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勇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重介
  • 2篇重介质
  • 2篇空气重介
  • 2篇空气重介质
  • 1篇动力学行为
  • 1篇多工况
  • 1篇选煤
  • 1篇选煤工艺
  • 1篇应用型人才
  • 1篇铁矿
  • 1篇铁矿粉
  • 1篇图像
  • 1篇图像识别
  • 1篇逆向工程
  • 1篇气固流化床
  • 1篇气流速度
  • 1篇矸石
  • 1篇黏度
  • 1篇落球法
  • 1篇煤矸石

机构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华宁煤集团

作者

  • 5篇张勇
  • 3篇赵跃民
  • 2篇董良
  • 2篇段晨龙
  • 2篇王厚坤
  • 1篇章新喜
  • 1篇赵捷
  • 1篇朱荣涛
  • 1篇付芝杰
  • 1篇周晨阳
  • 1篇窦东阳
  • 1篇朱冉
  • 1篇王亚男
  • 1篇沈宁
  • 1篇张勇

传媒

  • 1篇煤炭技术
  • 1篇矿山机械
  • 1篇煤炭工程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机器视觉的煤矸石多工况识别研究被引量:29
2019年
原煤入选前要进行预先排矸石操作,在多种工况下基于机器视觉对煤矸石进行识别。搭建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煤块和块矸石图像,提取表面28个颜色和纹理特征参数,经过特征初步分析,将RGB空间特征作为冗余剔除。利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并采用基于Relief算法权重的特征递归进一步筛选特征。将原煤表面状态分为外表面无煤泥且表面干燥、外表面无煤泥且表面湿润、外表面覆盖干煤泥、外表面覆盖湿煤泥4种类型。基于机器视觉对白芨沟矿的原煤进行识别试验,确定最优特征子集。在最优特征子集下进行多次随机取样识别试验,在4种不同工况下,5次随机实验的平均识别率大于等于94%,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沈宁窦东阳杨程张勇
关键词:机器视觉煤矸石图像识别
课题驱动式教学在逆向工程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模式转型和高校服务地方的价值原则,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探寻应用性技术课程的改革方向,该文针对逆向工程分析课程开展了课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将传统的以基础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专业技术能力锻炼为主的实践式课题驱动教学方式,阐述了课题驱动式教学的内容、实施方法和保障措施。为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手段。
朱荣涛赵捷张勇章新喜
关键词:逆向工程教学方法应用型人才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黏度的测量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测量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床层黏度,采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小球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的下落过程,计算小球沉降末速,通过Schiller和Naumann曳力公式和小球运动方程计算床层黏度。结果表明:低流化数下,床层黏度高,高流化数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黏度趋于恒定值;在0.3~0.15 mm为主的粗粒级磁铁矿中,床层黏度稳定值约为0.56 Pa·s,在0.15~0.074 mm为主的的细粒级磁铁矿中,床层黏度稳定值约为0.45 Pa·s;床层中加入煤粉后,床层的密度下降,床层黏度总体增加,当煤粉含量超过10%时,床层黏度急剧增加。
张勇张勇赵跃民董良王厚坤
关键词:落球法黏度磁铁矿粉气固流化床
空气重介质脉动流化床试验参数的研究
2016年
为进一步提高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精度和操作灵活性,将脉动气流引入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对-13+6 mm煤炭进行分选试验,考察气流速度、脉动气流频率和床层高度等因素对分选效果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空气重介质脉动流化床中煤炭分选最佳操作条件。
王厚坤赵跃民董良张勇王亚男朱冉
关键词:气流速度
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分选过程介尺度调控机制研究
气-固流态化选煤技术具有节约水、分选精度高等优点,一直是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干法重介质流态化分选过程存在多组分颗粒混合流化,煤-矸颗粒错配与富集,气泡相与乳化相共存,系统放大与集成等多层次、多尺度的关键科学...
段晨龙李国丰赵跃民张勇付芝杰周晨阳
关键词:选煤工艺分选过程动力学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