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应泰

作品数:42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专利
  • 1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穿刺
  • 8篇胸腔
  • 8篇手术
  • 8篇肺内
  • 8篇穿刺定位
  • 7篇胸腔镜
  • 7篇切除
  • 7篇切除术
  • 7篇结节
  • 5篇腔镜手术
  • 5篇内镜
  • 4篇切口
  • 4篇小结节
  • 4篇肺内小结节
  • 3篇断层扫描
  • 3篇胸腔镜手术
  • 3篇引流
  • 3篇引流管
  • 3篇影像信息
  • 3篇针道

机构

  • 42篇中国航天科技...
  • 2篇北京航天总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苏州市第九人...

作者

  • 42篇陈应泰
  • 39篇李凤卫
  • 17篇辛兴
  • 13篇刘思杰
  • 12篇边建伟
  • 12篇吴迅
  • 7篇王梅
  • 3篇李昊
  • 3篇徐丽
  • 2篇杜冉
  • 2篇张晓峰
  • 2篇王梅
  • 1篇王俊
  • 1篇贾纯增
  • 1篇李运
  • 1篇熊添
  • 1篇齐茸杰
  • 1篇樊宏
  • 1篇陆春慧
  • 1篇吴讯

传媒

  • 5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癌症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年份

  • 5篇2025
  • 2篇2024
  • 7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操作孔与传统三孔法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单操作孔与传统三孔法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因肺部良恶性疾病于我院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单孔组45例,采取单操作孔法完成手术,多孔组45例,采取传统三孔法完成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组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孔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疼痛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多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时,单操作孔法能实现与传统三孔法相同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且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促进患者康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迅辛兴李凤卫刘思杰边建伟陈应泰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
一种便于试剂存放和扫码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试剂存放和扫码的装置,包括试剂瓶和可折叠架,试剂瓶内容置有试剂,试剂瓶外侧面设置有扫码信息;可折叠架包括两组以上分架体,任两分架体之间通过支座转动连接,任一分架体均为双层结构,中间镂空,且包括有两...
陈应泰尹菲李凤卫姜瑞恒辛兴
胸部平扫及增强CT三维重建在早期NSCLC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评价胸部平扫及增强CT三维重建在早期NSCLC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120例早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平扫重建组(n=23)和增强重建组(n=50)。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置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切缘宽度及不良反应。结果平扫重建组及增强重建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切缘宽度≥20 mm比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增强重建组比较,平扫重建组的手术时间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部平扫及增强CT三维重建技术均可辅助解剖性肺段切除,精确定位病灶,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可缩短置管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吴迅刘思杰李凤卫辛兴陈应泰
关键词:三维重建肺段切除术胸部CT
CT穿刺定位标记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T穿刺定位标记装置,其包括:长条形且可在CT下显影以辅助定位的格栅层;设置在格栅层上表面的防护层;设置在格栅层下表面的粘胶层;安置在粘胶层下表面且可撕除的基底层。本实用新型的CT穿刺定位标记装置,操...
陈应泰李凤卫徐丽王梅杜冉
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确诊的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资料,平均年龄45.2岁,所有患者术前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学检查及气管镜检查均未能确诊。结果本组患者中2例因肿瘤巨大产生肺不张症状,2例出现非特异性胸痛,其余均无特异性症状。术前诊断神经源性肿瘤、肺癌、胸腺瘤、肺隔离症、错构瘤及间皮瘤,误诊率为62.5%,CT下最大径多位于脏壁层胸膜位置,与相对胸膜之间有低密度条带影,且成锐角,形状多为半球形及梭形,边缘光滑,边界清楚,瘤体直径1~21cm,平扫32.9HU,多不均匀强化,强化值64.5HU,位于肺外或以细蒂与之相连,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术后病理均明确诊断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确诊率100%;其中细胞增生活跃11例。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是比较少见的胸腔内良性肿瘤,临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对于位于脏壁层胸膜位置的边界清楚、边缘光滑的软组织密度肿物,尤其是最大径位于胸膜位置,且与之有低密度条带影相隔的需考虑该诊断可能,多数有恶性潜能,一经发现需积极治疗。
李凤卫李运王俊陈应泰
关键词:胸部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特点
超声支气管镜诊断肺栓塞一例报告被引量:2
2019年
肺栓塞是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明显增加死亡风险。肺栓塞最常见的诊断方法为胸部增强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肺灌注扫描以及肺动脉造影等,但限于CT场地、造影剂以及射线的原因,难以应用于病情危重无法转运至CT室的患者、造影剂过敏患者、肾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处于妊娠期无法暴露于射线的患者,超声支气管镜可作为上述患者的备选诊断方法。
李凤卫边建伟辛兴刘思杰吴迅陈应泰
关键词:肺栓塞病例报告
肺内病灶穿刺用的定位导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肺内病灶穿刺用的定位导向装置,包括:并列安置的一对半圆形基座;其两端分别与一对半圆形基座连接且可调节相对半圆形基座的俯仰角度的半圆形游标器;卡置在半圆形游标器上且可沿其滑动以便改变相对半圆形游标器的偏...
陈应泰李凤卫
文献传递
肺内小结节穿刺定位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肺内小结节穿刺定位的装置,其包括:其前端为锥台段的定位线,中心开设有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贯穿其长度的内腔;可插拔安置在定位线的内腔内且前端伸出于定位线的锥台段的用于加强定位线强度的钢芯;卡置在定位线外部且...
陈应泰李凤卫
文献传递
内镜下消化道早期肿瘤术前用的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镜下消化道早期肿瘤术前用的定位装置,包括:用于夹持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夹持器;用于套装在夹持器外以防止夹持器夹持肿瘤后松脱并用于指示肿瘤位置的限位器;与夹持器的末端连接的用于推拉夹持器相对限位器移动以使...
陈应泰李凤卫
文献传递
内镜用免切口组织抓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镜用免切口组织抓持装置,包括:抓持器,具有相互铰接的一对抓柄和与一对抓柄前端对应连接的一对抓钳;腔镜释放器,具有夹持杆和设置在夹持杆前端的用于夹持一对抓柄的一对夹持钳头;牵引线,其一端与一对抓柄或一...
李凤卫陈应泰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