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姣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阻塞性
  • 6篇阻塞性肺疾病
  • 6篇慢性
  • 6篇慢性阻塞性
  • 6篇慢性阻塞性肺...
  • 6篇疾病
  • 6篇肺疾病
  • 4篇稳定期
  • 3篇正压通气
  • 3篇通气
  • 3篇无创正压通气
  • 2篇血清
  • 2篇疗效
  • 2篇疗效研究
  • 2篇抗体
  • 2篇肺功
  • 2篇肺功能
  • 2篇肺康
  • 2篇肺康复
  • 2篇肺康复治疗

机构

  • 7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常州市武进人...

作者

  • 8篇许姣
  • 6篇庄志方
  • 5篇周燕娟
  • 4篇缪小辉

传媒

  • 2篇医药前沿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移动智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管家公众号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COPD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移动智能——COPD管家公众号进行个体化管理。结果通过COPD管家公众号管理后,观察组COPD评估测试评分(CAT)、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体质量指数(BMI)、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高于管理前,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长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戒烟人数、规范用药人数、肺康复训练人数均多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少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管家公众号管理对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庄志方许姣周燕娟缪小辉刘亚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
不同压力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3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压力支持模式不同分为高压支持组(38例)和低压支持组(35例)。比较两组治疗的成功率,同时监测患者神志、生命体征、血气分析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NIPPV高压支持模式38例中,有36例治疗成功,成功率达94.74%,高于低压支持组的77.14%(P<0.05)。同时,NIPPV高压支持模式治疗并未出现更多并发症。结论:NIPPV高压支持模式可提高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治疗的成功率,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缪小辉许姣庄志方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
支气管哮喘氧化应激相关枢纽基因和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4年
目的:鉴定与支气管哮喘氧化应激相关的枢纽基因和基因通路。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获得GSE43696,用R语言limma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鉴定。在基因本体(GO)数据库中搜索与氧化应激相关的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GO和信号通路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cytoHubba筛选枢纽基因,并进行可视化。结果:GSE43696数据分析得到162个DEGs,GO数据库中有443个氧化应激相关基因,DEGs和氧化应激相关基因有8个交叉基因。交叉基因主要富集于氧化应激、过氧化氢代谢过程、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的调节、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细胞对氧化应激反应的调节等,参与主要信号通路如AGE-RAGE信号通路、脂质代谢、FoxO信号通路等。此外,NOX1、COL1A1、TPO、SOD2、PXDN和IL6可能是氧化应激的枢纽基因。
马静许姣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氧化应激生物信息学分析
COPD稳定期血清抗组织抗体与BODE指数及相关因素的关系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抗组织抗体与BODE指数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病例组(COPD组),54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通过计算BMI,检测肺功能(GOLD分级)、6 min步行试验(6MWD),评估呼吸困难程度获得BODE指数。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组织抗体阳性率,分析血清抗组织抗体与BODE指数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与对照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构成、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PD组患者的吸烟量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其肺功能参数(FEV1占预计值的比例、FEV1%)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均<0.05)。COPD组患者的血清抗组织抗体阳性率为26%,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为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2,P<0.01)。抗组织抗体阳性组16例COPD患者的BODE指数为5.7±2.5,阴性组46例COPD患者的BODE指数为2.4±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9,P<0.001)。COPD组患者的BODE指数与血清抗组织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_s=0.643,P<0.001),其GOLD分级与血清抗组织抗体阳性率亦呈正相关(r_s=0.411,P=0.001)。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清抗组织抗体阳性率高,并与BODE指数、GOLD分级呈正相关,提示血清抗组织抗体可能有助于稳定期COPD患者的病情评估。
周燕娟许姣庄志方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ODE指数
昼夜无创正压通气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周燕娟许姣周尧缪小辉庄志方
COPD稳定期血清抗核抗体与BODE指数、肺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抗核抗体与BODE指数、肺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COPD稳定期患者62例,并以健康体检者54例为对照组,COPD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气流阻塞程度、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程度评分这4项指标获得BODE指数评分,根据肺功能进行GOLD分级。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血清抗核抗体滴度。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抗核抗体与BODE指数、GOLD分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BMI等基线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COPD组血清抗核抗体阳性率为33.9%(21/62),对照组为3.7%(2/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血清抗核抗体滴度与BODE指数无明显相关性(r=0.219,P=0.087);抗核抗体阳性组的平均BODE指数评分为3.9±2.4,阴性组为2.9±2.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血清抗核抗体滴度水平与GOLD分级无明显相关性(r=0.117,P=0.36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抗核抗体滴度明显增高,但其与BODE指数、GOLD分级无明显相关性,提示血清抗核抗体尚不能用于预测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结局。
周燕娟许姣庄志方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抗核抗体BODE指数
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ST2L在NSCLC抗PD-1治疗中的变化
2022年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 C LC)患者抗P D-1治疗前后C D4^(+)、C D8^(+)、C D4^(+)/C D8^(+)比值、ST2L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行抗P D-1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为肺癌组,选取同期3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在第1次抗PD-1治疗前及抗PD-1治疗2、4周期后,空腹抽取外周血5 mL,SemiBio细胞免疫芯片检测两组患者免疫治疗前及治疗2、4周期后患者外周血CD4^(+)、CD8^(+)计数,ELISA检测ST2L。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T2与CD4^(+)T细胞、CD8^(+)T细胞的相关性;通过ssGSEA(single sample GSEA)方法,分析每个免疫组ST2的表达水平。结果:生信分析ST2与CD4^(+)T细胞、CD8^(+)T细胞浸润、免疫治疗疗效相关。与对照组相比,肺癌组抗PD-1治疗前后外周血CD4^(+)细胞水平、CD4^(+)/CD8^(+)均低于对照组,CD8^(+)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抗PD-1治疗后,外周血CD4^(+)细胞水平、CD4^(+)/CD8^(+)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 D8^(+)细胞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肺癌组抗P D-1治疗前后外周血低表达ST2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抗PD-1外周血ST2L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免疫抑制,治疗后抗P D-1免疫功能显著改善,外周血C D4、CD4^(+)/CD8^(+)比值、ST2L表达可能成为抗PD-1治疗的疗效预测标记物。
许姣汤建磊李小虹
昼夜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康复治疗中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研究昼夜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人肺康复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2016年在本院呼吸科确诊的68例稳定期COPD病人随机分为日间无创组、夜间无创组和锻炼组3组,6个月后比较各组病人在生活质量、呼吸困难、运动耐量及肺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 (1)干预前,各组间性别、年龄、吸烟、体质量指数(BMI)、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的英国医学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 MRC)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干预后,3组的CAT评分、m MRC评分、6MWD、FEV1%pred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 05)。(3)与锻炼组相比,干预后日间无创组及夜间无创组的CAT评分、m MRC评分、6MWD均显著改善(P<0. 05);与日间无创组相比,干预后夜间无创组CAT评分、m MRC评分、6M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4)干预后3组FEV1%pre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COPD稳定期病人肺康复治疗中联合昼、夜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较单纯康复锻炼更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呼吸困难、运动耐量。
周燕娟缪小辉周尧庄志方许姣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通气肺康复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