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国家安全生产长沙矿山机电检测检验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matlab的液压张紧装置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分析与仿真
- 2017年
- 根据前文对带式输送机液压张紧装置压力跟随控制工况下系统的分析,指出系统不能满足新工作要求。本文提出了系统的校正方法,并用Matlab对其进行仿真,并验证其是否符合新要求。
- 李广李广余洪伟陈淼
- 关键词:MATLAB张紧装置电液比例仿真
- BF321防坠器产品性能试验验证
- 2017年
- 防坠器是保证缠绕式提升系统安全运行的有效安全装备,而未来超深井大载重高速缠绕式提升系统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论文对BF-321型防坠器进行了试验验证,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 李广李广王西涛
- 关键词:防坠器超深井
- 小型地下矿山井巷掘进与回采机械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被引量:6
- 2017年
- 通过对我国地下矿山及国内外矿山装备制造企业的调研,重点研究分析了机械化程度较低的井巷掘进和回采等关键生产工序,提出了以安全高效、机动灵活为原则,优先采用无轨机械化采矿装备,开展小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机械化建设。
- 李富伟李广陈淼
- 关键词:机械化井巷掘进回采
- 金属矿山深井大规模提升关键技术装备进展与发展趋势被引量:6
- 2024年
- 近年来,随着浅部矿产资源的消耗殆尽,我国地下金属矿山正向1 500 m以深以及年产1 000万t/a以上深井大规模开采方向发展。提升系统是矿山深部开采所必需的关键设备,现有的竖井提升技术难以满足我国深井大规模开采的需求。对摩擦式提升、多绳缠绕提升两个主要深井大规模提升的关键理论与技术装备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各自技术优势与特点进行了剖析,提出连续提升、通过采选充一体化减少提升量、降低提升载体的重量占比是未来应对深部大规模开采提升需求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以期为金属矿山深井大规模开采的提升系统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 李广李广余洪伟
- 关键词:金属矿山深井
- 基于AMESim稳罐装置液压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稳罐装置是超深超大矿井提升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护装置,防止超深超大矿井提升时提升容器的大幅震荡。为保证提升容器装卸载大吨位重物过程的稳定性、安全性,设计了稳罐装置液压系统,主要依靠单边装置2个升降油缸来柔性补偿钢丝绳形变量,利用AMESim对该系统进行建模并对升降油缸工况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升降油缸的运行速度和压力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整个液压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稳罐装置补偿速度能够满足提升工况需求。
- 左英杰李广
- 关键词:AMESIM稳罐装置液压系统柔性补偿
- 钢丝绳局部缺陷漏磁检测信号去噪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钢丝绳在工业中应用广泛,定期对钢丝绳进行检测,防止产生的局部缺陷造成致命事故。应用漏磁检测采集信号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抖动噪声,极大影响低频噪声检测精度,需要去噪处理。传统去噪方法会导致损伤信号特征丢失。提出了一种去除钢丝绳漏磁信号噪声的方法,采用中值滤波作差抑制信号中的噪声以及基线漂移现象,通过信号包络实现低频信号能量集中,最后采用SG平滑并通过多通道信号合并插值生成清晰的损伤图像。量化计算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噪声,最大程度地保留损伤信号峰值特征。
- 李广李广李广陈淼
- 关键词:漏磁检测信号去噪
- 深竖井大吨位提升系统容器稳定装置的液压系统设计与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为柔性补偿深竖井大吨位提升系统在装卸过程中由于提升容器瞬变载荷引起的钢丝绳弹性伸缩及系统震荡,提出了一种基于剪刀叉原理的新型大行程载荷突变柔性补偿装置,设计了液压系统,计算了系统关键参数,并通过AMEsim软件对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剪叉油缸的行程满足1000mm的补偿需求,装载和卸载补偿时间分别为40s和30.28s,系统压力在溢流阀设定范围内,整体符合工程实际要求。
- 李广李广
- 关键词:深竖井液压系统仿真
- 超深井大载重高速提升工况空气流场动态变化研究与分析
- 2025年
- 随着矿山浅表资源逐步枯竭,深井开采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获取方式。以国内某在建超深井大载重高速提升金属矿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井筒提升容器布置方式及运行工况的空气流场动态变化,开展提升容器气动压力分布规律的仿真分析。采用流体力学中的标准k-ε湍流模型,基于Fluent软件对提升容器运行时的井筒气流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容器提升过程中的周围气动压力分布、计算了容器偏移量,进而揭示井筒内提升容器的气动力特性及横向摆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两个相向运行的提升容器在井筒中交会时,会产生明显的气动冲击力及冲击力矩,且井筒双容器的横向气动力大于井筒四容器的横向气动力,双容器井筒布置的活塞效应较四容器井筒布置更为明显。从空气动力学角度来分析,超深井提升系统应优先采用四容器布局,其次考虑双容器布局。
- 杨锦涛王西涛李广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