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军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胃癌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重建
  • 2篇化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2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信号通路调控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和转...
  • 1篇信号转导和转...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抑制基因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机构

  • 7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安徽省太和县...

作者

  • 7篇傅军
  • 4篇骆杰
  • 2篇杭群
  • 1篇张宗兵
  • 1篇刘牧林

传媒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腹部外科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研究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普外科接收的63例实习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32例应用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对照组31例应用传统LBL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例分析成绩、临床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其课前准备时间长于对照组,主动发言次数多于对照组,教学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教学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教学满意度96.88%,高于对照组74.19%,两组教学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普外科教学,可取得显著的效果,教学满意度高。
傅军
关键词:CBLPBL
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细胞自噬水平对胃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基于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调控细胞自噬水平,观察其对胃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机制。方法:利用Human Protein Atlas和GEPIA数据库在线分析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JAK2、STAT3的表达水平、患者预后生存情况。免疫组化检测正常胃组织、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p-JAK2、p-STAT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p-JAK2、p-STAT3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靶向JAK2的miR-375转染至BGC-823细胞并分为3组,control组、si-mimic NC组、si-JAK2组。采用qRT-PCR检测JAK2、STAT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JAK2、p-STAT3、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酵母自噬相关基因6的哺乳动物同源体(Becli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泡的形成;血管形成实验检测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结果:Human Protein Atlas和GEPIA在线数据库显示胃癌组织JAK2、STAT3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且JAK2、STAT3表达越高,预后生存期越短(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组织p-JAK2、p-STAT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P<0.05)。p-JAK2、p-STAT3表达越高,肿瘤越大,浸润深度越严重,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越容易发生转移。细胞实验显示,与control组和si-mimic NC组相比,si-JAK2组细胞p-JAK2、p-STAT3、VEGF水平明显降低,LC3、Beclin1表达水平、自噬能力明显升高,血管生成能力明显降低(P<0.05)。control组和si-mimic NC组上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AK2、STAT3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量均升高,具有促癌作用,可能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细胞自噬水平、增加血管生成能力,为调控自噬途径治疗胃癌提供新思路。
朱冰管佳佳傅军骆杰
关键词:胃癌血管生成
胃肠道间质瘤55例回顾性分析
2013年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相关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收治的5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22~81岁,平均(57.6±14.1)岁.结果 GIST发生部位食管1例,胃33例,十二指肠4例,小肠8例,结肠2例,直肠4例,肠系膜1例,腹膜后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R0切除52例,R1切除1例,R2切除2例.术后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按照NIH分级,低危险度23例,中危险度15例,高危险度17例,成功随访55例患者,术后共有8例高危险度患者行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术后共死亡患者7例,其中患者预后与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手术方式及危险度有关(P〈0.01).结论 GIST主要通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手术治疗特别是完整的肿瘤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行恶性潜能分级指导术后治疗.
冯秋鹏刘牧林张宗兵傅军葛思堂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治疗预后
Overlap吻合术对腹腔镜胃癌消化道重建和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研究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overlap吻合术对消化道重建、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11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传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n=60)与观察组(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overlap吻合术,n=50),比较2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并采用胃肠道生活质量表(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GIQLI)评估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全程用时、消化道重建用时、总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2组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流食进食时间、下地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2组GIQLI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出院当天(均P<0.05),观察组GIQLI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overlap吻合术能有效重建消化道,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管佳佳朱磊磊骆杰傅军杭群朱冰
关键词:胃癌消化道重建并发症
美洛昔康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美洛昔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HGF因子、D-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常规行营养治疗。对照组应用谷氨酰胺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美洛昔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腹痛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时间点下的血浆内毒素水平、HGF及D-乳酸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患者应用谷氨酰胺联合美洛昔康疗效优于谷氨酰胺单用。
傅军
关键词:谷氨酰胺美洛昔康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损伤
血浆PAX5、SEPT9和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原发性胃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测定胃癌患者血浆中细胞内游离DNA中PAX5、SEPT9和WIF-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情况,分析它们与胃癌疾病特征间的联系,并探讨三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筛查原发性胃癌中的协同检测功能。方法利用巢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MDA-nMSP)检测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1例胃癌患者(胃癌组)血液样本中的PAX5、SEPT9和WIF-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率。另选取同期年龄构成相似的39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基因甲基化率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浆甲基化PAX5、SEPT9和WIF-1对胃癌的预测价值。结果胃癌组血浆PAX5、SEPT9及WIF-1甲基化率分别为38.3%、34.6%、46.9%,高于对照组的7.7%、10.3%、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3、7.956、20.683,均P<0.01)。PAX5和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相关(P<0.05),SEPT9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与肿瘤大小相关(P<0.05)。作为诊断靶点,甲基化PAX5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38.27%,特异度为92.31%,曲线下面积(AUC)为0.653;SEPT9分别为34.57%、89.74%、0.622,WIF-1分别为46.91%、94.87%、0.709,三者联合诊断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1.73%(95%CI:50.3%~72.3%)、84.62%(95%CI:69.5%~94.1%),AUC为0.732(95%CI:0.653~0.810)。结论原发性胃癌患者血浆PAX5、SEPT9和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较高,三种甲基化基因联合诊断胃癌的特异度与单一基因诊断相似,但敏感度有较大提升,有望成为新的胃癌检测基因组合。
朱磊磊朱冰管佳佳骆杰杭群傅军
关键词:甲基化肿瘤抑制基因PAX5WIF-1
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四种消化道重建方式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比较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四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手术效果,为临床应用找到一种最佳吻合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66例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重建方式分为BillrothⅠ(B-Ⅰ)组45例,B-Ⅱ组40例,Roux-en-Y(RY)组43例,Uncut组38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四种胃肠吻合方式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Uncut组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7%,显著低于B-Ⅰ组的64.4%、B-Ⅱ组的65.0%,亦低于RY组的58.14%,(P<0.05)。四组手术疗效Visick标准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ncut吻合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是消化道重建的优选术式。
朱冰薛强刘春祥傅军骆杰
关键词:消化道重建ROUX-EN-Y吻合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