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亮

作品数:15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南京军区科技创新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关节
  • 4篇血浆
  • 4篇血小板
  • 4篇腰骶
  • 4篇腰骶椎
  • 4篇骶椎
  • 4篇骨折
  • 4篇股骨
  • 4篇富血小板
  • 4篇富血小板血浆
  • 3篇入路
  • 3篇前外
  • 3篇前外侧入路
  • 3篇外侧入路
  • 3篇钢板
  • 3篇侧入路
  • 3篇ROD
  • 2篇腰骶部
  • 2篇伤病
  • 2篇生物力学

机构

  • 15篇厦门大学附属...
  • 3篇厦门大学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郑州市骨科医...
  • 1篇龙岩市第二医...
  • 1篇漳州卫生职业...

作者

  • 15篇周亮
  • 9篇丁真奇
  • 5篇翟文亮
  • 4篇刘晖
  • 2篇黄连水
  • 2篇何明长
  • 2篇陈智彪
  • 2篇缪建云
  • 2篇吴进
  • 2篇罗德庆
  • 2篇郭长勇
  • 1篇郭林新
  • 1篇陈志达
  • 1篇沙漠
  • 1篇康两期
  • 1篇练克俭
  • 1篇代耀军
  • 1篇梁勃威
  • 1篇黄国锋
  • 1篇陈江进

传媒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骨科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长生物股骨柄联合股骨近端外侧壁重建用于人工关节置换的生物力学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外侧壁骨折使用加长生物股骨柄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生物力学特征,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标准的人工股骨模型24根,随机分为4组,每组6根。模拟临床手术操作切除股骨颈,以股骨颈冠状面宽度为1倍外侧壁作为基准设定。对照组使用同一型号加长生物股骨柄置入股骨近端并稳定。观察组用摆锯纵向切断大转子下1倍的外侧壁,使用同一型号加长生物股骨柄置入固定并稳定(A组);用摆锯纵向切断大转子下2倍的外侧壁,使用同一型号加长生物股骨柄置入固定并稳定(B组);用直径0.6 mm钢丝2道重建捆扎2倍外侧壁骨折,并使用同一型号加长生物股骨柄置入固定并稳定(C组)。对4组模型进行轴向压缩刚度和扭转力学刚度生物力学测试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各组的轴向稳定性和扭转稳定性。结果:在轴向压缩刚度方面,各组在1750 N的压力下可以保持小于2 mm的位移,有良好的轴向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扭转刚度方面,A组扭转刚度最佳,C组次之,B组最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外侧壁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选用加长生物股骨柄,有优越的轴向稳定性,但在外侧壁缺损较大情况下,要尽可能重建外侧壁恢复其完整性,以获得满意的抗扭转稳定性;而对于无法重建外侧壁的人工关节置换或翻修,因缺少股骨假体柄初始抗扭转稳定性,需避免过早下地接受扭转应力活动。
缪建云黄连水何明长诸灵祺周亮翟文亮
关键词:生物力学
一期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腰骶部伤病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入路应用D-rod系统一期减压内固定治疗腰骶椎伤病的效果.方法:对26例腰骶椎骨伤病患者采用经前外侧入路显露,减压后植骨并应用自主设计的前路板棒复合体(D-rod系统)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行X线及CT三...
周亮丁真奇
关键词:腰骶椎前外侧入路
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透明质酸钠(SH),观察并比较其疗效。方法于2012年2月至12月,漳州市解放军第175医院骨科收治的81例Kellgren-Lawrence(KL)分级标准为Ⅱ、Ⅲ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年龄48~60岁,平均(52.6±3.6)岁;男性27例,女性53例;左膝38例,右膝43例。K-L分级标准,Ⅱ级47例,Ⅲ级34例,按就诊顺序序贯随机平行分为SH组(40例)和PRP组(41例),分别采用SH和PRP关节腔内注射进行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美国西部Ontario与Mc 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评估,两组间各时间点WOMAC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内各时间点WOMAC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膝关节磁共振检查,评价关节腔内积液的吸收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PRP组WOMAC评分[(48.42±4.95)分,(25.38±5.12)分]和SH组[(47.17±5.12)分,(25.17±5.09)分]比较,t值分别为-0.625和0.4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6、9、12个月PRP组WOMAC评分[(21.44±4.73)分,(20.54±4.46)分,(16.53±7.35)分]和SH组[(25.87±5.16)分,(27.22±4.21)分,(29.63±8.21)分]比较,PRP组低于SH组,t值分别为-2.765、-3.447和-4.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个月复查磁共振,可见PRP组的关节积液吸收例数高于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腔内注射自体PRP,临床效果优于透明质酸钠,中长期疗效好。
翟文亮周亮刘晖丁真奇练克俭郭林新刘大鹏曾佳森陈江进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富血小板血浆透明质酸
生物型股骨长柄在股骨转子间内外侧壁骨折应用的生物力学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生物型股骨长柄治疗股骨转子间内外侧壁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Sawbones人工股骨标准骨模型制备三组模型,分为正常组、骨折组(股骨转子间内外侧壁骨折)和重建组(经钢丝捆扎内外侧壁骨折),每组6根,并分别植入生物型股骨长柄,对三组模型进行轴向压缩实验(最大1400 N,速度30 N/s)和扭转实验(角度为0~1°,速率0.5°/s),计算不同载荷下的股骨近端轴向下沉位移、轴向压缩最大刚度和扭转刚度情况。结果随着载荷增加,三组模型轴向下沉位移亦随之增加。1400 N时,骨折组轴向下沉位移为(0.64±0.46)mm,重建组为(0.47±0.40)mm,与正常组[(0.43±0.35)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模型在1400 N载荷下股骨近端轴向下沉位移均不超过1 mm。骨折组轴向压缩最大刚度为(2188.52±152.24)N/m,重建组为(3085.54±255.82)N/m,骨折组与正常组[(3265.39±258.43)N/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91,P<0.001);重建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5,P=0.253)。骨折组扭转1°的扭转刚度为(18.17±0.78)Nm/deg,重建组为(18.85±0.48)Nm/deg,两组与正常组[(19.05±0.63)Nm/de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转子间骨折因解剖完整性破坏,使用生物型股骨长柄固定初始稳定性良好,辅助钢丝捆扎重建骨折端,可提高假体稳定性。股骨转子间内外侧壁骨折使用生物型股骨长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何明长诸灵祺黄连水缪建云周亮翟文亮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生物型生物力学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Ⅱ、Ⅲ级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Ⅱ、Ⅲ级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2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50例Ⅱ、Ⅲ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自体PRP关...
周亮翟文亮刘晖丁真奇练克俭郭林新刘大鹏曾佳森陈江进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腰骶椎前外侧入路固定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的解剖学测量,为前外侧入路手术内固定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16例成人尸体标本(男性8例,女性8例),分别测量下述指标(1)腰骶椎前外侧操作空间的初始面积S1以及结扎节段血管并牵拉前方大血管后的前外侧操作...
周亮丁真奇刘晖康两期梁勃威沙漠
关键词:腰骶椎前外侧入路
肘关节松解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肘关节僵硬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肘关节松解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肘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12采用肘关节松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的8例肘关节僵硬,比较术前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3~45个月,平均31.4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增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8例均为优,未出现感染、肘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结论肘关节松解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肘关节僵硬效果显著,可获得满意的肘关节活动度。
张剑平刘晖罗德庆周亮徐维臻吴进
关键词:肘关节僵硬外固定架
保留内置物清创持续灌洗引流手术治疗后路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保留内置物彻底清创、持续灌洗引流手术治疗后路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1-12采用保留内置物彻底清创、持续灌洗引流手术治疗的29例后路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通过原切口显露内固定物,探查内固定物未松动、硬脊膜完整,彻底清除术区坏死组织、分泌物、积液、内置物上的附着物,彻底清创后于术区最深位置放置3或4根直径5 mm的软硅胶引流管,上端为进水管,下端作为出水管。术后用生理盐水进行持续灌注冲洗,开始灌洗速度20~30滴/min,视情况调整滴速并逐渐降为15滴/min,生理盐水中可加入庆大霉素。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引流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1次/2 d),7~14 d后拔除引流管(先拔除进水管,1~2 d后再拔除出水管)。结果术后症状明显减轻,炎症指标明显降低并恢复正常,MRI显示术区水肿得到控制或减轻,CT、X线片显示骨质未见明显破坏,细菌培养阴性,感染均得到控制并治愈。29例术后随访24~48个月,感染未复发,内固定物未松动,椎间植骨融合。结论对于无内固定物松动、明显骨质破坏、死骨形成、明显浓稠脓液的后路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患者,采用保留内置物彻底清创、持续灌洗引流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不降低脊柱稳定性、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付峰林灿斌代耀军周亮付毓平丁真奇
关键词:清创持续灌洗
富血小板血浆对膝骨关节炎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招募于2017年1月至5月单号选择漳州市解放军第909医院门诊就诊的膝关节OA患者符合Kellgren-Lawrence(K-L)分级(Ⅱ~Ⅲ级)分级标准设置为富血小板血浆(PRP)组40例,双号选择漳州市解放军第909医院门诊就诊的膝关节OA患者符合K-L分级(Ⅱ~Ⅲ级)分级标准设置为透明质酸钠(SH)组40例,招募后统计两组患者年龄平均(53±3)岁,其中男33例,女47例;左膝35例,右膝45例,分别采用PRP和SH关节腔内注射进行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3、6、12个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及膝关节X线总评分以评估临床疗效,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1β、IL-6、MMP-9、MMP-13、TNF-α含量的变化,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内各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77例完成随访,PRP组39例,SH组38例。两组患者治疗前WOMAC分级评分、膝关节X线总评分,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PRP组治疗3、6个月后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X线总评分,血清IL-1β、IL-6、MMP-9、MMP-13、TNF-α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4、4.673、0.410、9.852、7.845、12.03、6.108、11.66、11.34、13.89、9.779、15.83、13.71、28.84、7.182、27.76,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SH组治疗后3、6、12个月治疗后膝关节X线总评分,血清IL-1β、IL-6、MMP-9、MMP13、TNF-α含量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X线总评分,血清IL-1β、IL-6、MMP-9、MMP-13、TNF-α含量对比,PRP组表现明显优于S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曾佳森张亚勤周亮林万昌陈宏斌张剑平陈智彪徐维臻黄宇敏林伟长陈朝显翟文亮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类白细胞介素类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三种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的疗效比较
目的:通过对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三种方法,对腰骶椎结核进行治疗,并比较其疗效。方法: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骶椎结核64例。其中后路(P)组18例,前后联合入路(AP)组22例,前路(A)组24例,P组和AP组应用椎弓...
丁真奇周亮
关键词:腰骶椎结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