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明

作品数:9 被引量:8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晚期
  • 4篇胃癌
  • 2篇预后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神经内分泌
  • 2篇神经内分泌肿...
  • 2篇晚期胃癌
  • 2篇胃肿瘤
  • 2篇临床病理
  • 2篇内分泌
  • 2篇内分泌肿瘤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化疗
  • 2篇分泌
  • 2篇病理
  • 2篇肠癌
  • 1篇多学科协作诊...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临床...
  • 4篇北京市肿瘤防...
  • 4篇北京肿瘤医院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厦门市第一医...

作者

  • 9篇陆明
  • 5篇沈琳
  • 2篇张晓东
  • 2篇李洁
  • 2篇李燕
  • 1篇张小田
  • 1篇邢宝才
  • 1篇顾晋
  • 1篇沈琳
  • 1篇鲁智豪
  • 1篇季加孚
  • 1篇于江媛
  • 1篇蔡勇
  • 1篇薛卫成
  • 1篇肖雅
  • 1篇李佳艺
  • 1篇张洁
  • 1篇崔湧
  • 1篇朱旭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09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2009年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4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如下方案治疗:(1)卡培他滨单药组: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20t/,a,第1~14天,21d为1个周期。(2)卡培他滨+紫杉类组: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2次/d,第1—14天;紫杉醇175mg/m。,静脉滴注,第1天(或80—9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或多西紫杉醇65—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d为1个周期;(3)卡培他滨+铂类组: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2次/d。第1—14天;顺铂15~20mg/m^2,避光静脉滴注2h,第1-5天;或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21d为1个周期。中位治疗3个周期。结果104例患者的总客观有效率为20.6%,中位生存时间为8.5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2个月。在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一线治疗的客观有效率为40。0%,疾病控制率为76.7%。卡培他滨+紫杉类化疗组的总中位生存期为10.9个月,一线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为12.8个月。卡培他滨单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结论以卡培他滨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疗效尚可,患者耐受性好,单药治疗适用于KPS评分〈80分的患者,联合紫杉类化疗组的患者生存时间略长,但尚需进一步验证。
张洁肖雅陆明李洁张晓东李燕沈琳
关键词:胃肿瘤药物疗法卡培他滨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WHO G3)的异质性和个体化治疗被引量:4
2014年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类高度异质性肿瘤,在胚胎起源、生物学行为以及临床病理特征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胃肠道是该类疾病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对于该类疾病的认识进展缓慢,最早将其命名为Karzinoide瘤,Masson将其重新命名为类癌,1969年Pearse提出了APUD瘤的概念,几十年间多种诊断名称共存,
陆明
关键词:个体化治疗神经内分泌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MASSON生物学行为
表阿霉素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表阿霉素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P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晚期胃癌的101例患者接受PELF方案化疗,其中R0切除术后辅助化疗者37例,无法手术切除仅接受姑息化疗者64例。PELF方案具体药物的用法为表阿霉素50~80mg/m^2(姑息化疗)或40~50mg/m^2(辅助化疗),静脉注射,第1天;顺铂10~20mg/m^2,静脉滴注2h,第1—5天;氟尿嘧啶425~600mg/m^2(姑息化疗)或425~500mg/m^2(辅助化疗),静脉滴注4h,第1~5天,或持续静脉输注120h;甲酰四氢叶酸100~200mg/m^2,静脉滴注2h,第1~5天;每3~4周重复。化疗两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7例R0切除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中,有17例仍无病生存,20例复发(其中19例死亡),中位无病生存期为36.1个月,5年生存率为36.0%。64例仅接受姑息化疗者中,一线治疗47例,其中34例可评价疗效,有效率为26.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3.7个月;二线治疗17例,其中10例可评价疗效,有效率为20.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9个月。全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且多为Ⅰ、Ⅱ级,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19.8%、1.0%和2.0%。结论PELF方案作为辅助化疗或姑息化疗用于晚期胃癌均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患者基本可以耐受,安全性较好。
陆明沈琳李洁李燕张晓东
关键词:表柔比星顺铂氟尿嘧啶
14例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回顾性系列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分析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病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的14例患者临床病理及穿孔前后CT影像特征。并将14例患者中穿孔后积极手术干预的12例患者分为2组:术后继续抗肿瘤治疗组和术后最佳支持治疗组,随访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14例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中,男性9例(64.3%)、年龄≥60岁10例(71.4%)、左半结肠癌10例(71.4%)、RAS/BRAF突变型10例(71.4%)、一线治疗11例(78.6%)、肠梗阻同时合并消化道穿孔8例(57.1%);14例晚期结直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的患者中有10例在抗肿瘤治疗中出现穿孔,其中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7例,治疗有效8例。穿孔术后继续抗肿瘤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穿孔术后最佳支持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临床特征包括老年、男性、左半、RAS/BRAF突变、肠梗阻、影像学显示局部分期T_(4a)~T_(4b)、憩室等。另外,晚期肠癌治疗中使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及抗肿瘤治疗有效时也需高度警惕消化道穿孔风险。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积极手术干预后继续进行抗肿瘤治疗生存获益。
郜辉王之龙许婷王正航曹彦硕张小田李健彭智陆明王晰程
关键词:转移性结直肠癌消化道穿孔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晚期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治疗被引量:1
2014年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按分化程度可分为神经内分泌瘤(NET)和神经内分泌癌(NEC),大部分pNENs分化较好,手术切除是惟一的治愈手段,然而>60%的病人确诊时发生转移。对于分化好的pNENs,完整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必要时可联合射频消融(RFA)提高完整切除率,而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病人,生长抑素类似物、干扰素、依维莫司、舒尼替尼以及包括链脲霉素、替莫唑胺为基础的化疗具有一定疗效;分化差的pNENs则主要选择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肝转移者可选择联合肝动脉介入栓塞(TAE)或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总的来说包括药物治疗、手术、介入、消融等治疗手段相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成为晚期pNENs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这些治疗的选择受到肿瘤病理类型、疾病功能状态、转移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如何更好地将这些治疗手段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改善晚期pNENs预后成为临床医生关注一个重要方向。
陆明沈琳
关键词:手术切除射频消融
北京肿瘤医院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专家组治疗模式的探索被引量:36
2012年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肿瘤医院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专家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治疗模式的开展情况,了解国内MDT模式的发展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9-07至2010-11-29北京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MDT会议讨论的决策、决策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结果共407例病人进入MDT讨论。资料完整纳入研究304例(74.7%),胃癌、结直肠癌占74.5%,77例(25.3%)为初治病人。全部病例进行321人次讨论,决策中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治疗方法参与的有109个(34%),完全执行MDT决策199个(62%),其中达到MDT预期的191例(96%),部分执行者40例,达到预期15例(37.5%)。结论国内MDT治疗模式尚在起步阶段,多学科治疗理念的仍需进一步普及。
陆明李佳艺季加孚邢宝才顾晋朱旭崔湧蔡勇薛卫成于江媛沈琳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
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目的:分析65岁以上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生存时间,影响预后的因素;药物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结论:初步分析了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晚期老年胃癌患者可从姑息化疗中获益,化疗耐受性可,安全性好;且与同期中...
鲁智豪陆明沈琳
关键词:胃肿瘤临床病理预后因素
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化疗方案合理应用
2015年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是胃癌高发区,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0年统计结果,全国年新确诊胃癌病例约40万,死于胃癌者约28万人,发病率为23.7/10万,死亡率为16.6/10万,均居恶性肿瘤第3位[1]。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早诊筛查体系,胃癌病人多于有症状时才就诊,所以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即使手术切除,术后仍有超过50%的病人出现复发、转移;而发生复发、转移之后,
陆明
关键词:胃癌复发化疗
结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化疗的相关问题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肝转移也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如果不进行治疗,大部分病人自然生存期不超过12个月,接受系统化疗的病人中位生存期不足24个月,5年存活率〈8%。约20%~35%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转移仅限于肝脏.完整的手术切除可将5年存活率提高到40%左右,但目前只有15%~20%的病人适合手术切除,而且有近2/3的病人发生术后复发转移,
陆明沈琳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化疗肝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