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玲
-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38例病例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38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中有37例(97.37%)表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转移性右下腹痛23例(60.53%),腹部压痛36例(94.74%)。保守治疗14例,手术治疗24例,其中2例是保守治疗失败转手术。手术病理结果单纯性阑尾炎6例,化脓性阑尾炎9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8例,慢性阑尾炎1例。术后并发症6例切口愈合不良3例,肠梗阻1例,败血症1例,自然流产1例。结论妊娠合并阑尾炎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发症多,一经确诊建议急诊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性抗感染并给予保胎治疗。
- 李琛冀静杨静怡王金凤王月玲
-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手术
- 紫铆因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紫铆因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la细胞,MTT法检测20μM紫铆因作用Hela细胞不同时间(24、48和72h)和不同浓度(0、5、10、20、40和80μM)作用48h对Hela细胞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紫铆因对Hela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的表达。结果 20μM紫铆因分别作用Hela细胞24h细胞存活率为(73.25±9.48)%、48h为(56.20±4.60)%、72h为(32.98±6.75)%,Hela细胞的存活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均<0.05)。不同浓度的紫铆因作用于Hela细胞48h后,Hela细胞的存活率分别是(90.83±4.45)%、(68.97±3.53)%、(56.20±4.60)%、(38.48±5.17)%、(12.64±2.65)%,与对照组(0μ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各组的早期凋亡率(第二象限)、晚期凋亡率(第四象限)及总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10、20和40μM紫铆因分别孵育Hela细胞48h后,各组的晚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分别是(28.00±2.52)%和(48.8±6.59)%、(38.77±2.30)%和(66.46±4.69)%、(56.80±2.56)%和(81.02±1.1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紫铆因可以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该作用可能与cyclinB参与的细胞周期调控相关。
- 李琛王月玲张丽瑞
- 关键词:HELA细胞系细胞凋亡细胞周期
- miR-21、miR-126、miR-143和miR-373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组织及Hela细胞中的表达差异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研究miR-21、miR-126、miR-143和miR-373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组织及Hela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icroRNAs(miRNAs)对宫颈癌发生的调控作用。方法荧光实时定量检测20例良性肿瘤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癌组织及Hela细胞中miR-21、miR-126、miR-143和miR-373的表达。结果 miR-21在宫颈癌组织及Hela细胞系中高表达,在正常宫颈标本中低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相对定量为正常宫颈组织的11.3196倍(P<0.05);miR-143、miR-373在宫颈癌组织及Hela细胞中均低表达,在正常宫颈标本中高表达,miR-143、miR-373在宫颈癌组织中相对定量分别为正常宫颈组织的0.1553倍和0.4907倍(P<0.05);miR-126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miRNAs与宫颈癌的发生和调控密切相关。在宫颈癌组织和Hela细胞中,miR-21表达上调,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癌基因的作用;miR-143、miR-373表达下调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miR-126表达无差异,与宫颈癌无明显关系。
- 刘琳王月玲王江芬
- 关键词:宫颈癌荧光实时定量PCR
- MiR-21,miR-126,miR-143,miR-373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组织及Hela细胞中的表达差异
-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多种肿瘤抑癌基因的失活及癌基因的激活有关。MicroRNAs(miRNAs)是一组长度约为22nt的内源性、单链小分子RNAs,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生物中,在功能上是...
- 刘琳王月玲王江芬
- 关键词:HELA细胞抑癌基因
- 文献传递
- 示踪剂及其使用途径对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影响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的因素,为前哨淋巴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检测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Ovid、MEDLINE、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收集所有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相关随机对照实验(RCT)、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2000-01-01~2016-12-31,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应用开源R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1篇文献,包括3 020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总检出率为81%[95%CI(0. 76,0. 85)],单纯宫颈注射法检出率为84%[95%CI(0. 77,0. 89)],单纯癌周注射法检出率为73%[95%CI(0. 60,0. 83)],单纯宫体注射法检出率为69%[95%CI(0. 52,0. 82)],联合注射法检出率为91%[95%CI(0. 88,0. 94)],蓝色染料法检出率为73%[95%CI(0. 62,0. 82)],核素法检出率为79%[95%CI(0. 61,0. 90)],吲哚菁绿法检出率为97%[95%CI(0. 94,0. 98)],联合示踪剂法检出率为87%[95%CI(0. 81,0. 92)]。结论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有着较高的检出率,示踪剂的类型及注射的位置对其检出均有影响。
- 黄康榕王月玲王臻王金凤李琛冀静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