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
- 作品数:19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国防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正交投影的子带信息几何雷达弱小目标检测方法被引量:4
- 2023年
- 基于信息几何理论的雷达目标检测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将目标检测问题转化为流形上目标与杂波的区分问题,在低信杂比检测中具有优势。对于复杂背景下的弱小目标检测,目标与杂波难以区分,限制着检测性能。因此,该文基于矩阵信息几何检测器,提出一种基于正交投影的子带信息几何目标检测方法。该文利用滤波器组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子带分解,并在矩阵流形上稳健估计子带内强杂波信号子空间,提出基于流形的正交投影方法以抑制强杂波,增强目标与杂波的区分性。最后,采用仿真数据和实测海杂波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强杂波,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
- 杨政程永强吴昊黎湘王宏强
- 关键词:信息几何子带分解正交投影杂波抑制
- 基于功率谱流形的信息几何DP-TBD算法
- 2024年
- 针对复杂杂波背景下目标信杂比起伏而导致的漏检问题,本文结合信息几何检测器的性能优势与动态规划检测前跟踪(Dynamic Programming Track Before Detect,DP-TBD)的多帧信息积累能力,提出了基于功率谱流形的信息几何DP-TBD算法.该算法利用功率谱流形与矩阵流形对偶关系,设计了功率谱信息几何检测器,将信息几何检测器的计算复杂度降低了近两个数量级.通过实测数据实验验证,功率谱DP-TBD算法可实现与矩阵DP-TBD算法相近的检测性能,并将运算时间降低为矩阵DP-TBD算法的3%~8%.此外,相较于信息几何检测器,功率谱DP-TBD可将检测信杂比(Signal-to-Clutter Ratio,SCR)提高2~3 dB.
- 吴昊程永强杨政黎湘王宏强
- 关键词:雷达目标检测检测前跟踪动态规划
- 基于流形滤波的海面微弱目标检测方法
- 2024年
- 由于海面波动等因素近海杂波呈现出较强的非均匀特性,杂波功率估计误差较大,降低了海面微弱目标检测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流形滤波的海面微弱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建立雷达回波信号的高维流形表示,将雷达目标检测问题转化为流形上两点间的区分性问题,同时,在流形空间中对杂波进行加权滤波处理,降低非均匀杂波能量,提高杂波功率估计精度,从而有效改善目标检测性能。首先,将每个距离单元的脉冲串回波数据建模为一个托普利兹正定矩阵,观测区域内各距离单元所对应的正定矩阵构成一个矩阵流形,杂波非均匀特性表现为矩阵流形上数据的几何拓扑性质;然后,通过在流形上聚类将非均匀杂波数据分解为若干类具有相似统计特性的数据,并估计每类杂波数据的几何中心;最后,针对不同类别的杂波几何中心在流形上进行加权滤波处理,提高非均匀杂波功率估计准确度,并设计相应的几何检测器。仿真和实测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提高非均匀海杂波的功率估计精度,改善微弱目标的检测性能。
- 邹润明程永强杨政吴昊华小强
- 关键词:信息几何
- 用于航天器微振动分析的修正动质量法及实验验证
- 反作用飞轮是影响高精度航天器在轨性能的最主要微振动源。通常情况下,一般通过地面测试获取飞轮的微振动扰动输出数据,并采用传统的动质量法对反作用飞轮激励下的航天器在轨微振动特性进行分析。然而,本文研究发现,传统的动质量法会对...
- 柴江帅罗青吴昊刘畅
- 关键词:机械阻抗
- 地杂波背景下雷达低慢小无人机探测数据集(LSS-Ku-1.0)被引量:1
- 2025年
- 复杂环境下雷达对无人机等低慢小目标探测与识别面临诸多挑战,相关研究成为雷达探测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数据集是雷达目标探测与识别研究的基础,其数据质量和多样性对算法的性能验证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公开发布的数据集雷达多布设于地面,对空探测背景相对较为理想,在杂波环境下雷达对无人机目标探测数据集较少,探测场景、观测视角、目标飞行高度、信号带宽等参数较为单一,数据多样性有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构建了一套地杂波背景下雷达低慢小无人机探测数据集(LSS-Ku-1.0)。采用置于高塔上的Ku波段相控阵雷达,在野外丛林和草地环境下,录取了强杂波背景无人机目标雷达回波数据。该数据集包含不同信号波形、带宽、擦地角以及三种不同飞行高度的旋翼无人机目标回波。基于该数据集,分别对杂波的统计分布特性和时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采用5种统计模型对杂波统计分布进行了拟合,给出了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同时,对无人机旋翼的微多普勒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典型数据的一维距离像、频谱图、时频图、距离-多普勒谱,为雷达低慢小目标特性分析和检测与识别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 程永强邹润明陈嘉宜吴昊华小强
- 关键词:雷达地杂波无人机数据集
- 基于RD算法的机载SAR实测数据成像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合成孔径雷达的出现是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变革,它是一种具有高分辨率的成像雷达。SAR成像的高分辨率依赖于其对信号的处理。围绕机载雷达的成像算法展开论述,针对距离多普勒算法进行详细的探讨和研究,并对该算法进行仿真分析。以此为基础完成对机载实测数据的成像,并探究多普勒参数估计等对成像质量的改善,最终完成对机载SAR实测数据的成像。
- 刘梦杰代大海吴昊周涛贺雨露
-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多普勒算法实测数据多普勒参数估计
- 基于自适应短时Chirplet分解的高性能时频分布重构
- 2023年
- 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的频谱能够反映信号所包含的频率成分,但无法揭示瞬时频率随时间的变化特性。为满足工程应用中大量非平稳信号的分析需求,能够同时描述信号时域和频域特征的时频分析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然而,传统时频分析方法所得到的时频分布往往具有较低的能量聚集性和较强的交叉项干扰,难以支撑信号时频特征的准确表达和提取。通过对信号内在稀疏特性进行挖掘和利用,能够有效提升信号时频分布的质量。本文通过对信号的相位函数进行泰勒展开,阐述了信号稀疏时频分解的实质,并分析了现有稀疏类时频分析的方法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短时Chirplet分解的高性能时频分布重构方法。首先,利用与信号时频特性自适应的窗函数为每一时刻生成了具有最强拟平稳性的最优短时信号;其次,提出了一种Chirplet字典的简化设计方法,利用得到的Chirplet字典对上述短时信号进行稀疏分解,基于分解结果实现了短时信号中心时刻瞬时频谱的参数化重构;最后,按时间顺序排列所有时刻的瞬时频谱,得到了信号能量聚集性高且不含任何交叉项干扰的高性能时频分布。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改善了传统稀疏类时频分析方法结果中时频曲线畸变的问题,同时在计算效率上具有较大优势。此外,本文还利用所提方法处理了实际雷达系统所采集的微动目标回波,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应用潜力。
- 杨阳程永强吴昊杨政王宏强
- 关键词:时频分析非平稳信号
-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驻点热环境不确定性量化评估被引量:2
- 2021年
-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面临复杂的气动热环境,预示数值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度,其不确定度来源的辨识与量化分析对于确保可靠性和鲁棒热防护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给出了经过对比完善的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端头、前缘和大面积气动加热计算方法。然后,将影响热流预示不确定性的因素分为认知不确定性和随机不确定性两类,分别给出了各个不确定性参数的概率分布类型和取值范围。最后采用蒙特卡洛法生成样本,以端头热环境为例,使用非侵入式多项式混沌方法和基于Sobol指标的方法开展不确定度量化和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给定变量不确定条件下,端头热流不确定度不小于7.03%,且对来流速度和来流密度的变化更为敏感。
- 吴昊杨涛丰志伟葛健全张青斌黄浩
- 关键词:气动热
- SAR成像电子对抗技术综述被引量:6
- 2019年
- 未来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分辨率越来越高,单一雷达的成像模式越来越灵活多样,大场景、多模式和高分辨是电子对抗面临的环境,相应的干扰技术应及时跟进。介绍了现阶段雷达成像系统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传统的雷达成像干扰技术和新型的成像干扰方法,并着重对有源干扰中的卷积调制干扰的改进算法、微动调制干扰、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和复合调制干扰进行了分析。对SAR干扰效果评估做了简要分析,并对成像干扰技术做了展望。对雷达成像干扰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纪朋徽代大海吴昊廖斌王雪松
-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效果评估有源干扰
- 基于特征融合的调制识别增强与迁移演化被引量:5
- 2022年
- 针对调制识别中单一图像的特征信息不足,区分度不够高,识别范围受限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图和星座图特征融合的调制识别特征增强方法,利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提取信号图像的特征,构建特征空间,通过多维特征融合,挖掘和整合不同特征的优势,增强模型算法的鲁棒性。此外运用了模型迁移的方法,仅需对分类器进行训练,大幅节约了训练时间和资源,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和实用性。仿真结果显示,在0 dB左右的条件下,相比于单一特征图像,采用特征融合增强的方法能将信号的平均识别率提高约25%,通过模型迁移,省去了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所需的训练时间约为迁移前的9.6%,消耗内存约为迁移前的7.3%,同时模型的识别率损失控制在了5%以内。
- 钱磊吴昊乔晓强张涛张江
- 关键词:调制识别图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