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 作品数:36 被引量:31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的研究(Ⅴ)──苗木形态与苗木生理的关系被引量:6
- 1995年
- 对油松、侧柏苗木形态与生理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在正常生长情况下,苗木形态特征是苗木生理状况的外在表现。同一批苗木内,苗木形体越大,则针叶内N,P,K浓度越高,总含量越大,并且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和速率也越高,因此苗木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苗木质量。
- 刘勇
- 关键词:苗木苗木生理树种针叶树
- 六安市森林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被引量:3
- 2011年
- 六安市具有独特的地质地貌和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森林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本文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该市森林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对森林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卞斐刘勇
- 关键词:森林公园森林旅游SWOT分析
- 生物炭和有机肥对毛白杨人工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2年
- 为探索生物炭和有机肥在施加第三年后对毛白杨人工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在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基地,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和原位培养法,选择3种有机肥施加量(0、3、9 t·hm^(-2))、3种生物炭施加量(0、2.5、10.0 t·hm^(-2)),随机区组9个协同施加试验方案;于2018年春季对试验地土壤撒施生物炭和有机肥(施加深度都为20cm),2019年采用生长一致的1年生“北林雄株1号”造林(造林密度为3 m×4 m);以不施加生物炭和有机肥为对照样地,2020年8—11月份采集各试验地土样,测算经过不同施肥处理后的毛白杨人工林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分析生物炭、有机肥及其交互作用对毛白杨人工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无机氮质量分数,其中生物炭施加量为10.0 t·hm^(-2)时土壤的无机氮质量分数较高。在8、9月份,生物炭和有机肥的交互作用,对土壤的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影响极显著(P<0.01),且生物炭对土壤的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也有显著影响(P<0.05)。在8月份,与不施加生物炭和有机肥(对照)相比,“不施加有机肥+施加生物炭2.5 t·hm^(-2)”、“不施加有机肥+施加生物炭10.0 t·hm^(-2)”、“施加有机肥3 t·hm^(-2)+施加生物炭10.0 t·hm^(-2)”、“施加有机肥9 t·hm^(-2)+不施加生物炭”、“施加有机肥9 t·hm^(-2)+施加生物炭10.0 t·hm^(-2)”的协同处理,净氨化速率提高了53.1%~95.3%;在8、9月份,与不施加生物炭和有机肥(对照)相比,“施加有机肥9 t·hm^(-2)+施加生物炭2.5 t·hm^(-2)”协同处理,净硝化速率分别提高了22.7%、58.0%,净氮矿化速率分别提高了22.8%、50.0%。土壤净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随着土壤温度升高、含水量增大、总氮质量分数增加而提高,随着土壤碳氮质量比(
- 王凯刘勇赵蕊蕊鲜李虹李晓丽冯雪瑾吴翼
- 关键词:生物炭有机肥森林土壤土壤氮矿化
- 树木医生那些事儿
- 2023年
- 树木是绿化美化的重要植物,对改善人居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树龄的增长,一些树木进入中老年阶段,枯枝、树干空洞、腐朽、病虫害等问题增多。有的树木受机械损伤,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出现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树倒、枝落,砸伤行人和毁坏财产的情况。
- 刘勇李国雷余韵孟路
- 关键词:机械损伤绿化美化病虫害树干中老年
- 国外林木种子休眠与贮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7年
- 在系统收集国外林木种子休眠和贮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部分种子最适贮藏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当前林木种子休眠与贮藏研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在休眠的分子调节机制、种子贮藏技术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做出了展望。
- 郭欢欢刘勇吴成亮宋协海
- 关键词:休眠解除贮藏条件种子寿命
- 桃PpNST1和PpSND1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为了解NAC类转录因子与桃果实内果皮发育木质化的关系,本文以桃内果皮为试材,采用同源基因克隆法获得了两个NAC类转录因子的全长编码区,分别命名为PpNST1和PpSND1。序列分析表明2个基因编码区全长均为1188bp,可编码396个氨基酸,其预测蛋白均包含1个NAC结构域和2个特征结构域(LP-box和WQ-box)。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pNST1和PpSND1与苹果、葡萄、毛果杨和拟南芥等参与调控次生细胞壁形成和木质化的NST/SND1类转录因子具有较高同源性。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PpNST1和PpSND1的表达水平随内果皮的木质化程度加强而不断升高,分别于盛花期后59和52 d达到最高表达量,且它们在内果皮中的表达水平远高于中果皮。对PpNST1和PpSND1下游可能的作用靶标进行进一步的表达分析表明,PpNST1和PpSND1可能在内果皮发育木质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 胡昊刘勇刘悦萍邬瑞杰花宝光王有年
- 关键词:内果皮NAC转录因子
- 北京市森林公园游憩带空间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对北京市37个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的回转半径、离散程度进行了分析,得出北京市森林公园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动态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森林公园主要分布在6个行政区,空间离散指数0.544,平均距城中心距离45.9 km,标准距离为52.1 km。北京市森林公园与国道、高速公路关系密切。北京市森林公园数量随着时间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近10 a呈现加速增长。北京市森林游憩带可以分为中心城区游憩带、近郊游憩带和远郊游憩带,不同的游憩带之间具有重叠现象,森林公园空间布局能够方便市内居民和游客的旅游。建议今后北京市森林公园建设重点转向森林公园内部的建设,北京市东南区是新建森林公园或郊野公园的重点区域。
- 卞斐刘勇马履一贾黎明
- 关键词:环城游憩带森林公园空间结构旅游
- 粘盖牛肝菌不同菌株对Zn^(2+)、Cd^(2+)的吸附及其对油松Zn^(2+)、Cd^(2+)的耐受性被引量:7
- 2005年
- 为了探讨同一菌根真菌不同菌株对重金属的耐受性 ,选用采集于内蒙古阴山山脉不同地区的粘盖牛肝菌 (Suillusbovinus)的不同菌株进行研究。首先 ,在不同浓度 Zn2 + 、Cd2 + 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菌丝体 ,以了解各菌株菌丝体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吸附能力 ,采用烘干法和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菌丝体的生物量和菌丝体、培养液中 Zn2 +、Cd2 +含量 ,结果表明 :劈柴沟粘盖牛肝菌在 Zn2 +、Cd2 +胁迫条件下 ,生物量、吸附能力约为其余各菌株的 1.5~ 2倍。其次 ,为了探明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形成菌根后对 Zn2 + 、Cd2 + 胁迫的耐受性及其耐受机理 ,采用一次性定量浇灌不同浓度 Zn2 + 、Cd2 + 溶液的方法 ,测定了菌根化油松苗地上、地下生物量及 Zn2 + 、Cd2 + 含量的分配 ,结果表明 :菌根形成后能显著促进油松的生长及对 Zn2 + 、Cd2 + 胁迫的耐受性 ,并且菌根能够帮助油松吸收基质中大量的 Zn2 +、Cd2 + ,根中重金属的含量是茎叶中的 2~ 3倍以上 ,非菌根苗在重金属浓度稍高(Zn2 + :4 0 0 mg/ kg;Cd2 + 4 0 m g/ kg)时就会死亡。经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证实 ,劈柴沟粘盖牛肝菌对 Zn2 +、Cd2 +的耐受性及对油松的促生效果与其它各菌株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可能是它通过把吸收的 Zn2 + 、Cd2 + 最大限度地输送到根中?
- 白淑兰赵春杰房耀维白玉娥刘勇
- 关键词:菌株油松菌根化
- 内蒙古大青山外生菌根真菌资源与生态研究
- 历经5年,采用踏查与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大青山主要林区的外生菌根真菌资源与生态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子实体鉴定及对菌根组织的分离与回接研究,并借鉴前人对大青山大型真菌调查资料,初步查明在大青山目前分布的外生菌根...
- 白淑兰刘勇周晶董智樊荣
- 文献传递
- 不同密度毛白杨人工林细根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配置下的毛白杨人工林在造林4年后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旨在探究不同密度配置是否对毛白杨根系分布存在影响,为毛白杨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种造林密度(2 m×3 m和3 m×4 m)的5年生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在水平方向30、60、90、120、150 cm处,垂直方向20、40、60、80 cm处依次取样,每株共取得20个根系样品,共选取18株标准木,获得360个样品。对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根重密度等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造林初期密度对树木的树高存在显著影响,胸径影响不显著。2)不同造林密度会对毛白杨人工林细根空间分布特征产生显著影响。株行距为2 m×3 m的细根生物量、细根根重密度均显著高于3 m×4 m密度配置;而比根长、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则以3 m×4 m密度配置下更优。3)水平方向上,2 m×3 m密度条件下,距树干水平距离0~30 cm处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水平距离,且0~30 cm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3 m×4 m。2 m×3 m密度下比根长、比表面积均随水平距离增加而增加,以120~150 cm处最大,而3 m×4 m密度下比根长各水平距离间均无显著差异。4)垂直方向上,两种密度下生物量、根重密度均呈现随着垂直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均以0~20 cm深度处最大。5)3 m×4 m密度下根长密度表层显著高于其余深度土层,而2 m×3 m密度下60~80 cm根长密度分配比例(27.30%)接近0~20 cm处(27.25%),表层及深层均有较大细根分配比例。2 m×3 m较高密度40~80 cm根长密度占整株的53.64%,高于3 m×4 m较低密度40~80 cm的45.62%。【结论】不同密度配置显著影响毛白杨细根的空间分布,2 m×3 m较高密度配置会导致毛白杨根长密度分配比例下沉,即密度带来的竞争关系导致植物细根的向下伸长,吸收更深层次的土壤资源。
- 鲜李虹刘勇刘勇王凯王凯宋协海
- 关键词:毛白杨造林密度细根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