波李雪晶石利凤林立民
关键词:霉菌酵母菌灌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