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眼反应分析仪
  • 1篇眼压
  • 1篇验光
  • 1篇验光仪
  • 1篇隐斜
  • 1篇散光
  • 1篇散光变化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研究
  • 1篇青光
  • 1篇青光眼
  • 1篇青光眼患者
  • 1篇屈光
  • 1篇屈光不正
  • 1篇柱镜
  • 1篇自动验光仪
  • 1篇膜生物
  • 1篇近视
  • 1篇近视性屈光不...
  • 1篇交叉柱镜

机构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眼科医...
  • 1篇天津市眼科研...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王蕊
  • 3篇程文博
  • 3篇赵堪兴
  • 3篇李丽华
  • 2篇王婷
  • 1篇汤欣
  • 1篇杨瑾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青光眼患者的角膜生物力学研究
2018年
临床上部分眼压控制理想的青光眼患者视野缺损仍持续进展,而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即使眼压不能显著降低仍可延缓病情进展。因此患者对眼压的个体敏感性差异决定了青光眼病情的发展。角膜、巩膜的胶原纤维互相连接且成分相似,角膜Descemet前层延伸形成小梁网胶原蛋白的核心,因此角膜生物力学特性是眼球整体生物力学特性的首要表现。当眼压升高时角膜等弹性组织承受形变的能力较弱,导致筛板受压,进一步发生视野损害。个体角膜生物力学属性的差异或许可解释视神经对眼压变化敏感性的不同。本文就角膜生物力学与青光眼诊断、进展、治疗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王蕊汤欣杨瑾尹则琳田晓峰
关键词:角膜生物力学眼压眼反应分析仪
影响近视性屈光不正调节滞后的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近视眼在不同状态下,调节刺激与调节滞后的变化关系。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1年4—7月在天津眼科医院就诊病人,选取25只正视眼,72只近视眼,并按屈光度数分成低中高三组。注视调节E视标,同时使用开视野红外验光仪,测量不同距离以及不同近用附加状态下双眼的实际调节反应;应用综合验光仪测量近用隐斜度,比较近用隐斜与调节滞后的关系。结果双眼视状态下,高度近视组和正视组在4D(P=0.049)、5D(P=0.018)的调节刺激下,调节滞后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间的调节滞后量无统计学意义;受试者40cm处右眼的调节滞后量与40cm处的隐斜量呈线性相关(y=0.0606x+0.9655,r=0.483P=0.001,P〈0.05);比较正视眼组和近视眼组在40em处无附加,+1D以及-ID附加的三种情况下的平均调节反应,在-1D附加时,正视组(-1.74±0.47)与近视组(-2.02±0.35)的调节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在相同调节刺激下,近视眼的调节滞后量大于正视眼,其中高度近视眼表现尤为明显;近用隐斜度数影响近用调节滞后的幅度,外隐斜使调节滞后量相对减少,内隐斜使调节滞后量相对增多;正性近用附加使调节滞后量减小,负性附加使调节滞后量增大,且近视组的滞后量明显大于正视组。
王蕊李丽华王婷程文博赵堪兴
关键词:近视隐斜
调节过程中眼散光变化的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调节过程中眼散光的变化趋势。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011年4-7月间在天津眼科医院就诊病人中应用开放视野式红外线自动验光仪测量不同调节刺激时球镜和柱镜的变化值。结果调节刺激按照1D的幅度在1-5D递增时,等效球镜的平均改变为(-0.932±0.165)D(F=-41.98,P=0.000);随着调节刺激的增加,Jo(描述0°和90°散光变化的矢量)改变幅度要大于J45(描述45°和135°散光变化的矢量)(F=3.865,P=0.000);Jo和J45的平均变化分别为:J。(0.047±0.092)D;J45(-0.011±O.067)D,当调节刺激在1-5D范围内变化时,J0的变化幅度较J45更明显。结论调节过程中,晶状体水平轴向,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倾斜,从而导致了散光向顺规性散光漂移。
程文博李丽华王婷王蕊赵堪兴
关键词:散光
不同测量方法测得调节反应的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测量方法对矫正视力≥1.0且眼位正常的人的调节反应的影响。方法63位志愿者参加研究,分别使用开放视野式红外线自动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交叉柱镜法测量受试者眼在双眼视和单眼视状态下注视40cm处视标的调节反应值。测量时区分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结果四种不同测量方法下正常人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反应值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主导眼在不同方法下测得的调节反应值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方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926;P=0.000)。结论正常人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反应之间无明显差异。不论是在双眼视还是单眼视状态下,主观的交又柱镜法测得的调节反应均大于客观的开放视野式红外线自动验光仪方法所得;主观的交叉柱镜法较难真实反应调节活跃的青年人的调节状态。
王婷李丽华王蕊程文博赵堪兴
关键词:自动验光仪交叉柱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