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静

作品数:6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胁迫
  • 1篇代谢
  • 1篇单宁酸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低温胁迫
  • 1篇行距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狼尾草
  • 1篇脂环族
  • 1篇脂环族化合物
  • 1篇植物
  • 1篇植物抗寒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理生化
  • 1篇生理生化反应
  • 1篇施肥
  • 1篇施肥量
  • 1篇水分
  • 1篇水化合物

机构

  • 6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王静
  • 4篇龙瑞军
  • 3篇魏小红
  • 2篇张蕴薇
  • 2篇杨富裕
  • 2篇王静
  • 1篇王元素
  • 1篇马晖玲
  • 1篇姚拓
  • 1篇董世魁
  • 1篇余丽霞
  • 1篇马向丽

传媒

  • 2篇草地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甘肃科技纵横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5
  • 2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单宁酸溶液对低温胁迫下紫花苜蓿膜透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应用植物叶片膜透性的测定方法研究了外施单宁酸溶液,对紫花苜蓿幼苗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浓度的单宁酸处理的苜蓿叶片膜透性都有所增加,但增加速率不同,为:V0>V0.25>V0.5>V1;经浓度为0.5%,1%的单宁酸溶液处理过的苜蓿幼苗,其膜透性均明显高于未经单宁酸溶液处理的苜蓿幼苗(P<0.01);经浓度为0.25%的单宁酸处理过的苜蓿幼苗,其膜透性变化在低温处理时间为0 h,2 h和4 h差异不显著,但在处理6 h的时候差异性显著(P<0.05);随着单宁酸溶液浓度的增加,每个处理时间上苜蓿幼苗的膜透性逐渐减小,保护性作用逐渐加强。此研究结果为单宁酸溶液能提高苜蓿抗寒性,减轻低温伤害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王静魏小红龙瑞军
关键词:单宁酸紫花苜蓿抗寒性
高寒地区牧草碳水化合物及氨基酸含量季节动态研究被引量:30
2005年
对高寒地区13种牧草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和氨基酸(总游离氨基酸、赖氨酸)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球花蒿、高山龙胆、禾草、珠芽蓼和黄花棘豆5种牧草可溶性糖、淀粉、总游离氨基酸、赖氨酸含量随季节呈单峰曲线变化,其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6或7月和12或1月;6月13种牧草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不同,变化幅度在0.55%~2.05%,7月8种牧草游离氨基酸和赖氨酸含量变化幅度分别在0.36%~1.37%和0.14%~1.11%;同一时期部分牧草草地来源不同,可溶性糖、淀粉、总游离氨基酸和赖氨酸含量差异显著,部分牧草则差异不显著;淀粉比可溶性糖、总游离氨基酸和赖氨酸更易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且它们之间并不一定成正相关性。
魏小红王静马向丽龙瑞军余丽霞于晓丽
关键词: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赖氨酸
植物抗寒机制的研究方法与进展被引量:24
2004年
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低于一定的温度,植物就会受到低温的胁迫甚至伤害。在低温的胁迫下,植物体内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来消除或降低温的伤害作用,本研究综述和讨论了包括植物水分、物质代谢、生化、理化、生态和分子水平等植物抗寒机制的研究方法与进展。
王静魏小红龙瑞军
关键词:植物生理生化反应胁迫生长发育水分
常见芳香族和脂环族化合物在反刍家畜瘤胃内的代谢被引量:5
2004年
芳香族化合物在反刍动物瘤胃的厌氧微生物作用下,通过水解、还原等反应,发生生物转化和矿化。不同的芳香族和脂环族化合物具有各自的代谢特点与途径:羟基桂皮酸经微生物氢化形成的羟基-3-苯丙酸,再经O-脱甲基作用和脱羟基作用转变为3-苯基丙酸;羟基苯甲酸经脱羧和脱甲氧基作用转化为简单酚类;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对环己烷羧酸转化为苯甲酸的芳香化过程不起作用,仅对奎尼酸和莽草酸转化为环已烷羧酸的过程起作用;氨基酸通过瘤胃微生物降解的可能途径主要是Stickland反应,即氨基酸通过氧化还原机理脱氨;香豆素可能不是哺乳动物体内苯甲酸的前体物质,瘤胃微生物对类黄酮降解的方式与大肠微生物不同;不同类型的单宁降解不同:水解单宁的尿代谢物一般与五倍子酸的分解产物一样,如果缩合单宁单体间稳定耦合链被断裂,那么其代谢途径可能与简单类黄酮的代谢过程类似;木质素单体很容易被生物转化,但木质素低聚体能经受一定程度的解聚作用。
龙瑞军王元素董世魁王静J.Pagella
关键词:芳香族脂环族反刍家畜代谢
种植密度和刈割频率对杂交狼尾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7
2010年
于2009年4-10月在河北邯郸采用大田试验种植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种茎,研究不同种植密度(6944,13889,27778株.hm-2)和不同刈割频率(2、4、6次.年-1)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杂交狼尾草在某些生态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密度为13889株.hm-2时,产量最大,茎叶比也最大,粗蛋白含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当一年刈割2次时,鲜草产量最高;而刈割次数越多,茎叶比越小,鲜干比越大,粗蛋白含量越高,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越低,品质则越好;当种植密度为13889株.hm-2、刈割2次时,鲜草产量最高,达198.10 t.hm-2;当种植密度为27778株.hm-2、刈割6次时,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7.88%。综合分析,杂交狼尾草要达到高产高品质,研究地区适宜种植杂交狼尾草的密度为13889株.hm-2,适宜刈割频率为4次.年-1。
王静王静张蕴薇张蕴薇马晖玲
关键词:杂交狼尾草刈割频率
种植行距与施肥量对柳枝稷产量及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旨在选出最优的种植行距与施肥量的组合,为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在国内种植时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研究了不同种植行距(206、0 cm)和施肥量(0、150和225 kg.hm-2)对其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对干草产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种植行距偏密有利于柳枝稷的高产;施肥水平具有主要作用;提高柳枝稷干草产量的种植行距和施肥量最优组合为A1B3(行距20 cm和施氮肥225 kg.hm-2),干草产量为5615.31 kg.hm-2;在柳枝稷生长初期粗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品质最好;随着时间的推延,柳枝稷粗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营养品质也逐渐变差;氮肥的施用量对柳枝稷粗蛋白质的含量影响较大;提高粗蛋白质含量的种植行距和施肥量最优组合为施肥量为225 kg.hm-2的2个组合A1B3、A2B3,分蘖期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7.75%、17.6%;开花期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16%、12.81%。
沈文彤王静王静张蕴薇杨富裕
关键词:柳枝稷种植行距施肥量粗蛋白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