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静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页岩
  • 3篇页岩油
  • 2篇乳化
  • 2篇三维地震
  • 2篇驱油
  • 2篇卷积
  • 2篇监督网络
  • 1篇地应力
  • 1篇叠前
  • 1篇压气站
  • 1篇压缩感知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物理
  • 1篇优化运行
  • 1篇油藏
  • 1篇正演
  • 1篇正演模拟
  • 1篇脂肽

机构

  • 12篇中国石化胜利...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2篇王静
  • 4篇王静
  • 3篇林军章
  • 2篇杨勇
  • 2篇杜玉山
  • 2篇束青林
  • 2篇曹嫣镔
  • 2篇胡婧
  • 2篇汪卫东
  • 2篇刘涛
  • 1篇刘立彬
  • 1篇张军华
  • 1篇李红梅
  • 1篇王延光
  • 1篇谭晓明
  • 1篇曹功泽
  • 1篇汪庐山
  • 1篇谭晓明
  • 1篇李志明
  • 1篇李彩风

传媒

  • 1篇当代化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山东工业技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5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页岩油储层裂缝正演模拟及叠前各向异性反演预测方法被引量:2
2024年
济阳坳陷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油气资源丰富,裂缝发育,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裂缝对页岩油开发的有利方面表现为能有效提高页岩油储层的产能,而不利方面主要是增加了钻井难度,造成钻井过程中井涌井漏频发,严重影响了钻井的效率,因此裂缝的准确预测是该区块页岩油勘探开发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文中开展了纵波反射系数各向异性理论的分析,利用正演模拟研究了页岩储层裂缝方位、裂缝角度、裂缝组系等对反射系数特征的影响,同时结合研究区页岩油裂缝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利用OVT域数据研究分方位道集叠加及地震属性差异,并进行叠前AVAZ反演预测裂缝的发育特征。与实际的钻井情况及成像测井结果对比表明,叠前各向异性反演预测的裂缝结果可靠性高,可为后续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王静王静束青林杜玉山朱惠永
关键词:页岩油正演模拟
基于深度监督网络的三维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方法研究
层位追踪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与关键,准确合理的层位解释结果关系到构造图的精度,对油气开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工解释层位耗时、费力,且人为因素往往容易增加层位解释结果的不确定性。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深度学习技术越...
王静杨勇束青林杜玉山张强
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算法的页岩油裂缝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2025年
济阳坳陷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裂缝发育,在钻井过程井涌井漏频发,严重影响了钻井效率,亟须提高裂缝预测的准确率。为此,利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计算整数时移,校正叠前道集中的残余各向异性时差,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并基于地震纵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引起的时差,确定方位各向异性和相对强度,最终确定裂缝的发育方向和发育密度。该方法不依赖椭圆拟合,直接将各向异性时差看作整数时移的数据匹配问题,相比商业软件中的叠前各向异性反演模块,有效解决了裂缝预测多解性的问题。预测结果在与实钻井的成像测井解释结果以及钻井过程中的钻速异常和涌漏位置对比分析中,预测准确率达到85%,证明该方法预测裂缝的可靠性高。该预测方法可以为页岩油的高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王静束青林杜玉山张强张玉亮朱惠永
关键词:页岩油
东营压气站轻烃装置的优化运行
2016年
胜利油田东营压气站轻烃岗担负着轻烃生产的重要任务,其主要设备有三台干燥塔、一座冷箱、两台膨胀机、一座脱乙烷塔和液化气塔,由于这套天然气处理装置存在运行效率低、天然气处理装置轻烃收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对此,本文进行了详细论述。
王希国王静李志明
关键词:压气站轻烃装置收率
一株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的驱油性能及现场应用
通过对胜利油田不同区块样品中微生物进行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乳化分散原油的细菌,经鉴定为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能够耐受60℃以上的高温生长代谢.利用该菌的培养液、培养后离心上清液及离心后的菌体分别进行了驱油实验,结果表明3种不...
刘涛李彩风胡婧巴燕宋欣王静曹嫣镔
关键词:微生物驱油乳化驱油机理驱替实验
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性能被引量:13
2022年
利用界面张力、乳化性能、润湿和驱油效率等测试手段研究槐糖脂、鼠李糖脂和脂肽3种类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性能。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油水界面张力为10^(-1) mN/m数量级,润湿指数为0.36,由于鼠李糖脂和脂肽同时具有较强的降界面张力和润湿反转性能,能大幅降低原油从岩石表面剥离的黏附功(黏附功下降幅度超过99.5%),但该过程需要较长作用时间(多于5 d);槐糖脂具有较强的原油乳化性能,400 min后乳化原油析水率仍保持在25%,试验区块原油降黏率达到85%;直接驱替过程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效率较低,仅为3.5%~4.8%,将生物表面活性剂注入后作用7 d再驱替,鼠李糖脂、槐糖脂和脂肽驱油效率分别达到8.46%、14.31%和10.07%,驱油效率大幅提升;3种类型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机制不同,鼠李糖脂和脂肽除了有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作用,主要通过润湿反转提高原油剥离能力,而槐糖脂主要通过对原油乳化降黏、增强流动性提高驱油效率。
林军章林军章王静王静谭晓明汪卫东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乳化性能润湿性
68高温高盐区块微生物复合驱油技术研究
针对辛68区块原油黏度高,水驱效果差,而且受该区块高温高盐油藏条件影响常规化学驱技术难以有效提高水驱效率的问题,开展了微生物复合驱油技术研究。内源菌群分析表明,该区块油藏具备了产生物乳化剂、产甲烷气等几种主要的功能菌群,...
曹功泽林军章宋欣刘涛王静赵凤敏曹嫣镔
关键词:高温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乳化降黏
基因工程改造产表面活性素菌株发酵工艺优化被引量:1
2022年
由于基因工程菌株与野生菌株的发酵体系及工艺上存在较大差异,现有工艺难以满足基因工程菌的工业化发酵需求,因此本课题以产表面活性素基因工程菌株为对象开展其代谢规律及发酵工艺研究。利用模拟发酵罐对比野生菌株及基因工程菌株的生长代谢规律,同时对基因工程菌株的诱导剂及合成前体添加、消泡方式及通气量等发酵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表明:野生菌株和基因工程菌株代谢规律不同,基因工程菌株OD_(600)峰值为野生菌株的20倍;合成前体Leu和诱导剂IPTG的添加时机对表面活性素产率影响较大,优化得到在培养基中添加合成前体共同灭菌,且接种2.5 h后加入诱导剂的方式对表面活性素的表达最佳;基因工程菌株发酵过程中耗氧量大且产生大量泡沫,建立了包括泡沫回流工艺和植物油消泡的2种消泡方式;优化后最佳通气比为1.0 vvm、接种量为4%、发酵时长为60 h的条件下,10 L模拟发酵罐表面活性素产率达到14.2 g·L^(-1)。本研究为该类基因工程菌株工业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陈子慧王静王静胡婧林军章汪卫东林军章
关键词:基因工程发酵工艺
基于压缩感知的反射系数域沿层L_(2)范数约束去强屏蔽方法被引量:8
2022年
常规的压缩感知方法均是基于反射系数稀疏反演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而对于强屏蔽层信息和储层弱信息耦合叠加情况而言,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在剥离强反射层的同时往往会损失弱反射层的信息,从而不能有效预测储层。为此,基于压缩感知稀疏表示能力强的特点,利用反射系数域分辨率高和不存在子波重叠的优势,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反射系数域沿层L_(2)范数约束去强屏蔽方法。该方法基于压缩感知理论,首先根据时域反射系数域稀疏特性,利用沿层信息分离强屏蔽层与储层,再进行稀疏反演,最后将去强屏蔽后的反射系数与原子波褶积,从而获得去强屏蔽层的高分辨率结果。其优势在于高分辨率的反射系数能够分离强屏蔽层与储层的信息,有利于拾取和剥离强屏蔽层。模型测试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表明:利用所提方法可以精准分离强屏蔽层反射信息与储层弱反射信息,提高储层识别精度;在剥离强屏蔽层的时频切片上,可以看见表征储层的弱能量团,并出现低频伴影现象;在剥离强屏蔽层的沿层能量半时属性切片上,能量半时属性与滩坝砂体储层的相关性较好,可以有效识别有利储层区域。
张军华王静王延光刘立彬李红梅王喜安
关键词:压缩感知
基于深度监督网络的三维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方法研究
层位追踪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与关键,准确合理的层位解释结果关系到构造图的精度,对油气开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工解释层位耗时、费力,且人为因素往往容易增加层位解释结果的不确定性。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深度学习技术越...
王静杨勇束青林杜玉山张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