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玲
-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腔内超声研究被引量:10
- 2000年
- 目的 比较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下粥样斑块的特征。方法 2 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 (IRA)在成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即刻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 ,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定量和定性比较。结果 ①在PTCA部位 ,平均面积狭窄 5 0 %~ 70 % ,斑块横截面积是血管横截面积的 (5 0± 18) % ;②冠状动脉内超声下病变的近端和远端粥样硬化发生率为 70 % ,而冠状动脉造影下上述部位的病变率仅 30 % (P =0 .0 0 1) ;③ 6 9%的斑块属于软斑块 ,硬斑块占 31% ,但是其斑块面积却大于前者 [(5 0± 16 ) %vs (39± 19) % ,P =0 .0 1] ;④PTCA部位所有近端与远端参考段血管腔内斑块面积与血管横截面积之间相关性良好 (r =0 .49,P =0 .0 0 0 1) ,病变段血管腔内斑块面积与血管截面积之间相关性良好 (r =0 .49,P =0 .0 0 3)。结论 冠状动脉内超声下梗死部位斑块负荷极重 。
- 陈绍良徐祖玲段宝祥常芸刘玲玲
-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
- 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2 0 2例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一般资料、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0 9例 (5 4 .0 % )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5 2例 (2 5 .7% ) ,心房颤动伴长R R间歇 4 1例 (2 0 .3% ) ,晕厥 73例(36 .1% ) ,接近晕厥或黑 71例 (35 .2 % ) ,脑供血不足 5 8例 (2 8.7% )。②动态心电图长R R间歇 2 .1~ 9s ,平均 3.3s ;≥ 2s的长R R间歇 3~ 30 2次 /2 4h ;平均 4 1次 /2 4h ;合并快速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71例(35 .2 % )。③均给予永久心脏起搏治疗 ,合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73例 (36 .1% )。结论 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引起老年患者严重症状 ;动态心电图可更全面了解患者心律和心率 ,明确晕厥原因 ,便于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永久心脏起搏合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控制缓慢心律失常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 戴振林段宝祥陈绍良耿其吉马玉玲张丰富叶飞林松刘玲玲
- 关键词:心律失常老年人晕厥心脏起搏
- 冠状动脉成形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成形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4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于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后记录标准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计算QT间期离散度QTd及心率效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并进行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QTd及QTcd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分别从 5 8.7± 15 .1和 64 .1±17.1ms下降至 47.6± 10 .1和 5 2 .6± 11.1ms(P均 <0 .0 1)。术前多支血管病变者的QTd及QTcd均显著大于单支血管病变者 ,且治疗后多支血管病变的QTd及QTcd的下降程度均较单支血管病变更加显著。
- 戴振林陈绍良段宝祥叶飞马玉玲耿其吉查铭凡刘玲玲常芸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成形术QT间期离散度心电图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