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昕

作品数:15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超声
  • 9篇超声检查
  • 7篇儿童
  • 3篇憩室
  • 3篇高分辨率超声
  • 2篇胆道
  • 2篇胆道闭锁
  • 2篇多普勒
  • 2篇新生儿
  • 2篇婴儿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手术
  • 2篇输尿管
  • 2篇术前
  • 2篇尿管
  • 2篇息肉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梅克尔憩室

机构

  • 1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周昕
  • 12篇陈俊
  • 11篇朱善良
  • 8篇刘浩
  • 5篇华群
  • 2篇李姝
  • 2篇张倩
  • 2篇李涛
  • 1篇唐维兵
  • 1篇刘得卫
  • 1篇谢华
  • 1篇杨明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18
  • 3篇201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Kasai手术前特异性超声征象评估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的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特异性超声征象与肝纤维化评分的相关性,为Kasai手术前多模态超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确诊为BA并行Kasai手术6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41例。术前1周内均行BA相关的超声检查,检查年龄为(50.57±18.53)d,范围在17~95 d。术后对肝脏病理标本进行Metavir纤维化评分。Pearson分析和Spearman分析法分析超声检查年龄、肝门部三角索带征(triangular cord sign,TC)厚度、胆囊最大截面积(maximum area of the gallbladder,MAG)、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肝纤维化评分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TC厚度、MAG、LSM诊断BA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结果所有患儿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肝纤维化,4例(6.0%,4/67)1分,38例(56.7%,38/67)2分,18例(26.9%,18/67)3分,7例(10.4%,7/67)4分。超声检查年龄、TC厚度和LSM在不同纤维化评分患儿间有差异,并且和肝纤维化评分呈正相关。LSM和TC厚度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和0.731。相关性分析显示,超声检查年龄、LSM、TC厚度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BA术前超声检查年龄、LSM、TC厚度及肝纤维化评分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术前特异性超声征象可以对BA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估,为判断病情提供参考。
华群周昕丁泽全陈俊谢华唐维兵
关键词:胆道闭锁超声征象肝纤维化
超声检查对小儿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诊断小儿十二指肠肠梗阻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经手术证实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资料,将手术结果与术前超声诊断对照,总结该病的超声诊断要点。结果 188例经手术证实为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的患儿术前临床均有不同程度呕吐,声像图表现为胃至梗阻近端肠腔明显扩张积液,部分病例肠壁可增厚;梗阻远段肠管充盈差,甚至呈空瘪状态。术前超声诊断为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153例,包括十二指肠膜式闭锁或狭窄、环状胰腺、肠旋转不良等。这3类病变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32%(29/38)、73.02%(46/63)及89.66%(78/87),其中部分患儿同时合并存在2种梗阻性病变。结论超声检查对小儿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及梗阻部位判断具重要价值,可作为小儿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的首选筛查方法。
毛羽周昕
关键词:十二指肠梗阻超声检查小儿
婴幼儿梅克尔憩室的超声诊断要点及漏诊误诊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超声对梅克尔憩室(MD)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漏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MD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经手术证实为MD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与手术、放射性核素检查、消化道造影或CT结果对比分析,对超声漏诊误诊及诊断不明确的声像图进行深入研究,并总结该病的超声诊断要点。结果:超声正确诊断45例,漏诊误诊21例。所有正确诊断的病例表现为右下腹管状肠管影、囊性回声包块或混合回声包块,其中25例清楚显示憩室盲端及与肠腔开口。本组共漏诊17例,漏诊率25.8%,误诊4例,误诊率6.1%。3例因合并急性阑尾炎穿孔脓肿形成而漏诊,3例因继发引起肠套叠漏诊,4例由于憩室顶端索带压迫造成肠梗阻而漏诊,2例因脐疝巨大而漏诊,1例为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幽门狭窄而漏诊,1例术前诊断肠重复畸形而未能仔细扫查而漏诊,另1例漏诊为新生儿期合并肠狭窄并穿孔而漏诊,2例腹腔气体回声致密而漏诊;2例误诊为肠重复畸形,2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结论:梅克尔憩室临床易漏诊误诊,小儿以急腹症及反复便血就诊时,应警惕MD的可能。若同时合并其他急腹症及消化道畸形时也不能完全排除MD,并将所有怀疑为MD的患者应同时进行放射性核素或消化道造影及CT检查,以便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尽早手术,改善患者的预后。
刘浩周昕陈俊朱善良李涛李姝
关键词:高分辨率超声梅克尔憩室急腹症
超声特征预测婴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保守治疗后转归
2024年
目的 观察利用超声特征(肠系膜增厚、肠内容物高回声、腹壁水肿及肠壁结构不清)预测婴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经保守治疗后转归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379例婴儿NEC,根据保守治疗后转归将其分为A组(n=168,转归良好)及B组(n=211,转归不良)。对比组间超声特征,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儿NEC经保守治疗后转归不良的超声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种NEC超声特征在B组均较A组更为多见(P均<0.001)。A组NEC可见3~4种超声特征者占比低于B组[20.83%(35/168) vs. 61.14%(129/211),χ^(2)=3.766,P<0.005]。肠系膜增厚(OR=4.987)、肠内容物高回声(OR=4.176)、腹壁水肿(OR=5.165)及肠壁结构不清(OR=5.021)均为婴儿NEC保守治疗后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01)。结论 超声特征可用于预测婴儿NEC经保守治疗后转归。
姜杰王训周昕陈俊刘浩
关键词:超声检查婴儿
超声在儿童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致肾积水术前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标准化泌尿系超声检查流程在儿童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UFP)致肾积水术前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月行UFP切除术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患者行超声检查前30 min内大量饮水(500~1000 mL),超声仔细检查肾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和近端输尿管是否有肿块导致肾积水,手术后3及6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结果:43例患者中男42例(97.7%),女1例(2.3%),年龄3~15岁,平均(9±3)岁。单发40例,多发3例;左侧输尿管息肉37例(44枚),右侧输尿管息肉4例(4枚),双侧输尿管息肉2例(4枚)。超声于术前准确定位并正确诊断31例(35枚),诊断符合率为72.1%(31/43),其中左侧输尿管息肉30枚,右侧输尿管息肉1枚,2例患者双侧输尿管息肉共4枚。息肉呈条索状、乳头状或柱状,低回声,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示息肉内可见血流信号,频谱呈低速高阻型,息肉中位长度为15 mm(5~50 mm)。所有病例的息肉经手术完整切除并取得病理结果,术后均进行随访,无1例息肉复发,积水程度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UFP引起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有效评估患儿预后。
张倩刘浩周昕陈俊朱善良
关键词:儿童超声检查肾积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检查体位对超声评估婴儿上尿道扩张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检查体位(仰卧及俯卧位)对超声测量婴儿肾盂前后径(APRPD)及评估肾盏扩张和上尿道扩张(UUTD)分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38例UUTD患儿仰卧位及俯卧位肾脏超声声像图,包括398例左侧、190例右侧UUTD,其中150例双侧受累;对比仰卧位与俯卧位超声所测APRPD、有无中央(CCD)和周围(PCD)肾盏扩张,以及超声UUTD分级差异。结果相比仰卧位,俯卧位超声所测左、右侧及个体APRPD均增大(P均<0.001)。CCD和PCD在俯卧位中较仰卧位常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0.137)。基于仰卧位超声UUTD分级为P1级397例、P2级39例、P3级2例,基于俯卧位则为P1级323例、P2级113例、P3级2例,其间P1及P2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3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45例(45/438,10.27%)UUTD分级因俯卧位APRPD较仰卧位增大而改变,21例(21/438,4.79%)因仰卧位超声仅见CCD、俯卧位超声同时显示CCD及PCD而致UUTD分级升高。结论超声所测婴儿APRPD及CCD、PCD检出率均受检查体位影响。
谭燕周昕陈俊朱善良刘浩
关键词:婴儿尿道扩张超声检查体位
超声诊断新生儿胆道闭锁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超声诊断新生儿胆道闭锁(BA)的价值。方法收集64例因黄疸接受超声检查的BA患儿,23例接受首次超声检查时日龄≤28天(新生儿组),41例>28天(非新生儿组);比较组间首次超声诊断BA正确率的差异,记录新生儿组误诊、漏诊病例的随访超声复查结果。结果新生儿组首次超声诊断BA正确率78.26%(18/23),非新生儿组92.68%(38/4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新生儿组4例首次超声误诊为婴儿肝炎综合征,后经多次超声复查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诊断BA;漏诊1例,经多次超声复查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仍未明确诊断BA。结论超声可有效诊断新生儿BA,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准确率。
华群周昕陈俊朱善良
关键词:胆道闭锁新生儿超声检查
超声与增强CT在儿童肝母细胞瘤PRETEXT分期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超声对照增强CT在儿童肝母细胞瘤(HB)PRETEX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超声在PRETEXT分期中的准确率,并对HB治疗进行评价。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病理证实的HB患儿37例,分析其超声及CT特点,对其进行PRETEXT分期,比较超声与CT分期的一致性,并根据CT分期进行个体化治疗,采用超声结合CT复查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超声PRETEXT分期:I期4例,Ⅱ期18例,Ⅲ期10例,Ⅳ期5例;CT增强扫描的PRETEXT分期:I期5例,Ⅱ期21例,Ⅲ期8例,Ⅳ期3例,超声与CT分期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04,P<0.05)。HB患儿超声声像图均表现为肝内混杂回声包块,部分肿块内可见钙化灶及小囊状液化坏死区,肿瘤内可见血管穿入。10例根据CT PRETEXT分期直接手术;23例超声监测化疗后瘤体缩小,行手术切除;4例瘤体破裂行急诊手术,其中3例复发。34例随访未发现异常。结论超声影像能够对大部分HB正确进行PRETEXT分期,根据CT PRETEXT分期结果指导治疗,为HB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化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信息,超声可对HB化疗及手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刘浩陈俊刘慧朱善良周昕
关键词:肝母细胞瘤超声检查儿童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通过与手术结果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congenital intestinal malrotation,CI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临床疑诊为肠旋转不良的患儿156例超声数据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CDU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结果:156例疑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超声显示肠系膜上静脉(SMV)围绕肠系膜上动脉(SMA)盘旋形成漩涡征107例;SMV与SMA仅表现为位置异常21例;胃、十二指肠扩张及下消化道呈塌瘪状共75例;SMV扩张86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敏感度为97.14%,特异度为81.25%,阳性预测值为97.84%,阴性预测值为76.47%,Kappa=0.78,P<0.01,其结果与传统诊断方法上消化道造影(UGI)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基本一致。结论:超声对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较敏感,准确率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该病的首选筛查方法。
华群周昕刘得卫
关键词: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儿童超声
临床判读结合超声测量直肠横径对儿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临床判读联合经腹超声测量直肠横径(the rectum diameter,RD)对儿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BBD)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因排尿排便异常病史而疑诊为BBD的患儿167例作为观察组,均经相关检查排除身体解剖结构及神经系统异常。随机选取其中46位儿童家长填写BBD调查问卷(排泄功能异常温哥华症状评分表)。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72例为对照组,均无排尿排便异常症状,检查显示身体结构无异常。超声对两组儿童经腹壁进行膀胱后方RD测量。结果观察组平均直肠横径(34.14±7.11)mm(95%CI:33.05~35.22),对照组平均直肠横径(23.74±8.84)mm(95%CI:22.41~25.07)。观察组平均R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调查问卷的儿童与无调查问卷的儿童平均直肠横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临床判读+BBD调查问卷+超声直肠横径测量的诊断方法与仅有临床判读+超声直肠横径测量的诊断方法对最终治疗方案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超声直肠横径测量为诊断儿童BBD提供了一个更客观的物理参数,临床判读结合超声RD测量是较准确且更简化的BBD诊断方法,有较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华群黄立渠周昕卞梦露陈俊朱善良
关键词:儿童超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