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杰
- 作品数:16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不同支架构型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分流道失效和肝性脑病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对比不同支架构型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分流道失效率、肝性脑病和肝性脊髓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7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行TIPS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术中放置支架构型分为单用覆膜支架组(肝静脉门静脉肝实质覆膜支架,23例)、模拟Viatorr支架组(肝静脉肝实质覆膜支架+门静脉裸支架,27例)和联合支架组(肝静脉门静脉裸支架+肝静脉门静脉肝实质覆膜支架,23例)。随访1年,比较3组术后1年内分流道失效率、肝性脑病发生率、肝性脊髓病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及方差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3组间不均衡的变量及结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单用覆膜支架组、模拟Viatorr支架组、联合支架组的门静脉压力梯度依次由术前的(22.15±4.52)、(23.01±5.48)、(21.13±4.49) mmHg(1 mmHg=0.133 kPa)下降为(9.15±2.94)、(11.20±3.27)、(8.75±4.06) mmHg,3组分流前后门静脉压力梯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88、7.188、7.850,P均〈0.05)。单用覆膜支架组、模拟Viatorr支架组、联合支架组分流道失效率分别为13.0%(3/23)、18.5%(5/27)、30.4%(7/23),Cox回归分析发现,不同支架构型的TIPS术后分流道失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9)。单用覆膜支架组、模拟Viatorr支架组、联合支架组术后肝性脑病发病率分别为69.6%(16/23)、33.3%(9/27)、30.4%(7/2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单用覆膜支架组术后肝性脑病发病率分别与模拟Viatorr支架组、联合支架组比较的相对危险度(RR)值(95%CI)依次为2.901(1.279-6.584)、2.735(1.123-6.6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用覆膜支架组�
- 李伟之马富权孔淑贞李培杰刘梦莹黄金杨波薛挥
- 关键词:门静脉门体分流术
- TIPS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 薛挥李培杰李伟之马福全刘梦蓉
- 15例无消化道出血史的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后现状调查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了解无消化道出血史的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术后生存现状。方法对于2004年至2013年间自愿行TIPS的15例无消化道出血史的肝硬化患者进行随访追踪,了解其手术成功率及手术难度、肝性脑病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脾功能亢进改善等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平均时间约60min。术后随访期间无支架成角畸形者;15例患者TIPS术后均未发生消化道出血;亦无患者死亡。有4例于术后8周内发生肝性脑病;4例患者贫血较术前改善。结论TIPS对肝硬化合并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预防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或可成为肝硬化无出血患者的一级预防治疗方案。
- 袁佳薛挥和水祥李伟之李培杰
- 关键词:胃肠出血食管和胃静脉曲张门体分流术
- 彻底栓塞肝外自发门腔分流道改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肝性脊髓病一例被引量:5
- 2020年
- 肝性脊髓病(HM)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肝病相关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进行性痉挛性截瘫,其发生与肝功能障碍和广泛门腔分流有关,包括自发性门腔分流和医源性门腔分流。有报道称肝移植等能够改善早期HM患者症状,但对于晚期HM患者无明显效果。现报道1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晚期HM患者,在接受附脐静脉栓塞后,患者HM症状改善,表明彻底栓塞肝外自发门腔分流道对TIPS术后HM治疗有效。
- 马富权李伟之李培杰刘梦莹郑君仪薛挥
- 关键词:肝性脊髓病栓塞附脐静脉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五年生存状况比较被引量:18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和药物联合内镜2种方案治疗肝硬化所致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IPS或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的147例肝硬化EGVB患者资料,其中TIPS治疗组87例,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60例。分析术后5年随访数据,比较2组患者术后6周、1年、2年、5年总生存率和未再出血生存率、无肝性脑病生存率。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 Z检验、log-rank检验和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和TIPS治疗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构成、Child-Pugh分级、初始肝功能状况、凝血功能、肝腹水、既往肝性脑病史、血压、术前输血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5年内共41例患者死亡,其中20例(48.8%)死于再出血,6例(14.6%)死于肝性脑病。TIPS治疗组术后6周、1年、2年总生存率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但TIPS治疗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高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78.4%比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06, P=0.048)。TIPS治疗组患者术后6周、1年、2年、5年未再出血生存率为97.7%、96.5%、88.9%、70.9%,均高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分别为86.7%、53.3%、43.3%、2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35、6.39、6.26、4.80, P均<0.05)。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和TIPS治疗组术后6周、1年、2年无肝性脑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但TIPS治疗组术后5年无肝性脑病生存率低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67.7%比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28, P=0.030)。Child-Pugh分级越低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越高( χ^(2)=6.75, P<0.01)。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和TIPS治疗组相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李培杰徐菁闫丽晶李佳荣郑君仪唐丹李伟之马富权刘梦莹薛挥
- 关键词: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门体分流术
- 布加综合征诊治现状被引量:12
- 2020年
- 布加综合征(BCS)是一种少见的由肝静脉流出道阻塞导致的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的疾病,其病因包括高凝状态、骨髓增殖性疾病和环境条件等。BCS诊断首推彩色多普勒超声,其次CT或MR,其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肝淤血和防止进一步血栓形成,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首选,原位肝移植可作为补救性治疗措施。本文就布加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进行综述。
- 薛挥李伟之马富权李培杰刘梦莹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球囊扩张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 肝脏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肝脏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在Pubmed、Europe PMC、CBM Web、知网、万方、维普多家数据库检索从1980年1月至2020年11月文献报道肝脏PNET患者,结合我院1例肝脏PNET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以上腹部胀痛为主要临床症状,6例原发于肝脏,2例为肝脏转移瘤,其中男3例,女5例,中位年龄38.5(18~66)岁,病变直径10(6~21)cm,肿瘤病理形态学上均表现为小圆细胞肿瘤,免疫组化中CD99阳性率75%。其中4例患者死亡,3例确诊后很快出现远处转移,1例接受43周化疗(VAC/IE),随访1年恢复可。结论肝脏PNET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诊断需结合影像学、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预后较差,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全身化疗(VAC/IE)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 孙焕焕李培杰马富权师文王云张娇娇李伟之
- 关键词:肝脏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D99FLI-1预后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中辐射暴露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25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评估患者和手术相关因素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累积透视时间,手术时长,总剂量面积乘积(DAP),累积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收集2022年11月至2024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5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病例。收集透视时间,手术时长,总剂量面积乘积(DAP)和累积剂量的数据资料,同时包括人口统计学,肝硬化相关症状,门脉情况及曲张静脉情况,以及术中程序的资料作为自变量,所有统计学均在SPSS统计软件中完成,P值小于0.05为有意义。结果共收集125例患者的信息,其中男性82名,女性43名,平均年龄52.44岁,平均BMI 22.69 kg/m^(2),平均手术时长80.32 min,平均透视时间25.77 min,平均总DAP 306.81 mGy·cm^(2),平均累积剂量775.67 mGy。66岁及以上(P=0.021),BMI>24.9(P=0.049),有先天性分流道(P<0.001),栓塞2条曲张静脉(P=0.002)是透视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P=0.048),有先天性分流道(P<0.001),栓塞2条曲张静脉(P=0.022)和栓塞4条曲张静脉(P=0.047),上午手术(P=0.003)及使用弹簧圈栓塞数量(2~3个)(P=0.025)是手术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P=0.002),66岁及以上(P=0.049),有先天性分流道(P=0.038),栓塞2条曲张静脉(P=0.004),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P=0.012)是总DAP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P=0.002),66岁及以上(P=0.021),有先天性分流道(P=0.028),栓塞2条曲张静脉(P=0.004),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P=0.008)是累积剂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IPS术中辐射暴露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年龄、性别、BMI、先天性分流道、曲张静脉数量及血栓情况为关键变量。透视时间与辐射剂量高度相关,可作为评估和监控暴露强度的简明指标。优化术前评估和术中操作,有助于有效控制患者和术者的辐射风险。
- 刘梦莹李伟之李培杰马富权薛挥张鹏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肝硬化患者应用口服抗凝药预防性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目的 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口服利伐沙班预防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一项非盲单中心研究中,32例无门静脉血栓的肝硬化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治疗组(n=15,10 mg/d的利伐沙班口服)和对照组(n=17例,不做特殊处理)。超声检查(每3个月)检查门静脉系统。主要结果是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在观察的2年内,治疗组的患者均未出现门静脉系统血栓,而对照组中有5例出现门静脉系统血栓(P=0.046);同时,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口服抗凝药物能明显降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形成(P=0.018)。治疗组有4例发生失代偿事件,对照组有9例[4/15(26.7%)vs 9/17(52.95)];P=0.712,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同时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口服抗凝药物发生失代偿的概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431)。4例对照组和2例治疗组患者死亡(P=0.659)。死亡原因为败血症(治疗组1例,对照组3例),肝衰竭(治疗组1例,对照组1例)。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治疗组的生存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333)。未发现相关的不良反应或出血事件。结论 口服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治疗对于肝硬化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风险,但不延缓肝硬化失代偿的进展,也不能提高生存率。
- 刘梦莹李伟之李培杰马富权薛挥
- 关键词:肝硬化口服抗凝药门静脉血栓上消化道出血
- TIPS术后肝性脊髓病
- 马富权刘梦莹李伟之李培杰薛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