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2篇血清
  • 2篇血清胱抑素
  • 2篇血清胱抑素C
  • 2篇抑素
  • 2篇肾病
  • 2篇糖尿病肾病
  • 2篇胱抑素
  • 1篇蛋白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内
  • 1篇动静脉内瘘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硬化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型心
  • 1篇血尿

机构

  • 6篇淮安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陈敏
  • 2篇赵金文
  • 1篇蒋苏莉
  • 1篇季晓琪
  • 1篇方小正
  • 1篇李明超
  • 1篇陈连华
  • 1篇王桂花
  • 1篇赵红梅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全反式维甲酸对腹膜透析大鼠脏层腹膜组织中CTGF和α-SM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腹膜透析大鼠脏层腹膜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TRA小剂量干预组(2 mg/kg)和ATRA大剂量干预组(5 mg/kg),每组8只,建立大鼠腹膜透析模型,ATRA大、小剂量组每日腹腔内注射ATRA进行干预。各组在实验第28天行1 h腹膜平衡实验(PET),以检测腹膜功能;处死大鼠,取壁层腹膜组织进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脏层腹膜组织中的CTGF、α-SMA。结果 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腹膜较对照组明显增厚,胶原大量沉积;ATRA治疗组腹膜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模型组腹膜组织中CTGF和α-SM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ATRA大、小剂量组表达均显著降低,且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表达低(P均<0.05)。结论 ATRA可以下调腹膜透析大鼠脏层腹膜组织中CTGF和α-SMA的表达,从而抑制腹膜透析性纤维化的发生。
王桂花赵金文陈连华陈敏季晓琪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腹膜纤维化Α-平滑肌肌动蛋白
鼻烟窝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
陈敏赵金文唐风英
多发性硬化患者伴发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方法: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45例MS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抑郁评定,以及对MS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
王焱烽李明超陈敏蒋苏莉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抑郁症病理机制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老年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与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4年6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20例老年T2DM患者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和无骨质疏松组,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骨转换标志物以及血清Cys-C水平,比较两组上述资料,分析老年T2DM骨质疏松发作的影响因素、血清Cys-C与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总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无骨质疏松组,骨密度低于低风险组(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TPⅠNP、β-CTX和Cys-C均高于无骨质疏松组,25-OH-D 3低于无骨质疏松组(P<0.05);血清Cys-C与TPⅠNP、β-CTX呈正相关,与25-OH-D 3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LDL-C、TPⅠNP、β-CTX、25-OH-D 3和Cys-C均为老年T2DM患者骨质疏松发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存在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且Cys-C水平与骨转换标志物存在明显关联性。
王梦茜张少红孙梦悦陈敏汪为民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胱抑素C骨转换标志物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临床分期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探讨CysC在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T2DM患者分为A组(正常蛋白尿)、B组(微量蛋白尿)和C组(大量蛋白尿),检测各组血清CysC、UMA、SCr浓度。同时对B组及C组使用洛汀新进行干预,比较CysC、UMA、SCr的浓度变化。结果随着UAER增加,CysC、UMA、SCr含量逐渐增高,C组与A、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B组与A组、正常对照组相比,CysC、UMA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ysC显著升高(P<0.05),SCr、UMA无显著差异(P>0.05)。B、C组使用洛汀新治疗后,UAE浓度及血CyC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SCr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T2DM患者早期肾受损时CysC已有相应变化,并与DN严重程度相关,有助于DN的早期诊断。
陈敏方小正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肾病糖尿病性肌酐
eGFR结合BUN对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19年
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合血尿素氮(BUN)对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5年6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IDCM的245例留观及住院患者。分析患者eGFR和BUN水平、人口学特点、心功能分级、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出院带药等情况,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出院eGFR的ROC曲线截断值为83 ml/(min·1.73 m2),BUN截断值22 mg/dl,按照截断值分为四组:A组(n=84):eGFR≥83 ml/(min·1.73 m2)且BUN<22 mg/dl;B组(n=26):eGFR≥83 ml/(min·1.73 m2)且BUN≥22 mg/dl;C组(n=36):eGFR<83 ml/(min·1.73 m2)且BUN<22 mg/dl;D组(n=70):eGFR<83ml/(min·1.73 m2)且BUN≥22 mg/dl,分析四组出院时eGFR水平合并升高或不升高的BUN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四组年龄、男性比例、合并心房颤动、出院左室射血分数、出院前血肌酐水平、出院血eGFR水平、出院BUN水平、出院服用β受体阻滞剂、全因死亡、心脏原因死亡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出院时B组和D组全因死亡率和心脏原因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GFR≥90 ml/(min·1.73 m2)组比较,eGFR<90 ml/(min·1.73 m2)组校正后全因死亡HR为2.83(95%CI 1.82~4.39,P<0.001),而心脏原因死亡HR为2.79(95%CI 1.78~4.37,P<0.001)。结论出院eGFR合并BUN水平的升高具有预测出院死亡的作用,而合并BUN水平的降低无明显预测作用。
陈敏赵红梅
关键词: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