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莉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煤层气开发综合效益评价被引量:16
- 2008年
- 煤层气开发是解决我国目前能源短缺最可行的途径之一。从战略影响、煤矿安全、环境保护、能源安全、经济效益等方面对中国煤层气开发综合效益进行定性分析,采用价值法建立了煤层气开发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体现煤层气开发价值的行业投资效益、安全效益、环境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国民经济效益等进行量化,得出煤层气开发综合效益的综合值,并对中国煤层气不同开发阶段综合效益进行估值。研究可知,2010年煤层气的销售收入可达约50亿元,除国民经济拉动效益外的综合效益达到280亿元,国民经济拉动效益更是接近700亿元,煤层气开发综合效益巨大。
- 彭贤强张宝生储王涛刘玲莉
- 关键词:煤层气综合评价
- 煤层气压裂直井数值模拟综合研究--以A国B区块F煤组的先导试验井数值模拟为例
- 压裂直井数值模拟是夹矸煤层煤层气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以A国B区块F煤组的先导试验井为实例,综合使用Petrel RE和Eclipse软件,建立Tartan网格模型,科学刻画表征直井水力压裂后储层渗透率,通过对压裂直...
- 刘玲莉赵超斌夏朝辉郑科宁刘欣颖汪萍
- 关键词:煤层气储层渗透率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Bowen盆地北部M煤层气田水平井生产差异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
- Bowen盆地北部上二叠统煤系地层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勘探开发程度低,为指导有利开发选区,需厘清已开发煤层气田生产特征差异与主控因素.以M煤层气田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从静、动态资料研究入手,根据开发井高峰产气量和产气曲线形...
- 崔泽宏王建俊刘玲莉夏朝辉张铭杨勇段利江
- 关键词:煤层气水平井主控因素
- Bowen盆地北部M煤层气田水平井生产差异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Bowen盆地北部上二叠统煤系地层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勘探开发程度低,为指导有利开发选区,需厘清已开发煤层气田生产特征差异与主控因素。以M煤层气田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从静、动态资料研究入手,根据开发井高峰产气量和产气曲线形态划分4类产气模式:Ⅰ型,高峰产气量>4万m^(3)/d,产气陡升—陡降—后期平缓递减型,该型产气模式高峰产气量高,高峰稳产期短,为3~7个月,递减阶段早期递减快,年递减速度为30%~35%,后期递减缓慢;Ⅱ型,高峰产气量介于2万~4万m^(3)/d,产气陡升—后期缓慢递减型,该型产气模式高峰产气量中等,高峰稳产期相对较长,为10~12个月,递减阶段递减相对缓慢,年递减速度为8%~10%;Ⅲ型,高峰产气量<2万m^(3)/d,产气缓升—后期平稳型,该型产气模式产气相对较低,但产气平稳,无明显递减期;Ⅳ型,高峰产气量<1万m^(3)/d,低产不连续型,该型产气模式产气低或无自然产能。通过动、静态资料综合分析,明确了影响M煤层气田上述产气差异特征主控因素:①受埋深、构造控制,浅埋藏(<350 m)、高构造区域,煤层渗透性高,又是煤层气解吸、扩散、运聚的主要方向,高峰产气量高,主要分布于气田西部,为Ⅰ型产气模式;随埋藏变深(350~500 m)、构造变低,逐渐过渡为Ⅱ型产气模式,分布于气田中部;当埋深>500 m,煤层渗透性<1×10^(-15) m^(2),自然产能低,分布于气田东部,为Ⅳ型产气模式。②受局部低幅微凸起构造控制,高峰产气量高,仅分布气田东部局部区域,为Ⅰ-Ⅱ型产气模式。③受顶板封盖性差和煤层分叉变薄、夹矸的影响,开发井高峰产气量相对较低,分布于气田北部和南部,主要为Ⅲ型和Ⅳ型产气模式。基于上述结论,Bowen盆地北部浅埋藏、高构造斜坡区域仍是新区优先水平井开发的有利区域,但须优化浅层开发井网、井距,制定合理排采制度,避免产气大起大落,力求实�
- 崔泽宏王建俊刘玲莉夏朝辉张铭杨勇段利江
- 关键词:煤层气水平井主控因素
- 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Surat区块低煤阶煤层定量表征与区带划分优选被引量:10
- 2022年
- 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东缘Surat区块低煤阶煤层地质特征差异显著,如何优选有利区是实现研究区煤层气规模经济开发的关键。以大量测井数据、岩心实验数据、试井数据为基础,对巨厚煤系地层的多而薄的煤层进行精细刻画,定量表征煤层厚度、含气量和渗透率等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三维地质模型为平台,根据煤层参数空间分布差异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3类区带:Ⅰ类区带位于斜坡带构造高部位,毗邻剥蚀区,煤层气藏为高渗高丰度区,煤层厚度为18~40m(埋深大于等于150m),干燥无灰基含气量为3.8~6.5m^(3)/t,渗透率为20~550mD(平均为250mD),为后期规模开发最有利区带;Ⅱ类区带位于斜坡带顶部内剥蚀区,煤层气藏为高渗较低丰度区,煤层厚度为8~20m(埋深大于等于150m),干燥无灰基含气量为2.8~4.2m^(3)/t,渗透率为500~900mD(平均为680mD),属于潜力区带;Ⅲ类区带位于斜坡带构造低部位,煤层气藏为中低渗高丰度区,煤层厚度为18~41m,干燥无灰基含气量为4.8~7.8m^(3)/t,渗透率为0.1~20mD(平均为5mD),煤层气自然可采性相对较差。根据区带划分结果认为,Ⅰ类区带为研究区产能建设的有利选区,Ⅱ类区带可作为Ⅰ类区带开发中后期接替补充,Ⅲ类区带渗透性相对较低,可考虑小井距开发,实现产量提升。
- 崔泽宏苏朋辉刘玲莉李铭王建俊
- 关键词:低煤阶有利区带
- 澳大利亚苏拉特区块低煤阶煤层气有利区预测与高效开发策略
- 2025年
- 澳大利亚苏拉特区块的煤层薄而多(平均厚度0.6 m),并与砂-泥岩频繁互层,导致煤层气赋存位置与富集规律难以预测。随着煤层气开发逐渐向深层拓展,开发部署时既要考虑煤层气富集情况,还要考虑地面工程的布局。为了实现苏拉特区块煤层气的规模效益开发,明确了研究区主力煤层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分析研究区低煤阶煤层气气藏富集的主控因素,建立了基于煤层可动用厚度、含气量和渗透率3个核心参数的有利区综合评价体系,预测了煤层气有利区带。在此基础上,充分借鉴中国煤层气成功开发经验,形成了一系列针对研究区低煤阶煤层气的高效开发策略:①在煤层含气量预测方面,创新了一套基于煤相净/毛比概率趋势属性的煤相建模流程,建立了一套综合干燥无灰基含气量随埋深的变化趋势、测井数据和岩心测试数据的原煤基含气量预测流程;②在钻/完井方面,提出“直井+丛式定向井”的混合布井方案,并引入经济评价参数,优化了不同深度条件下的井间距和平台间距;③在排采方面,通过综合考虑生产动态数据和现场检泵结果,提出了一套直井螺杆泵失效分析的流程,并优化了斜井的内衬油管设计,并成功应用联合研发的新型遇水膨胀封隔器解决了生产中的出砂问题,提高排采效率;④在地面工程方面,提出基于地面-地下一体化理念的地面设施布局流程,并通过考虑单井开发的经济净现值产量(PV-EUR)优化掉低效井。通过这些技术策略,提高了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打开了苏拉特区块煤层气规模开发的局面。
- 何文渊黄文松崔泽宏刘玲莉段利江赵一波
- 关键词:低煤阶煤层气有利区预测中侏罗统
- 中煤阶煤层气割理表征技术及应用
- 煤层气为自生自储吸附于煤系地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能否从煤层中高效产出,煤层的渗透率是一个关键参数.同高煤阶和低煤阶煤层相比,中煤阶煤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割理特别发育,割理是煤层的内生裂隙,包括面割理和端割理,是流体渗...
- 曲良超夏朝辉张铭杨勇任彬崔泽宏刘玲莉段利江郑科宁
- 关键词:煤层气
- 文献传递
- 基于改进的回压试井方法评价低渗气藏气井产能被引量:6
- 2014年
- 针对低渗气藏压力稳定时间过长的问题,结合等时试井的思路,对传统的回压试井流程进行改进,以准确评价气井产能。首先采用3~4个递增的工作制度以相同时间连续开井而不要求井底流压达到稳定,再采用一个合理的工作制度延长测试并要求井底流压及产量均达到稳定,最后关井使压力恢复至地层压力。对于改进的回压试井,如果直接套用等时试井的产能计算方法,会过大地估计生产压差而造成计算的产能偏小,因而采用流程转换-流压校正技术,将测试流程转换为等时试井,并运用压力叠加原理推导出井底流压校正方程,以解决该方法的产能计算问题。实例表明,改进的回压试井方法不仅大幅缩短了测试时间、避免了频繁开关井,而且能够保证产能的准确计算。
- 王晖张培军成友友冷有恒郭春秋史海东魏占军刘玲莉史立勇程木伟项红英
- 关键词:低渗气藏井底流压产能评价
- 高压天然气多孔节流效应及冲蚀特性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多相流模型方法 ,采用RNGk-ε湍流模型和Sutherland viscosity law可压缩流体黏度修正模型及改进的冲蚀模型,对高压天然气单孔和多孔节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高压天然气单孔节流数值模拟质量流率变化规律,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所采用的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并考察了高压天然气流经单孔和多孔突缩结构的不同节流效应及冲蚀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天然气流经多孔固定节流油嘴降压后,体积膨胀形成的最高流速值明显低于单孔固定油嘴,同时多孔均匀射流减少了单孔射流形成的卷吸冲蚀损伤,并在多股射流下的搅混作用下,冷核心能迅速混合,在后续油嘴腔体内更易实现压力回升和速度稳定现象,相比单孔节流可以有效地抑制冲蚀损伤及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几率。
- 王江云王江云刘玲莉刘玲莉王娟
- 关键词:数值模拟流场分析
- 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中—上侏罗统Walloon煤系旋回地层的天文周期驱动
- 2024年
- 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Walloon煤系煤层气资源量巨大,但煤层气井产能非均质性空间差异显著。Walloon煤系煤层多、薄,岩性横向变化快的特征制约了煤储层横向差异的进一步研究,因此对苏拉特盆地Walloon煤系进行精细地层格架刻画,是了解煤储层的时空差异的基础。以地层完整、沉积连续的S-4井为基干钻井,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其自然伽马(GR)测井数据进行旋回地层分析和天文检验。频谱分析结果表明,苏拉特盆地Walloon煤系记录了15个405 kyr周期控制下的沉积旋回,天文轨道周期对其沉积过程有明显影响,由长偏心率、短偏心率、斜率、岁差控制的的地层旋回厚度分别为23.9 m、6.3~9.3 m、2.4~2.7 m、1.2~1.4 m。经过相关系数法天文检验,Walloon煤系受天文周期驱动的可能性大于99%。以S-4井煤系凝灰岩锆石CA-TIMS U-Pb年龄162.54±0.05 Ma为约束,利用稳定的405 kyr周期进行天文调谐,建立了Walloon煤系的天文年代标尺,厘定该套地层沉积时限为5.7~6.1 Myr,主要沉积于中侏罗世卡洛夫期—晚侏罗世牛津期。基于时间序列分析与识别旋回界面划分出的层序结果具一致性,结合识别出的405 kyr控制下的沉积旋回,将Walloon煤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15个四级层序,建立了研究区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为苏拉特盆地Walloon煤系地层的高精度等时对比提供参考。
- 崔泽宏敬宇鸿黄文松刘玲莉张云飞
- 关键词:天文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