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集输
  • 2篇煤层气
  • 2篇集输系统
  • 1篇地面集输
  • 1篇地面集输系统
  • 1篇压缩机
  • 1篇增压
  • 1篇能效
  • 1篇气田
  • 1篇系统安全
  • 1篇煤层气田
  • 1篇界值
  • 1篇集气
  • 1篇集气站
  • 1篇集输工艺
  • 1篇降压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3篇王子辉
  • 2篇张博
  • 1篇刘斌
  • 1篇仝世伟
  • 1篇孟凡华
  • 1篇刘震
  • 1篇王冀川

传媒

  • 3篇油气田地面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沁水煤层气田微正压集输工艺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针对沁水煤层气田生产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低回压、低压力、低管压的需求和新老井管压不匹配、老井产气能力和产能释放不匹配、集气站设计压力和生产工况不匹配的问题,提出微正压集输工艺模式。该工艺模式以最简化控制节点和流程改造为核心,以沁水煤层气田原有的工艺流程为基础,在集气阀组处增设微正压装置。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微正压集输工艺模式可有效提高老井产量和集气站压缩机组运行效率,缓解新老井间产量压制问题。该工艺模式在降压提产及提高机组效率方面效果显著,对煤层气田老区块工艺改造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王子辉屈丽彬陈巨标王冀川张博赵勇
关键词:集输工艺
煤层气地面集输系统压缩机能效提升方案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在煤层气产气量偏低、压缩机进气压力偏离设计工况下,以沁南煤层气田地面集输系统中的樊庄、郑庄两个区块集气站为研究对象,调研煤层气压缩机的能耗现状并提出能效提升方案。对郑二集气站单台DTY1000型往复式压缩机的历史数据分析发现,外输气量是制约压缩机能耗的关键参数。对比樊三站DTY1000型往复式压缩机和LGN40型螺杆式压缩机并联的能耗数据发现,在一定的外输气量范围内调节压缩机组合运行的方式存在节能空间,由此提出了基于历史数据的压缩机能效提升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在阀组处布置增压设备的阀组-集气站两级增压集输模式,以郑二站的阀组管线为例进行流程模拟发现,相比于现有集输模式,两级增压集输模式预计节能达12%,有望解决煤层气产气量相对减少与集输系统能耗偏高的矛盾。
吴春升孙浩然王子辉刘松群屈丽彬蒲攀刘震
关键词:煤层气集气站压缩机
煤层气田微正压集输系统安全效率运行技术研究
2025年
沁水盆地煤层气田采用井口余压(地层能量)输送的低压、低产、低成本集输模式运行,系统微正压运行逐渐成为常态。机组长期偏离设计工况运行,进气压力趋于微正压,系统运行风险加大,压缩机组运行效率低、站场负荷率低。针对集输系统安全与效率问题,以控制进气压力底线、提高运行效率为目标,利用压缩机机组机体工艺压力损耗计算模型,确定螺杆压缩机的最小进气压力值为0.005 MPa,往复式压缩机的最小进气压力值为0.013 MPa,并结合PIPEPHASE软件建立集气站压前损失计算模型,明确了不同站场进气压力安全界值;通过统计分析集气站运行数据,明确了压缩机压比、负荷率、不同机组类型和能耗的关系。综合安全限值、输送负荷、低效区间关键参数,形成了机组运行安全底线和站场效率运行指导建议,以某集气站为例,按照安全效率指导建议运行214天,平均单耗降幅10.6%,该站场辖区集输系统效率提升16.8%。安全效率指导建议的建立,能够助力煤层气集输系统持久平稳、安全高效地运行。
孟凡华刘斌张博郭冰燕屈丽彬王子辉仝世伟
关键词:煤层气系统安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