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德

作品数:19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国防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电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电子电信
  • 6篇电气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功率
  • 5篇高功率微波
  • 5篇高功率
  • 4篇功率容量
  • 3篇阵列
  • 3篇阵列天线
  • 3篇闪络
  • 3篇天线
  • 3篇脉冲
  • 3篇脉冲功率
  • 3篇发生器
  • 2篇电子束
  • 2篇电子束源
  • 2篇沿面闪络
  • 2篇陶瓷
  • 2篇强流脉冲
  • 2篇紧耦合
  • 2篇开关
  • 2篇宽带
  • 2篇放大器

机构

  • 18篇国防科技大学
  • 2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西北核技术研...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北台基半导...

作者

  • 19篇张建德
  • 7篇杨汉武
  • 6篇张军
  • 5篇钟辉煌
  • 4篇袁成卫
  • 4篇张自成
  • 4篇张强
  • 2篇陈冬群
  • 2篇樊玉伟
  • 2篇王朗宁
  • 1篇刘宏伟
  • 1篇李梅
  • 1篇李锐
  • 1篇袁建强
  • 1篇李洪涛
  • 1篇谢卫平
  • 1篇苏建仓
  • 1篇李传胪
  • 1篇王凌云
  • 1篇刘列

传媒

  • 10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现代应用物理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0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型动态级联爆磁压缩发生器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为满足某强电磁脉冲辐射系统对轻小型脱离地面脉冲电源的应用需求,研究了一种微型动态级联爆磁压缩发生器。首先介绍了该发生器的结构参数,然后利用基于等效电路的数值计算模型对该发生器电路参数和输入输出电流进行了模拟计算,最后以蓄电池供电的初始能源为发生器提供初始种子电流,对发生器输出特性进行了爆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发生器在1.44μH电感负载上产生脉冲电流峰值达到49kA,电流上升时间5.2μs,能量放大约7.8倍。
王俞卫陈冬群曹胜光张建德李达吕彦奎
关键词:爆磁压缩发生器电流脉冲电容器组蓄电池
一种推挽型光导微波放大器的电效率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针对单管光导微波放大器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推挽型光导微波放大电路并分析了电效率。理论计算了占空比为30%的高斯波形激光作为输入信号时,微波放大电路的电效率随光导器件最小导通电阻的变化关系。针对光导放大器的响应,通过PSpice软件模拟脉冲展宽及调制深度对电效率的影响,对存在推挽电流相互抵消现象时的电效率进行仿真计算,并根据仿真条件,按比例测量光导器件导通电阻为50Ω时的电效率曲线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低光强(光导放大器高电阻)条件下,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相符,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朱效庆荀涛王朗宁楚旭杨汉武杨汉武贺军涛张建德
关键词:光导器件推挽电路导通电阻
强流脉冲电子束源陶瓷真空界面闪络特性及其抑制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作为强流电子束源的关键部件之一,真空界面的沿面闪络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强流加速器和高功率微波系统的性能。该文针对强流电子束源中的陶瓷真空界面性能提升需求,首先利用VSim仿真软件建立陶瓷真空界面沿面闪络动态仿真模型,分析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二次电子倍增与碰撞电离等过程,仿真研究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表面解吸附气体、表面积聚电荷等因素对陶瓷沿面闪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样机,分别从降低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和抑制二次电子倍增的角度,提出高温涂层和表面非周期波纹提高陶瓷耐压水平、抑制闪络的方法。在500k V、100ns、20Hz重频长脉冲平台上分别对上述2种表面处理的陶瓷真空界面开展耐压测试,结果显示:表面涂层和表面非周期波纹结构均可提高脉冲条件下陶瓷闪络电压,闪络电压提升幅度分别为12.4%和14.7%,且重频运行稳定。论文研究工作为强流脉冲功率领域陶瓷真空界面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重要参考。
荀涛孙晓亮朱效庆王朗宁李慧勤杨汉武刘金亮张军张建德钟辉煌
关键词:沿面闪络耐压测试
一种高功率微波宽带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被引量:1
2024年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功率微波宽带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在常规的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的基础上,该阵列天线通过采用全金属结构设计、天线匹配层和密封层一体化设计以及调节天线结构的手段,获得了宽带高功率性能。仿真结果显示,在0.8~4.0 GHz的范围内,天线未扫描时的驻波比小于2;在16 mm×32 mm单元尺寸内和1个大气压的SF6气体中,功率容量达到0.12 MW;以该单元天线组成10×10阵列,100个单元总尺寸仅为160 mm×320 mm,在1个大气压的SF6气体中,功率容量可以达到12 MW,另外,该天线可实现45°的宽角扫描。该阵列天线的提出为实现高功率微波宽带天线的宽频带、大角度扫描、紧凑化、小型化以及低剖面化提供了参考。
龚鸿州张建德袁成卫张强许亮
关键词:高功率微波紧耦合波束扫描功率容量
光控多门极晶闸管的多种工作模式
2025年
为了提升半导体开关的峰值功率与导通速度,针对光控多门极晶闸管结构开展了系列实验研究,重点探讨了不同光注入参数对开关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激光峰值功率条件下,开关芯片展现出不同的导通特性.通过建立开关模型,并对注入光参数及电路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本工作提出了光控多门极晶闸管的3种工作模式设想:光致线性模式(A模式)、场致非线性模式(C模式)和混合放大模式(B模式).为验证这些工作模式,我们进行了针对性的验证测试,结果证实了该光控多门极晶闸管具有不同导通特性的工作模式.开关多工作模式的发现与验证,大幅度提升了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导通速度(di/dt)水平和峰值功率.在23 mm直径芯片上,A模式获得了4 kV,8 kA,440 kA/μs的窄脉冲;C模式获得了8.5 kV,6.0 kA,55 kA/μs的宽脉冲;在38 mm直径芯片上,B模式获得了4.6 kV,8.5 kA,129 kA/μs的宽脉冲.这些成果为超高峰值功率半导体开关组件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验基础.
王凌云王凌云刘宏伟袁建强谢卫平栾崇彪李洪涛张建德谌怡何泱高彬
关键词:脉冲功率光控开关多模式
“电子科学与技术前沿”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5年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四个二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前沿”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了解本学科重要科学进展和学术发展前沿的重要途径,更加注重前沿性、广泛性、交叉性。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科交叉融合水平,根据本学科三院共建的实际,提出由三个学院四个二级学科的知名教师共同承担授课任务,并非分别由某一学院或某个二级学科独立承担,以量子微波测量技术、电磁功能材料与器件、高功率微波技术、智能信息器件与集成电路技术的前沿知识为内容,让学生更广泛、更快速、更有效地了解和熟悉该学科前沿,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为从事相关工作或科学研究以及学科交叉融合等奠定基础。
郑月军付云起张建德冯超超
关键词:教学改革
柱锥级联型爆磁压缩发生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研究了柱锥级联型爆磁压缩发生器。给出了主要实验结果。发生器的负载是 3 5 μΗ ,最大电流是 5 5 8kA ,上升前沿是 14 3μs ,电压为 30 5kV。平均电流放大倍数是 6 4。
陈冬群李传胪刘永贵张建德李永忠张亚洲钟辉煌
关键词:大电流
一种高功率宽带双极化Vivaldi阵列天线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高功率容量的Vivaldi阵列天线,该天线采用全金属结构设计,通过双端口激励正交的Vivaldi天线单元实现双极化。仿真结果表明:天线在0.43~1.67 GHz的频带范围内实现了S11小于-10 dB...
龚鸿州袁成卫张建德张强许亮
关键词:高功率宽带双极化
毫米波回旋速调管放大器的自洽非线性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实现回旋速调管放大器的快速设计,基于经典的回旋管的稳态单模非线性理论方法,开展了回旋速调管放大器的束波作用效率的理论模拟研究。由于单模理论无法匹配回旋速调管放大器的输入腔、中间腔两端的突变边界条件,所以输入腔与中间腔都只能采用给定场法进行求解。回旋速调管的输出腔的功率输出端通常采用缓变结构,这种腔体可以采用单模自洽理论进行求解。对两腔毫米波回旋速调管放大器进行了理论模拟,并与商业粒子模拟软件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数值理论模拟方法的有效性。
张点安晨翔张军张建德钟辉煌
关键词:回旋速调管放大器数值模拟毫米波
高功率强流二极管陶瓷真空界面闪络等离子特性研究
强流二极管真空界面沿面闪络一直是高功率系统性能提高的限制因素。本文采用实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爆炸电子发射起始的陶瓷强流真空界面在高功率脉冲加载下的闪络等离子体特性。首先搭建了高功率长脉冲陶瓷界面沿面闪络多物理场综合...
荀涛孙晓亮杨汉武张军张建德钟辉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