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作品数:170 被引量:1,453 H指数:20 供职机构: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电气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理学 更多>>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在电力系统的防护 被引量:16 2017年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到来,互联网逐渐普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电力系统中,一方面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应用给电力系统带来了便利,不仅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完善,还提高了用电效率。但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存在的安全隐患也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一旦电力系统遭到破坏,则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解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在电力系统方面的防护问题,成为网络信息科研工作者和电力工作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将阐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对电力系统防护的原因,总结现如今电力系统中网络信息安全遇到的问题,论述网络信息安全在电力系统中的防护措施。 陈且青 王攀 杨帆关键词:电力系统 网络信息 接地网故障诊断的磁场逆问题求解方法 被引量:5 2012年 变电站接地网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保障,接地网出现故障会严重威胁站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笔者提出了基于磁场逆问题的接地网诊断方法,通过向接地网两根上引导体注入和抽出低频电流,在接地网地表产生磁场,从而建立磁场逆问题方程,采用正则化方法对逆问题的病态性进行处理,采用牛顿迭代法对逆问题进行求解,得出接地网各个回路的电流分布,进而分析其电阻变化,判断接地网的腐蚀状态。以一个4×4接地网为例,建立了其磁场逆问题方程,利用正则化的方法对逆问题进行求解,将计算结果与正问题结果相比,误差控制在3%以内,验证了所提出逆问题的求解方法。讨论了测量点数量的选择,指出测量点数量选取为网孔数的40%即可较好地近似真实磁场分布。 何为 史庆岩 杨帆 张瑞强关键词:接地网 故障诊断 正则化 中压交联电缆接头复合界面受潮缺陷的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2014年 电缆中间接头复合界面受潮是中压交联电缆的常见缺陷,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导致界面表面电阻下降,进而产生沿面放电,逐渐降低电缆的绝缘性能,甚至直接导致电缆中间接头绝缘击穿事故,给电缆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隐患。笔者根据电缆中间接头的结构特征建立了复合界面受潮缺陷的等效电路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程度受潮缺陷下,注入脉冲信号的时域反射波形图谱及其典型特征。提出了一种采用基于注入脉冲信号时域反射波法检测与定位电缆中间接头复合界面不同程度受潮缺陷的方法,并通过工业应用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杨帆 曾莼 阮羚 陈俊武 张耀东关键词:XLPE电缆 建模仿真 小波包能谱构建综合评估函数的轴承退化评估 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传统的时域、频域特征不能明显地表征滚动轴承的早期退化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小波包能量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构建综合评估函数的滚动轴承早期性能退化评估方法。该方法以采集到的轴承正常工作时的振动信号作为训练样本,对样本进行小波包能量谱计算,得到高维特征向量;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降维并建立综合评估函数对早期性能退化区的数据进行判断。运用实测的滚动轴承全寿命实验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对滚动轴承早期性能退化的评估。 杨帆 汤宝平 尹爱军关键词:小波包能量谱 主成分分析 岸电电缆特殊工况分析及温度分布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岸电电缆作为港口船舶供电的关键设备,受阳光直射、海风、潮汐的影响,具有运行工况复杂、绝缘老化速度快等特点,严重影响岸电电缆的使用寿命和载流能力.本文首先对岸电输电系统和岸电电缆的特殊使用工况进行分析,其次建立了温度场仿真模型研究环境温度、风速和太阳辐射对岸电电缆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为岸电电缆的敷设优化和载流量的提升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导体温度随环境温度近似线性变化,环境温度上升10℃,导体温度约增加11.66℃;风速从静止增加至10 m/s时,导体最大温度下降13.84℃;在夏季极炎热天气下,岸电电缆导体最高温度可达117.6℃,超过了最高载流温度90℃. 油飞 杨浩 刘恒 杨帆关键词:环境因素 温度场 太阳辐射 10kV交联电缆绝缘状态检测及综合诊断试验的应用 被引量:2 2013年 文章采用阻尼振荡波(OWTS)测试技术与超低频(VLF-Tan Delta)测试技术检测10kV交联电缆,对电缆局部放电点进行定位,对其运行状态作出准确评价与诊断,并在消除缺陷后复测,对消缺效果的评估发挥了积极作用,显著提高了电缆绝缘缺陷的有效检测和运行状态的准确评价。 张耀东 杨帆 苏勇 张平关键词:交联电缆 超低频 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三维温度场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9 2013年 建立了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传导、对流和辐射换热相互耦合的共轭传热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其三维温度场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 程鹏 杨永明 庄晓芸 杨帆 李春莉 何为关键词:干式变压器 共轭传热 有限元法 温度场 面向数字孪生应用的大容量GIS整间隔稳态温升及降阶模型研究 2025年 超高压、大容量、数字化电网目标架构对高压开关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研究550 kV/8 000 A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的稳态温升,解决获取温度场时存在模型自由度大、计算时间长等问题,该文研究了GIS整间隔模型热特性并构建了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方法的温度场降阶模型以面向数字孪生应用。首先,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设备数字孪生实现架构,提出了数字孪生驱动的GIS状态感知方法框架。基于该框架,搭建了以珠东北站示范工程中的GIS为原型的虚拟实体模型,分析了模型在8 800 A时的磁密、损耗、温度以及气流流速分布,进而搭建了大电流温升试验平台进行验证,试验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度高。其次,采用拉丁超立方采样方法构建该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快照矩阵输入参数样本集,进一步对温度快照采用POD方法生成温度场降阶模型。最后,对比了降阶前后模型的计算时长与误差:降阶模型相较全阶模型的计算时长由小时级降至秒级,阶数为6时均方根误差为0.053%满足POD误差规范要求。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大容量开关的设计和运维提供支撑,为数字孪生技术在开关设备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侯世英 罗澳 杨帆 权帅峰 霍小晶 孙帅关键词:气体绝缘开关设备 降阶模型 本征正交分解 卫星资料在强对流性天气诊断分析中的应用 2011年 针对由切变线云系发展合并形成的对流复合体进行分析,探讨卫星资料在强对流性天气诊断分析中的应用,揭示切变线影响下的强对流天气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性天气过程是高空西北气流控制下低层切变线影响造成的;上冷下暖的层结导致对流旺盛,致使雷电产生,低空急流发展加强,保证了山东水汽供应,导致暴雨产生。低层深厚的南方暖湿气流向北推进,其北部边缘为湿舌和高能舌区,大气层结不稳定;动力场上,山东北部为暖切变线,风向辐合和风速辐合,造成强烈的垂直运动。此次切变线暴雨受2个对流云团影响,一个是8日01:00低空急流生成的对流云团,04:00移至鲁中南部发展成对流辐合体MCC;第2个是在鲁西北低层暖切变线对应的对流云团,与鲁中南部的MCC合并成一个强大MCC影响整个山东;这次强对流性天气主要是由第2个切变线对流云团生成合并,延长并加强了第1个MCC持续的生命史,致使强对流性天气的生成。 康桂红 杨夯 杨帆关键词:卫星资料 强对流性天气 阀侧套管数字孪生模型结构及构建方法 2025年 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是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重要组件,传统故障预警与状态评估方式借助于大量物理试验和人工数据采集。该文围绕阀侧套管开展数字孪生模型研究,提出了电力设备数字孪生模型构建规范,并基于实体套管几何模型等建立了阀侧套管孪生模型。研究表明:阀侧套管数字孪生模型可有效计及阀侧套管芯子绝缘材料在-40~120℃温变和10^(-1)~10^(3 )Hz频变的非线性特性,进一步应用阀侧套管孪生模型演算获得套管导电杆与绝缘油直接换热特性,且阀侧套管尾部温度接近变压器油温90℃。提出的阀侧套管数字孪生模型显著提高了阀侧套管电磁-热流耦合模型的计算速度,实现了阀侧套管运行状态平台可视化。应用该文提出的电热耦合非线性数学模型和换流变阀侧套管数字孪生平台,生成套管相关结构参数,生产制造了缩比阀侧套管并通过负极性截波雷电冲击575 k V电压系列现场试验。基于所提出的数字孪生模型结构,搭建了换流变阀侧套管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有效提高了阀侧套管运维及监测效率,实现了对于阀侧套管可视化监测及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 何永胜 张施令 杨帆 鲁宗相关键词:换流变压器 非线性 电热耦合 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