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浩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学位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皮肤
  • 2篇细胞
  • 1篇大细胞
  • 1篇蛋白
  • 1篇新生内膜
  • 1篇新生内膜增殖
  • 1篇学成
  • 1篇阳性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代动力学与...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化学
  • 1篇药效学
  • 1篇异丹叶大黄素
  • 1篇湿疣
  • 1篇他汀
  • 1篇体内外
  • 1篇体内外研究
  • 1篇突变

机构

  • 7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7篇陈浩
  • 2篇曾学思
  • 2篇薛燕宁
  • 2篇姜祎群
  • 2篇孙建方
  • 1篇宗文凯
  • 1篇林麟
  • 1篇岳晓玉
  • 1篇崔盘根
  • 1篇王洪生
  • 1篇徐秀莲
  • 1篇孙建方
  • 1篇李小静

传媒

  • 2篇国际皮肤性病...

年份

  • 4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199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皮肤型Castleman病1例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国内首次报告1例皮肤Castleman病.方法:观察1例皮肤型Castleman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改变,结合文献,分析其与系统型Castleman病及系统及皮肤浆细胞增生症的区别.结果:患者男...
陈浩薛燕宁姜祎群曾学思孙建方
辛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研究
本研究旨在肝酶、细胞和人体水平观察非诺贝特对辛伐他汀代谢的影响,评价两药联用时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对贝特类与他汀类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临床上两药的联合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同时,观察两药联用对兔动脉血管...
陈浩
关键词:辛伐他汀非诺贝特药代动力学骨骼肌细胞新生内膜增殖PPAR-Α
文献传递
毛囊黏蛋白病一例被引量:1
2010年
患者女,60岁,因面部结节、斑块1年余就诊。患者以面部结节和浸润性斑块为皮损表现。皮肤科检查:前额见皮色和淡红色结节,左下颏见浸润性斑块,上覆黄色痂皮。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及皮下血管、附属器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毛囊上皮网状变性,并形成囊腔,经阿新蓝染色见囊腔中大量黏蛋白沉积。治疗方面给予阿维A和泼尼松口服,局部外用莫米松乳膏联合异维A酸凝胶等治疗,2个月后痊愈。
宗文凯王洪生岳晓玉崔盘根林麟陈浩
关键词:毛囊
大叶买麻藤化学成分研究
大叶买麻藤在民间用于治疗关节炎和支气管炎.为了能够发现新型的抗炎、抗肿瘤活性成分,作者对大叶买麻藤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十五个化合物,其中四个为新化合物,并利用光谱分析、化学反应结合生源假说等手段对它们...
陈浩
关键词:药物化学化学成分异丹叶大黄素
BRAF<'V600E>突变基因对人黑素瘤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体内外研究
本课题的目的是通过质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来研究BRAF突变基因在黑素瘤发展、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首先,用脂质体转染试剂将3条构建并鉴定好的质粒载体(braf1、braf2和neg,其中braf1和braf2...
陈浩
关键词:黑素瘤BRAF基因
文献传递
口角扁平湿疣2例
李小静程芳陈浩孙建方
富含中性粒细胞的原发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间变淋巴瘤二例被引量:2
2010年
富含中性粒细胞的原发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间变淋巴瘤是原发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间变淋巴瘤的一种组织学亚型,具有较为独特和复杂的临床和组织学特点,容易误诊.我们报道2例富含中性粒细胞的原发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间变淋巴瘤,患者均表现为具有脓性分泌物的红斑、结节,组织学除了大量表达CD30的多形性细胞外,尚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
陈浩曾学思薛燕宁徐秀莲姜祎群孙建方
关键词:淋巴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