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云波

作品数:12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盐岩
  • 4篇油藏
  • 4篇碳酸
  • 4篇碳酸盐
  • 4篇碳酸盐岩
  • 3篇碳酸盐岩油藏
  • 2篇油气
  • 2篇油田
  • 2篇深水
  • 2篇盆地
  • 2篇区块
  • 2篇可采储量
  • 2篇老井
  • 2篇老井复查
  • 2篇测井
  • 2篇测井评价
  • 2篇测井资料
  • 2篇测井资料解释
  • 2篇储量
  • 2篇X

机构

  • 12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国际...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海油研究总...

作者

  • 12篇李云波
  • 5篇李剑
  • 4篇余洋
  • 3篇杨朝蓬
  • 2篇陈元千
  • 2篇徐立坤
  • 1篇毕海滨
  • 1篇齐梅
  • 1篇郭松伟
  • 1篇雷征东
  • 1篇黄文松
  • 1篇夏朝辉
  • 1篇李相方
  • 1篇雷占祥
  • 1篇史立勇
  • 1篇黄继新
  • 1篇许寒冰
  • 1篇刘剑
  • 1篇徐芳

传媒

  • 2篇天然气与石油
  • 2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PSO生产与产出气循环回注方式下的深水油田CCUS-EOR技术研究
2024年
深水油田开发存在平台重量及空间限制、提高采收率方案限制等约束,面临着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挑战,陆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提高油藏采收率(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Enhanced Oil Recovery,CCUS-EOR)方式并非完全适用。深水油田CCUS-EOR技术采用了基于产出气多级处理的产出-捕集-利用-埋存流程,建立了以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FPSO)为中心的CO_(2)净零排放全海式油气水闭环处理体系,实现了油气开采、处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CO_(2)排放最小化;在FPSO产出流体全海式闭环处理的生产约束下,实施了高含CO_(2)产出气混相与水交替驱油开发方式,充分发挥出两种注入介质协同提高采收率的优势;深水油田CCUS-EOR技术合理注入参数优选与油藏管理体系,助力达到最佳的提高采收率与CO_(2)埋存效果。FPSO生产与产出气循环回注方式下的深水油田CCUS-EOR技术为深水油田的绿色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对推动全球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余洋余洋杨朝蓬李云波刘章聪杨朝蓬
关键词:深水气水交替
深水碳酸盐岩油藏高含CO_(2)产出气回注驱油实验研究
2024年
深水碳酸盐岩M油藏气油比高达200~350 m^(3)/m^(3),产出气中CO_(2)含量超过40%。为减少碳排放,充分利用产出气的高含CO_(2)烃类气体提高驱油效率,开展了模拟储层条件的连续气驱、水驱和水气交替(Water-Alternating-Gas,WAG)驱驱油实验,分析研究了不同驱替方式的驱油效率、岩心非均质性、注气速度、注入压力对WAG驱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WAG驱驱油效率最高可达71.88%,连续气驱驱油效率为56.83%,分别较水驱(驱油效率为42.08%)高29.8个百分点和14.75个百分点;岩心非均质性、注气速度、注入压力对WAG驱驱油效率具有较大影响,岩心非均质性越强,控水和延缓气窜效果越差,驱油效率越低;高于合理的速度注气,见气时刻提前,最终驱油效率降低;注入压力应满足混相驱条件,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研究结果为深水碳酸盐岩油藏利用高含CO_(2)产出气WAG驱驱油提供了依据。
李云波李云波叶禹杨朝蓬余洋杨朝蓬
关键词:WAG物理模拟驱油效率
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地震预测——以巴西桑托斯盆地F油田为例被引量:7
2022年
桑托斯盆地F油田位于巴西深水区域的盐岩之下,具有埋藏深、岩性多样、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与常规的以孔隙型为主的储层和中国西部“串珠状”的大型溶洞储层不同,研究区碳酸盐岩为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其溶蚀孔洞孔径小、裂缝类型多,导致地震响应特征极其不明显,常规缝洞预测方法不适用。另外,受上覆巨厚盐岩层的影响,缝洞发育储层段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增加了利用叠后地震方法预测其分布规律的难度。因此,针对研究区缝洞发育特点,采取井震相结合的思路,以消除泥岩及火成岩岩性干扰为前提,首先进行地震资料优化处理,然后充分利用岩心、FMI测井等资料以及生产漏失等信息,综合分析地震异常可能表达的地质信息,探索了一套适用于深水盐下多种岩性发育背景的小尺度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明确了裂缝与孔洞的敏感地震属性,通过联合构造应力场进行裂缝预测,结合波阻抗、孔隙度及CGR等地震反演结果,开展溶蚀孔洞预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对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研究有借鉴意义。
黄文松徐芳刘成彬黄继新赵俊峰郭松伟李云波
关键词:地震反演湖相碳酸盐岩
海外油气资产新项目评价管理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海外油气资产收购是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全球竞争、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而新项目评价直接影响企业管理层的最终投资决策。针对新项目评价周期短、时效性强、类型多样、多学科融合等特点,系统阐述了新项目评价管理中项目长的职责、定位和管理流程,包括确定项目评价的目标和需求,制定评价工作计划,开展项目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对项目成果进行汇总和汇报。研究成果对于从事海外油气资产新项目评价的技术人员进一步梳理新项目评价管理流程,提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史立勇李云波
关键词:项目管理
泡沫钻井岩屑迟到时间计算被引量:3
2009年
泡沫钻井录井中岩屑迟到时间的计算精度是影响地层信息反演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基于泡沫流变学原理和液固两相流理论建立了泡沫钻井岩屑迟到时间计算模型,将分段积分法和多重迭代计算法用于解决岩屑迟到时间计算问题,建立了泡沫钻井岩屑迟到时间计算方法。利用所建立模型与方法对泡沫钻井录井岩屑迟到时间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影响泡沫钻井岩屑迟到时间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揭示了注气量、泡沫质量、岩屑等效直径等因素对岩屑迟到时间的综合影响规律。计算实例表明,高泡沫质量条件下,注气量较小时岩屑迟到时间对注气量的敏感性较大,岩屑直径较小时岩屑迟到时间对岩屑直径的敏感性较小,泡沫质量对岩屑迟到时间的影响存在临界值。
许寒冰李相方李云波雷征东隋胜利
关键词:泡沫钻井计算方法
产量递减阶段开发指标的预测方法被引量:25
2013年
产量递减阶段是油田开发的主要阶段,预测产量递减阶段的开发指标是油田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预测方法包括产量递减法、预测模型法、水驱曲线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法等,其中产量递减法是最为有效的首选方法。该方法与储集类型和驱动类型无关,只要进入递减阶段,即可使用。利用最为常用的指数递减原理,提出了在油田产量递减阶段预测油田年产量、总累计产量、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和储采比等指标的方法。通过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是实用、有效的。
陈元千李剑雷占祥李云波
关键词:油田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储采比
基于机器学习的碳酸盐岩油藏地层压力预测被引量:6
2024年
地层压力涉及到开发方式、配产配注等调整,是油田开发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参数。但获取地层压力需要关井进行压力恢复,操作繁琐,数值模拟法工作量大且计算耗时,现有公式法不太适合采用复杂工作制度的碳酸盐岩油藏。基于相关性计算和主成分分析等数据预处理过程,结合精英策略遗传算法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EGA-SVR),建立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地层压力预测模型。SEGA-SVR模型在训练集决策系数得分为0.97,均方根误差为0.04;测试集决策系数得分0.95,均方根误差为0.05,对邻区验证井也有较好的表现。SEGA-SVR模型的性能与SVR模型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相比,总体来说表现最优。研究结果表明,SEGA-SVR模型无需关井即可预测实时地层压力,且通过遗传算法调参省时省力,数据驱动的方式可更好适应复杂情况。同时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性和稳定性,预测效果较好,为碳酸盐岩油田地层压力预测提供了新方法。
孙浩夏朝辉李云波余洋杨朝蓬徐立坤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藏地层压力预测数据驱动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
碳酸盐岩油藏多测试辅助单井历史拟合
针对国外L油田巨厚非均质碳酸盐岩油藏单井历史拟合差别较大的问题,通过开展测井解释、试井解释、生产测试等多种测试方法结合,调整地层参数,修正单井历史拟合结果研究,形成一套有效的针对巨厚碳酸盐岩油藏单井历史拟合方法:基于测井...
徐立坤齐梅李云波刘剑李剑
关键词:碳酸盐岩历史拟合试井解释
文献传递
利用典型曲线拟合的递减常数预测油气藏的可采储量被引量:10
2015年
评估油气藏可采储量的动态方法包括物质平衡法、压降法、产量递减法、预测模型法和水驱曲线法,其中产量递减法是最为有效、实用的方法,其应用不受储集类型、驱动类型和开发方式的限制,只要油气藏开发已经进入递减阶段,即可有效地进行经济和技术可采储量的预测。产量递减法又可分为累加法和截距除以斜率法。前者是将预测的年产量相加,直到经济极限年产量为止,即可得到经济可采储量;后者是回归产量与总累积产量直线关系,求得直线的截距和斜率,再由截距除以斜率得到经济可采储量和技术可采储量。本文提出了利用典型曲线拟合先确定递减参数(n、Qi和Di),再预测油气藏的经济和技术可采储量的方法。国外大型多级压裂页岩气井的应用表明,本文方法与已有的截距除以斜率法预测结果基本相同,说明实用有效,且简单可行。
陈元千李剑李云波毕海滨
关键词:可采储量
塔拉拉盆地X区块测井资料解释与老井复查
X区块位于位于秘鲁北部大陆架上的塔拉拉盆地,X区块生产历史超百年,构造复杂,主力油藏属于复杂断块碎屑岩油藏,储层物性差,油藏边底水能量弱,井数巨大,测井系列单一。本文针对研究区的现状,研究了低压层段的测井曲线相应;基于G...
包鑫李云波刘振江易杰王玉生陈皓杨爰奇
关键词:老井复查测井评价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