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博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手术
  • 3篇外科
  • 2篇乳腺
  • 2篇气道
  • 2篇吸痰
  • 2篇教学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镜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悬吊
  • 1篇学系
  • 1篇压榨
  • 1篇移植术
  • 1篇有效性
  • 1篇远程
  • 1篇远程医疗
  • 1篇脏器

机构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赛德欧医...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吕毅
  • 11篇汤博
  • 5篇马锋
  • 4篇董鼎辉
  • 3篇王越
  • 2篇吴荣谦
  • 2篇谭文君
  • 2篇史爱华
  • 2篇袁力蓉
  • 1篇刘雯雁
  • 1篇郑幸龙
  • 1篇康小云
  • 1篇汤小江
  • 1篇王善佩
  • 1篇李艳
  • 1篇张晓刚
  • 1篇向俊西
  • 1篇胡良硕
  • 1篇闫炀
  • 1篇汤博

传媒

  • 5篇中国医疗设备
  • 2篇中国医疗器械...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打印技术在现代外科领域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建筑、食品、教育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为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对3D打印技术的打印材料及其在外科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医疗器械、医学模型、体内植入物、组织和器官打印等)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史爱华张洪科刘仕琪姜楠汤博杨丽斐吕毅
单人乳腺手术教学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2025年
目的:为了提高乳腺手术的教学效率,研制一种单人乳腺手术教学系统。方法:单人乳腺手术教学系统由磁悬吊牵拉装置和乳房模型组成。磁悬吊牵拉装置由磁悬吊组件与磁牵拉组件组成,其中磁悬吊组件由支架、外磁体与内磁体组成,磁牵拉组件由磁性底座和弹性抓钳组成。乳房模型以屠宰场获得的猪腹部组织为基础构建。将12名外科实习医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2组以保留皮肤的乳房切除术为目标术式,在乳房模型上进行皮瓣游离操作。其中,实验组使用研制的系统,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皮瓣游离操作,且2组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所需的助手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皮瓣损伤次数、腺体损伤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暴露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人乳腺手术教学系统可有效提高暴露效果,能够满足单人训练的要求,提高教学效率。
王越汤博汤博杨弘博张喆陈博文张娜娜马锋吕毅马锋
关键词:乳腺手术手术教学
胆道镜图文手术记录系统的研制及临床试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制一款基于胆道镜检查的图文手术记录系统,在临床胆道镜检查术后报告中试用。方法在传统胆道镜检查中,融入视频图像捕捉技术与语音识别技术,将术中实时图像与手术步骤解说准确匹配,快速生成并打印出个性化胆道镜图文手术记录。将该系统分别应用于病历共享、科研教学与远程交流等方面。结果在临床32例患者胆道镜术后报告中试用,明显提高了外科医生的工作效率与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满足远程信息交互的要求。结论胆道镜图文手术记录系统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学术交流和青年医师培养。
薛召胡良硕汤博汤博汤博
关键词:胆道镜实时交互远程医疗
手术视频采集设备及应用现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本文拟通过总结当前手术视频采集设备的种类和应用现状,以期为手术视频采集设备的选用提供参考。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从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等主要国内外数据中收集手术视频采集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综述。手术视频采集根据摄像头、手术设备和术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非集成式、设备集成式和术者集成式,目前已在医院实现推广应用。手术视频能够完整的展现整个手术过程,因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已广泛用于外科医师教育中。手术视频采集设备不仅可以用于外科医师教育,还具备提高医疗质量和手术效率的潜力,随着设备和应用程序的发展,手术视频将成为重要的临床资料。
马锋韩珍珍李艳薛召康小云王浩华汤博吕毅
关键词:外科手术
基于磁牵引术野暴露系统与真实脏器腔镜训练系统的梯度化腹腔镜手术教学体系建立与实践
2024年
腹腔镜手术教学一直是外科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而腔镜外科的迅猛发展使得构建真实、高效、医师职业生涯全覆盖的梯度化腹腔镜手术教学体系迫在眉睫。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针对青年医师腔镜技术的培养与提高,联合真实脏器腔镜训练系统、磁牵引术野暴露系统的研发、转化单位,共同构建了基于磁牵引术野暴露系统与真实脏器腔镜训练系统的梯度化腹腔镜手术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共包含6个阶段,能够满足青年医师从新手到主刀全过程的培训需求,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借助该梯度化腹腔镜手术教学体系,已有48名医师完成腹腔镜技术的培训与进阶,获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并得到临床专家的好评。
汤博杨弘博庞世博张喆聂远红马锋马锋吕毅
关键词:腹腔镜技术教学体系
基于大鼠模型的磁压榨吻合与机械压榨吻合的对比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基于大鼠回肠侧侧吻合模型进行磁压榨吻合与机械压榨吻合的对比实验研究,比较2种吻合方式的效果差异。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回肠侧侧吻合。实验组使用磁压榨吻合装置(Magnetic Compression Device,MCD),对照组使用机械压榨吻合装置(Simple Compression Device,SCD),吻合装置直径均为6m m。结果在手术时间方面,MCD组耗时显著少于SCD组(P<0.001),这表明MCD在手术操作性上较SCD具有一定优势;MCD组与SCD组在存活率(P=0.548>0.05)、吻合口形成时间(P=0.062>0.05)、吻合口大小(P=0.754>0.05)、爆破压(P=0.533>0.05)、吻合口抗张强度(P=0.336>0.0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压榨吻合与机械压榨吻合均安全、可靠,且在磁压榨吻合过程中,磁力起主导作用。
陈环汤博陈伯文张娜娜朱皓阳马锋马锋吕毅
关键词:大鼠模型动物实验
智能吸痰机器人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 验证本团队研发的智能吸痰机器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通过使用高级吸痰模型和动物实验,比较人工和吸痰机器人单次吸痰量及总吸痰量,研究智能吸痰机器人的吸痰有效性.通过对吸痰后动物气道进行大体观察及病理分析,研究智能吸痰机器人的安全性.结果 人工和吸痰机器人单次吸痰量及总吸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动物气道黏膜大体观察未发现明显损伤及出血.兔气道黏膜可见轻微损伤,病理分析结论 为可以修复的黏膜损伤.猪气道大体观察黏膜无损伤,病理分析未发现黏膜损伤.结论 智能吸痰机器人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吸痰操作,有望取代传统吸痰操作.
袁力蓉谭文君谭文君史爱华史爱华薛召汤博薛召
关键词:有效性安全性气道损伤
腹腔镜肝移植术的免气腹装置实验研究
2022年
目的为探索腹腔镜肝移植的创新术式,研发适用于腹腔镜肝移植的免气腹悬吊装置。方法免气腹悬吊牵拉装置由体外支架、绞盘、腹壁牵拉器构成。体外支架与手术床的固定以及体内撑开器打开,通过绞盘提升撑开器高度实现腹壁悬吊。结果最大支撑面积254 cm^(2),仿真建模显示在载荷1000 N下,支架仍可稳定保持原有结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免气腹装置能提供稳定充分的腹腔镜器械操作空间。结论本研究研发的免气腹悬吊装置可用于腹腔镜下肝移植术,为术者提供了足够的术野,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
冯哲余家薇汤博王善佩王越王荣峰陈环单丽宇吴荣谦吴荣谦
关键词:免气腹腹腔镜肝移植
用于乳腺切除手术的磁悬吊牵拉系统的研制被引量:4
2019年
针对当前乳腺切除手术中存在的暴露牵拉相关瓶颈问题,结合磁定位牵拉技术的优势特点,该文介绍了一种用于乳腺切除手术的磁悬吊牵拉系统。该系统包括体外支架、磁悬吊单元、磁牵拉单元与内磁体构成。其中体外支架与手术床相结合,实现整个系统的定位;磁悬吊单元与内磁体相配合,实现深部皮肤的牵拉,辅助深部组织的暴露;磁牵拉单元可进行切缘牵拉。在不延长切口长度情况下,与传统术式下需要3名术者进行皮瓣游离相比,磁悬吊牵拉系统辅助下仅需1术者,且皮瓣游离时间短(462.00 s vs. 609.35 s)、术者受干扰次数少(1.83次vs. 5.5次)。因此该系统不仅能够降低乳腺切除手术的操作难度,还可实现小切口、隐蔽切口的乳腺切除术,并能够减少术中人员,甚至实现单人操作,对于促进乳腺切除手术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董鼎辉汤小江王越马锋马锋汤博马涛马涛向俊西吴荣谦向俊西
关键词:微创手术乳腺
基于磁耦合传动的吸痰装置的研制与验证
2024年
目的 针对以往吸痰装置的人工气道内吸痰中送、退管的核心操作,研制新一代稳定、安全的吸痰装置,以代替护理人员完成吸痰操作。方法 在上一代仿真吸痰机器人研发已取得送、退吸痰管的推拉力、速度、时间等相关参数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磁耦合传动和滚轴输送,实现非接触动力传递和卡顿减少,确保吸痰管送退的稳定性;通过在建立人工气道的吸痰练习模型上进行可行性训练,确保吸痰装置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可行性训练表示,在20次有效性模拟实验中,有17次实验可成功吸出模拟痰液约5~9 mL,平均可抽出约7.5 mL痰液;在10次安全性模拟实验中,吸痰装置与手动吸痰在送、退吸痰管时的推力、拉力和旋转力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吸痰装置数据更为稳定。结论 该吸痰装置可稳定安全地传送和退出吸痰管,有效完成吸痰操作,且便于拆卸、清洗和消毒,可有效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谭文君王赛宇邢斌瑜汤博袁力蓉吕毅朱皓阳
关键词:吸痰装置磁耦合人工气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