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鹏
-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5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乳腺癌围新辅助化疗期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新辅助化疗期前哨淋巴结活检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1月252例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其中新辅助化疗前组150例,新辅助化疗后组102例。比较不同腋窝淋巴结临床状态下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结果新辅助化疗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无论腋窝淋巴结临床阴性或阳性,其哨兵淋巴结检出率(98.5%比92.8%)、假阴性率(6.7%比7.9%)、准确度(98.4比%91.9%)、阴性敏感度(97.9%比88.O%)无统计学差异,但阳性组前哨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阴性组(28.8%比67.5%,P=0.000)。与新辅助化疗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相比,新辅助化疗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其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率明显升高(7.5%比23.9%,P=0.024);准确度和阴性敏感度显著降低(95.1%比83.5%,P=0.005;94.4%比75.O%,P=0.003);初诊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其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假阴性率、准确度、阴性敏感度与新辅助化疗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诊腋窝淋巴结病理证实转移阳性新辅助化疗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较新辅助化疗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其前哨淋巴结准确度(98.4%比83.7%,P=0.010);SLN转移率(28.8%比53.7%,P=0.005);阴性敏感度(97.9%比68.O%,P:0.007);初诊腋窝淋巴结病理证实转移阳性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阴者。较新辅助化疗前前哨淋巴结活检,其SLN转移率(28.8%比65.0%,P:0.003),阴性敏感度显著降低(94.4%比57.1%,P=0.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前前哨淋巴结可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初诊腋窝淋巴结阴性,新辅助化疗后前后哨淋巴结活检相同;初诊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无论新辅助�
- 赵晶宋志武黄焰郝晓鹏梁峰王世彬进淑娟尉承泽
-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新辅助化疗
- 家族性乳腺癌和健康遗传高危人群BRCA1/2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女性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和健康遗传性高危人群的BRCA1/2基因突变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2月~2014年10月于解放军307医院乳腺外科确诊的54例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及24例健康遗传性高危人群,应用PCR-DNA直接测序法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的全编码外显子基因序列。结果:54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共发现8例致病性突变,突变类型均为单个碱基置换,BRCA1和BRCA2的总突变率为14.8%,BRCA1突变率为11.1%,BRCA2突变率为3.7%;其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BRCA总突变率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突变率(28.6%vs 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遗传性高危人群中共发现2例致病性突变,均为BRCA1基因突变,突变率为8.3%。结论:用BRCA1/2突变检测"金标准"的一代测序法再次发现在中国汉族女性家族性乳腺癌中存在的BRCA1/2突变,与三阴性乳腺癌有关,并发现碱基置换突变也是重要的突变类型;在健康遗传性高危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BRCA1突变,值得关注。
- 栗辰靳彦文刘晓静进淑娟韩小伟庞汉民郝晓鹏曹诚黄焰
- 关键词:BRCA1基因BRCA2基因DNA序列测定
- Ki-67、Her-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Ki-67、Her-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20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统计分析Ki-67、Her-2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202例患者中,Ki-67阳性率为73.3%(148/202),Her-2阳性率为19.3%(39/202)。Ki-67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ER、PR)表达情况相关(P<0.05),与年龄大小、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Her-2的表达与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表达相关(P<0.05),而与年龄大小、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Ki-67低表达、Her-2表达阴性时与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大小、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Ki-67表达水平与Her-2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Ki-67高表达提示肿瘤组织学分级更高,分化程度更低,即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越易转移;Ki-67高表达、Her-2阳性提示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低,治疗效果差;检测Ki-67、Her-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对了解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指导患者个体化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栗辰进淑娟刘晓静韩小伟郝晓鹏庞汉民黄焰
- 关键词:KI-67HER-2乳腺肿瘤
- 环介导的等温扩增反应检测CK-19基因在乳腺癌哨兵淋巴结的表达
- 目的:建立一种更敏感、客观、快速的检测哨兵淋巴结转移的方法,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①通过美蓝染色法获取乳腺癌患者的哨兵淋巴结,并采用传统的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测其转移情况②将乳腺癌细胞系和淋巴瘤细胞系采用环介导的...
- 郝晓鹏
-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结哨兵淋巴结组织病理学
- 文献传递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快速诊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全面客观的判断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分子病理检查方法。方法合成细胞角蛋白19(CK19)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应用LAMP技术扩增乳腺癌细胞MCF-7的cDNA,验证引物序列的可靠性;通过RT-LAMP技术分别检测MCF-7、Daudi、Namawal细胞的RNA,验证实验体系的可行性;将手术获取的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行RT-LAMP检测CK19表达,与常规病理学方法的检测结果相对比,最终通过荧光定量以及离心观测沉淀等手段缩短整体检测时间。结果应用LAMP技术能够检测到MCF-7乳腺癌细胞的CK19表达,而Daudi、Namawal细胞CK19的表达均为阴性;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癌转移阳性的3枚前哨淋巴结,通过RT-LAMP均检测到CK19表达;经荧光定量及离心观测沉淀等手段优化后反应时间可以缩短至1h之内。结论 LAMP检测CK19表达,能够准确区分上皮来源细胞和淋巴瘤细胞,检测转移阳性淋巴结的结果与常规病理学结果完全符合,其具有简便、准确、快速等优点。
- 郝晓鹏刘毅孙恒胡海旭刘兵尉承泽
- 关键词:细胞角蛋白19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
- 乳腺导管原位癌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指征的探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前哨淋巴结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到2010年11月期间诊断为乳腺导管原位癌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46例患者的的前哨淋巴结状态及其与其他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检出SLN数、肿瘤分级、切缘状态、DCIS类型、是否伴随坏死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前哨淋巴结阳性的几个因素为:年龄41岁-69岁、肿瘤大小1.1 cm-5.0cm、切缘状态未知、肿瘤坏死伴随或未知、肿瘤分级Ⅰ级以上或未知。结论:以下几个因素可能对预测DCIS患者可能出现SLN阳性提供帮助,临床在遇到出现这些因素的DCIS患者需慎重考虑其治疗策略,这些因素包括:年龄41岁-69岁、肿瘤大小1.1cm-5.0 cm、切缘状态未知、肿瘤坏死伴随或未知、肿瘤分级Ⅰ级以上或未知。
- 董浩尉承泽郭晓东郝晓鹏梁峰
- 关键词:乳腺癌导管原位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淋巴结转移
- 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及家系成员乳腺癌易感基因携带情况调查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和BRCA2基因已经证实与家族性乳腺癌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及家系成员BRCA1和BRCA2突变特征及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013-12-02-2015-06-08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55例及家系成员48名,共计103例样本。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BRCA1和BRCA2基因全编码外显子序列。结果 55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发现5个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位点,1个突变位点乳腺癌信息库中见报道(BRCA1:4730insG),4个为新发现突变位点(BRCA1:1937insC,4538insAG;BRCA2:1382delA,2820delA)。家族性乳腺癌患者BRCA1/2突变率为9.09%(BRCA1,5.45%;BRCA2,3.64%),其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突变率为22.22%(χ2=1.99,P=0.20),早发性乳腺癌患者(≤35岁)突变率为20.00%,χ2=0.79,P=0.39。48例家系成员检测到3个新发现突变位点(BRCA1:1370insA,3459insA;BRCA2:6502insT),总突变率为6.25%。结论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BRCA基因突变率显著低于国外,应重点关注有家族史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家系成员中发现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家系成员突变率和发病风险有待进一步研究,应引起重视。
- 阳泽龙靳彦文刘晓静韩小伟进淑娟庞汉民郝晓鹏曹诚黄焰
- 关键词:乳腺癌易感基因1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