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剑良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电路
  • 1篇电路设计
  • 1篇电子专业
  • 1篇异构
  • 1篇异构计算
  • 1篇映射
  • 1篇设计技术
  • 1篇体系架构
  • 1篇迁移
  • 1篇子系统
  • 1篇网络
  • 1篇微电子
  • 1篇微电子专业
  • 1篇可重构
  • 1篇可重构计算
  • 1篇课程
  • 1篇课程实践
  • 1篇控制器
  • 1篇基于FPGA
  • 1篇集成电路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国家数字交换...

作者

  • 6篇沈剑良
  • 2篇刘勤让
  • 2篇宋克
  • 2篇张帆
  • 1篇吕平
  • 1篇邬江兴
  • 1篇高彦钊

传媒

  • 1篇电讯技术
  • 1篇通信学报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 1篇中国科学:信...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UVM的异构协议转换参考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2025年
面对异构协议转换系统中庞大的报文输出量,传统的验证方法难以确保输出报文的正确性。为此,提出了一种以目的协议为处理单元的参考模型。该参考模型通过对不同协议通道的数据包进行独立处理,实现不同协议间的包头映射,确保输出报文符合预期。此外,通过优化算法,将协议转换算法精简至4种,有效避免了代码冗余对报文精度的影响。采用SystemVerilog和UVM(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设计参考模型,并通过TLM(Transaction Level Modeling)机制与其他组件协同工作,增强了参考模型的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参考模型能够有效输出预期报文,助力验证平台完成对异构协议转换系统的功能验证,且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均达到了100%。
樊争光沈剑良李智超刘冬培
关键词:参考模型
基于UVM的PCIe交换芯片Switch子系统验证平台的设计
2025年
PCIe是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据此设计的PCIe交换芯片可将CPU提供的PCIe通道扩展出更多的PCIe接口。然而,随着PCIe交换芯片设计复杂度和验证向量剧增,传统基于Verilog搭建的验证平台难以实现对逻辑复杂的Switch子系统高效地验证,且缺乏功能覆盖率模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UVM通用验证方法学,搭建了针对PCIe交换芯片中Switch子系统的验证平台,采用层次划分设计,支持覆盖率驱动,且较于一般UVM验证平台作出效率优化。具体而言,首先,对平台组件Reference Model建立通信对象和通信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其次,对平台组件ScoreBoard的比对方式和接收报文端口进行改进;最后,依据PCIe协议及交换芯片特点,对功能点进行梳理分类后针对性地设计了测试用例,对Switch子系统进行全面验证。经信号波形及覆盖率数据的分析表明,改进后的验证平台在没有人为过滤的情况下实现了96.8%的代码覆盖率和100%的功能覆盖率,仿真时间平均减少了约10%。该平台显著提升了验证效率,高效地支撑了PCIe交换芯片的验证工作,为相关UVM验证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参考。
郑锐沈剑良刘冬培李智超曹睿
软件定义网络中一种快速无循环路径迁移策略
2022年
针对软件定义网络中数据平面转发设备的分布式部署及异步操作导致的路径迁移缓慢及故障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无循环路径迁移策略。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排序的快速循环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对比流的新旧路径上相邻节点的位置差异,可快速判定路径迁移过程中是否存在转发循环以及检测循环发生位置。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松弛依赖关系的贪婪更新机制。该机制利用快速循环检测算法发掘出新旧路径上公有交换机之间存在的松弛依赖关系,进而保证了迁移过程每轮更新的交换机数量最大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迁移方案,所提策略在不同网络状态下均可有效避免迁移循环且获得最佳更新时间开销。
燕昺昊刘勤让沈剑良汤先拓梁栋
计算体系架构研究综述与思考被引量:4
2022年
随着摩尔定律(Moore's law)与迪纳德(Dennard)缩放定律逐步走向终结,依靠集成电路制程工艺的进步提升计算系统性能与效能越来越困难,计算体系架构的演进成为了未来计算系统发展的重要技术途径.本文首先从应用适应性、计算驱动方式、系统重心变化、计算核心构成,以及计算逻辑使用等不同的角度回顾了体系架构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不同体系架构的优缺点;然后着重分析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应用飞速发展的条件下未来计算系统的能力需求特征;最后提出了软件定义计算体系架构,并梳理了其重点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为未来计算体系架构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
高彦钊邬江兴刘勤让沈剑良宋克张帆
关键词:体系架构异构计算可重构计算
高校非微电子专业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课程实践
2015年
分析我国对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培养现状,提出在高校非微电子专业开设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课程的思路和原则,并论述根据信息工程大学具体实际开设的相关课程的理论讲授、实验操作和考核方式的实践。
宋克张帆沈剑良
关键词:集成电路设计
基于FPGA的光纤通道控制器IP设计与实现
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FC)协议是一种高速、高可靠、可远距离传输的通信协议,它在高性能存储、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中被广泛使用,FC控制器IP是FC交换芯片和FC端点设备的关键模块,本文在研究和分析FC协议规...
陈艇沈剑良吕平
关键词:光纤通道FPG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