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进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课题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护理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精神分裂症患...
  • 2篇护士
  • 2篇分裂症
  • 1篇阳性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治疗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阴性
  • 1篇用药
  • 1篇用药安全
  • 1篇用药安全管理
  • 1篇神经机制
  • 1篇生物反馈
  • 1篇生物全息
  • 1篇生物全息论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机制

机构

  • 6篇深圳市精神卫...
  • 2篇深圳市康宁医...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6篇钟进
  • 2篇李红
  • 1篇裘珊珊
  • 1篇缪志梅
  • 1篇朱艳玲
  • 1篇张春玲
  • 1篇程艳

传媒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全国精神科护...
  • 1篇中华护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结合精神病院特点,开展APN排班和护理层级管理
一直以来,我国医院护理排班使用正常班和大、小夜班排班模式,人力使用不能满足护理临床特别是精神科病房的需要,大多数护士值班以上午、下午正常班为主,中午、夜晚时段人力缺少,只能勉强完成治疗和护理操作,再加上年龄大、资历老的护...
钟进
关键词:APN护理层级管理排班模式排班方式护士分层级管理
文献传递
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81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43例和对照组13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增加药物治疗健康教育,采用药片计数法以及自编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价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追踪两年内复发情况。结果在住院第3周、第6周、第7周及出院第三个月,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年内再住院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李红裘珊珊钟进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
口服药发放流程在精神科护士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12年
目的探讨口服药发放流程在精神科病人用药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对实行口服药发放流程前后精神科病人用药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行精神科病人口服药发放流程后,发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药发放流程实行前,差错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实施精神科病人口服药发放流程,强化了护士的安全意识,促进了护士执行双人查对制度,显著降低了精神科病人发药差错发生率。
朱艳玲缪志梅程艳钟进张春玲李红
关键词:口服药精神科安全用药护理管理
60例女性重症精神病患者伴糖尿病的护理措施探讨
重症精神病一般是指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及其他各类严重的精神障碍,此部分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无求治欲望。而在患者伴糖尿病时因没有或轻微躯体主诉及痛苦体验,拒绝接受药物治疗,同时对食欲不能节制,或拒食拒水,从而增...
钟进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措施护理问题抗精神病药物降糖药物
文献传递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调查和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从而预防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抽取全国18家精神病院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信息问卷、Beck自杀意念量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对患者社会人口学信息、自杀意念、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意念的发生率约为24.3%。肥胖(BMI≥28.0 kg/m^(2))、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及PANSS一般精神症状得分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20、1.732、和1.023,P值均<0.05)。结论:应加强对患者的早期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同时控制患者的体重,预防肥胖对于预防自杀意念具有积极作用。
张春艳危亮弓建杜海杨溪泉李爱玲钟进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自杀意念
基于“生物全息论”探析多参数生物反馈干预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生物学机制
2025年
据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hinese Mental Health Survey,CMHS)显示: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病率是精神障碍患病率中最高的疾病,是导致残疾的第九大原因[1]。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是结合了生理和心理的新兴物理治疗,2010年我国已经开始把多参数生物反馈应用于临床治疗,GAD就是其中常用治疗病种之一,但是,国内外对多参数生物反馈干预治疗GAD的生物学机制说法不一。本文从生物全息角度探析多参数生物反馈干预治疗GAD的生物学机制,认为该理疗从“外周-中枢-外周”的闭环神经机制调整GAD患者的整体生理、病理状态。
张莹徐文成陈秋妍钟进王超伍友平孙姣邓艮曾维章
关键词:生物全息论GA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