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林春 作品数:22 被引量:42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临沂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伴罕见双主动脉弓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报道 2023年 双主动脉弓(double aortic arch,DAA)属于罕见解剖变异,由胚胎早期第四对弓的退化障碍形成,属于血管环的一种。血管环是环绕胸内食管和气管的先天性血管异常,占所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1%~3%,其中DAA占血管环的50%[1]。DAA可分为3类:双弓均通畅(5%)、左弓发育不全或闭锁(70%~75%)、右弓发育不全或闭锁(20%)[2]。迄今为止,尚无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发现DAA的报道。本文报道了2例罕见的伴有特殊DAA结构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mA)患者,并阐述了这种解剖变异对颅内动脉瘤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 徐淑镇 郭锋 张浩 郇林春 孙运帅 于建军关键词:血管环 双主动脉弓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蛛网膜下腔出血 电磁导航和术中B超辅助下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电磁导航和术中 B 超在脑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5月手术治疗的脑功能区血管畸形41例,其中2008年后使用电磁导航和术中 B 超辅助23例(辅助组),2008年前未使用18例(未辅助组),未辅助组直接行显微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辅助组采用电磁导航、术中 B超等技术确定脑动静脉畸形边界和脑功能区,根据脑动静脉畸形和功能区的关系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结果未辅助组畸形全切11例,次全切7例,术后功能良好10例,无变化2例,功能障碍加重6例,辅助组电磁导航系统定位成功率100%,图像匹配误差0.86~3.10 mm,平均1.52 mm,畸形全切21例,次全切2 例,术后功能良好18例,无变化 3例,功能障碍加重2例,两组畸形全切除率及术后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电磁导航系统和术中 B 超的辅助下,可以做到精确的病灶解剖和脑功能定位,可提高脑血管畸形切除术手术精度,减少手术并发症。 李冰 费昶 郭锋 孙爱刚 郇林春 郭守忠 刘于海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 电磁导航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肺脑转移一例 2014年 患者男,39岁。因头痛半年,加重伴右上肢无力感1个月入院。查体:神志清楚,颅神经阴性,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哕肯,右上肢远端肌力Ⅳ级,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患者10年期前左下肢皮下肿物手术,5年前左下肢肿物复发,再次手术切除,2次均未行病理检查。 王明光 孟凡国 孙爱刚 郇林春 李金星关键词: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皮下肿物 肺呼吸音 右上肢 左下肢 高压氧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成人缺血型脑底异常血管网症相关性头痛的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成人缺血型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MD)相关性头痛的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22年1月前瞻性收集48例成人缺血型MMD合并相关性头痛,根据病人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n=20)和联合治疗组(n=28)。对照组仅进行高压氧治疗(1次/d,每周5次,共4周),联合治疗组在高压氧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治疗(100 mg/d)。采用数字疼痛分级评分表(NRS)评定疼痛情况,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及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结果治疗4周,联合治疗组NRS评分[(1.81±1.95)分]较对照组[(5.94±1.68)分]明显降低(P<0.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20.0%;P<0.001)。在高压氧治疗的升压过程中,1例耳胀,考虑气压伤,立即停止升压,并多次行咽鼓管减压动作后,耳胀消失,继续进行高压氧治疗;5例耳鸣、耳胀,对症处理后继续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出现新发脑梗死1例、新发脑出血1例、TIA有3例;治疗组出现TIA有1例,无新发脑梗死及脑出血。联合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6%)明显低于对照组(25.0%;P=0.039)。结论高压氧联合阿司匹林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成人缺血型MMD相关性头痛,而且明显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王愚 殷振生 鲁涛 陈阳 郇林春 刘于海 宫健 李冰关键词:头痛 高压氧 阿司匹林 疗效 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一例报道 被引量:1 2022年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VADA)是后循环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缺血的原因之一,VADA破裂通常伴随着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研究认为,椎动脉V4段特殊的生理构造和血流动力学特征极易使局部结构的完整性遭受到破坏,而内膜受到损伤时可在高速血流冲击下形成夹层,从而导致VADA的形成[1]。 李一星 王诗良 郭锋 郇林春 张浩 于建军关键词:夹层动脉瘤 椎动脉 覆膜支架 Hes1在成年小鼠脑中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被引量:8 2010年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在胚胎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Hes1的表达调控对保持神经干细胞的数量、调控其分化至关重要。此外,成年个体内处于静止期的纤维母细胞重新获得分裂增殖的能力需要Hes1表达的上调。这表明Hes1在成体中也与某些潜在干细胞的增殖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Hes1在成体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成体神经细胞生成的关系也就被提上日程。但Hes1在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表达至今未明。目的:观察和分析小鼠脑中不同部位Hes1的表达及Hes1阳性细胞的细胞类型。方法:12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染组和双染组,每组6只。单染组直接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es1在小鼠脑中各部位的表达。双染组小鼠以200mg/kg Brdu的剂量每天腹腔注射1次,连续注射3d,第4天取材,采用双标记物染色观察分析海马区Hes1阳性细胞的细胞类型。结果与结论:在所有观察的解剖部位中,Hes1表达于所有存在神经细胞的部位,Brdu阳性细胞几乎全部表达Hes1,NeuN阳性细胞全部表达Hes1,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则完全不表达Hes1。由此可知,Hes1表达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干细胞中,胶质细胞不表达Hes1。 郇林春 杨新宇 赵旺淼 赵岩 赵杰 张奇 杨树源关键词:海马 HES1 神经干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烟雾病患者的颈内动脉香槟瓶颈征 2025年 香槟瓶颈征(champagne bottleneck sign,CBNS)是烟雾病患者颅外动脉损害的重要形态学特征,半数以上烟雾病患者存在该征象,颈动脉超声是诊断CBNS最便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BNS会对脑血流动力学产生严重影响,与烟雾病分期、卒中风险、卒中特征、烟雾病相关性头痛以及术后并发症风险密切相关。文章就烟雾病患者的CBNS的病理和成因机制、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以及干预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合并CBNS的烟雾病临床诊疗及研究提供参考。 宫煜晨 王愚 郇林春 刘伟 李冰关键词:烟雾病 颈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的成年神经细胞再生 被引量:2 2010年 背景:创伤性颅脑损伤能够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研究表明,成年哺乳动物脑内存在持续的内源性神经细胞再生,这可能有助于脑损伤的修复。目的:综述脑损伤后成年海马、脑室下区和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再生研究的一些新进展,以便寻找有效手段促进神经细胞再生,修复神经功能。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98-01/2010-03关于脑损伤后成年神经细胞再生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Traumatic brain injury;Neurogenesis;Hippocampus;Subventricular zone;Cerebral cortex"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的神经解剖部位为神经发生区域海马和脑室下区以及非神经发生区域大脑皮质,文章内容与创伤和成年神经细胞再生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13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1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成年个体神经系统存在神经细胞再生,适度的创伤能够刺激海马和脑室下区的神经细胞再生,神经细胞再生有助于海马神经功能的修复,一些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外界因素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大脑皮质中可能存在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能会再次进入细胞周期从而诱发神经细胞再生,可能对于脑损伤修复有潜在意义。 赵旺淼 郇林春 杨新宇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 神经细胞再生 脑室下区 大脑皮质 微导管成袢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总结微导管成袢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要点,评价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采用微导管成袢技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及载瘤动脉特点选择不同成袢方式,窄颈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宽颈及巨大动脉瘤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结果 18例患者利用成袢技术使微导管顺利到位,16例行血管内成袢,目标血管为大脑中动脉M2段4例,大脑前动脉A1段4例,后交通动脉5例,小脑后下动脉2例,脉络膜前动脉1例.2例行瘤内成袢.12例置入Solitaire支架,6例单纯行弹簧圈栓塞,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成袢相关并发症.1例大脑中动脉瘤行瘤内成袢时未成功,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死亡.结论 成袢技术可使微导管进入常规技术难以进入的锐角血管,提高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但存在诱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瘤内成袢禁用于已破裂动脉瘤的治疗. 郭锋 孟凡国 于建军 蔡菁 孙爱刚 郇林春 姜除寒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技术 栓塞治疗 单侧烟雾病 被引量:1 2024年 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脑血管病,其特征是以颈内动脉末端为中心的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并伴有异常血管网形成。如果这些脑血管造影结果仅见于一侧大脑半球,则为单侧烟雾病。众多研究表明,单侧烟雾病并不罕见。最新版诊断标准已将单侧烟雾病明确诊断为烟雾病,而不再是"可能的"烟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但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与双侧烟雾病相比,单侧烟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其手术转归更好,且有很多危险因素促使其向对侧进展。文章对单侧烟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及手术转归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王愚 宫煜晨 李冰 郇林春关键词:烟雾病 神经影像 疾病遗传易感性 疾病恶化 脑血管重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