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涛

作品数:21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8篇动脉
  • 7篇心脏
  • 7篇手术
  • 5篇术后
  • 4篇体外循环
  • 4篇主动脉
  • 4篇外循环
  • 3篇心脏手术
  • 3篇主动脉夹层
  • 3篇外科
  • 3篇夹层
  • 2篇动脉旁路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心病
  • 2篇心动描记术
  • 2篇心功能
  • 2篇心脏外科
  • 2篇血浆
  • 2篇移植术

机构

  • 21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江津区中医院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四川华曙图灵...

作者

  • 21篇于涛
  • 14篇黄克力
  • 10篇谭今
  • 8篇刘胜中
  • 8篇向波
  • 7篇蒋露
  • 4篇刘科
  • 3篇杨爱娣
  • 3篇蒋钦
  • 2篇左明良
  • 1篇刘朗
  • 1篇曾富春
  • 1篇彭羽
  • 1篇郭静
  • 1篇曹广庆
  • 1篇李希
  • 1篇潘媛媛
  • 1篇陈军
  • 1篇杨倩
  • 1篇向波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细胞与干...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并马凡综合征患者1例护理体会被引量:2
2019年
患者,女,23岁,孕5+月,入院前1天常规孕检发现血压升高,收缩压130~170 mmH g,心超示“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于2017年10月27日急诊平车收入院。体温36. 2℃,脉搏100次/分,呼吸19次/分,右上肢血压135/66 mmH g。患者身材瘦长,四肢、手指、脚趾纤细,近视。辅助检查主动脉CTA提示: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Ⅰ型,范围自升主动脉起始部至降主动脉(胸椎11~12间隙水平)区域。假腔约真腔左侧走行,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初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起始部,可见多个小破口沟通真假腔。
郭静彭羽刘朗潘媛媛于涛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马凡综合征妊娠升主动脉血压升高
解剖完全再血管化是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新策略
2025年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完全再血管化(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CR)近来受到越来多的重视,CR分为解剖完全再血管化(anatomic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ACR)与功能完全再血管化(functional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FCR)。多项研究证实CR的CABG患者围手术期安全、中远期效果更好。近来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ISCHEMIA研究证实,对于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ACR与FCR均比非完全再血管化和药物保守治疗更能改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相关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减少心脏死亡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并改善中-长期临床效果,而且ACR明显优于FCR。ACR是CABG的新治疗策略,尽管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可望为改善CABG疗效提供新的思路并在全动脉CABG、慢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CABG以及冠脉杂交手术中产生广泛的应用前景。
陈绪军申林陈军于涛曹广庆肖飞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浆脑钠肽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常规心功能指标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评价血浆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常规心功能指标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心瓣膜病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均由风湿性心脏病引起。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检测指标;于患者出院1个月后开始随访,随访时间为18个月,根据随访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结果随访的138例患者中,删失14例,其余124例中预后良好73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51例(预后不良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为41.1%(51/12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RR=1.578,P=0.039)、血浆BNP(RR=1.935,P=0.013)和NT-proBNP(RR=2.346,P<0.001)是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LVEDD、血浆BNP和NT-proBNP预测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74、0.814、0.800,血浆BNP联合NT-proBNP预测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6,特异度为78.9%,灵敏度为83.6%。结论血浆BNP和NT-proBNP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作为临床评估患者术后预后风险的指标之一。
谭今于涛黄克力刘科杨倩
关键词:心脏瓣膜假体植入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预后
鼻腔应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心脏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
杨爱娣于涛杨丽娜
妊娠期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2024年
2018年7月和2019年4月,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为2例妊娠期合并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成功实施孙氏手术。2例患者孕周均小于28周, 经多学科讨论决定, 先在体外循环下行孙氏手术, 体外循环结束后再行剖宫取胎术。综合考虑妊娠期主动脉夹层的特殊性, 体外循环采用中低温停循环合并停循环期间脑灌注和下半身逆行灌注的方法。两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历时8 h、9 h。术后回ICU, 生命体征平稳。术后3h苏醒, 术后6 h、7 h分别顺利拔除气管导管, 术后第3天转入普通病房。术后30天、20天分别出院, 随访至今仍健康生存。
王德亮于涛黄克力
关键词:妊娠期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管理
经胸微创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降低用血量提供依据。方法我院经胸微创心脏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对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前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围手术期输血56例(43.75%),未输血72例(56.25%)。输血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体外循环预充量,术前纤维蛋白原定量、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氧饱和度与非输血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体重指数、术前总胆红素、术前平均纤维蛋白原定量及术前氧饱和度是导致围手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术前体重指数、术前总胆红素、术前平均纤维蛋白原定量及术前氧饱和度是导致经胸微创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值得重视。
谭今于涛黄克力刘胜中向波蒋露张晓慎
关键词:临床危险因素输血
房间隔造口术在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运用
刘科于涛向波魏大闯黄克力
NT-proBNP、血乳酸、肌钙蛋白Ⅰ及血浆胱抑素C等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对比NT-proBNP、血乳酸水平、肌钙蛋白Ⅰ及血浆胱抑素C多个血清学指标对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预后风险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就诊于我科并后续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基线资料、?NT-proBNP、?血乳酸、?肌钙蛋白Ⅰ及?血浆胱抑素C水平、NYHA分级、LVEF及E/A。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在随访期间发生不良预后的患者定义为不良预后组,病情无恶化者定义为预后良好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预后风险率的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一步评价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所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程度;运用ROC曲线分析?NT-proBNP、?血浆胱抑素C水平及肌钙蛋白Ⅰ预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预后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NT-proBNP、?血浆胱抑素C水平、肌钙蛋白Ⅰ、NYHA分级以及LVEF能影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预后风险率的大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患者?NT-proBNP(P=0.019)、?血浆胱抑素C(P=0.037)、肌钙蛋白Ⅰ水平(P=0.028)及LVEF(P=0.045)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四者相比,?NT-proBNP水平的影响程度最高(RR=1.598);而ROC曲线下?NT-proBNP水平的AUC为0.831,且其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87%、72.44%,?NT-proBNP与LVEF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的AUC为0.842,其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3%、76.2%。结论 NT-proBNP水平与LVEF联合诊断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预后风险率的大小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作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常规评估指标广泛应用于临床。
谭今于涛黄克力刘科杨倩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NT-PROBNP血乳酸
不同循环模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认知功能的远期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OPCAB)和体外循环(CPB)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远期影响。方法将四川省人民医院131例行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OPCAB组67例和CPB组64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2 d及1、3、6、12、24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问卷进行评价,使用重复测量混合效应模型对组间、时点间MMSE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POCD的发生和转归。结果共有65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OPCAB组32例,CPB组33例);入组时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组术后2 d及1、3、6、12、24个月MMSE评分均高于CPB组,但分组与测量时点交互效应分析表明两组患者的MMSE分值随时间变化趋势相同(F=0.85,P>0.05);术后24个月,两组MMSE评分均未能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各时点POCD发生率,OPCAB组低于CPB组,但只有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PCAB对减轻远期POCD未见明显优势,在选择时应该考虑其他方面因素。
谭今黄克力于涛刘胜中蒋露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体外循环认知功能障碍
不同组织容积的远程缺血后适应的作用效应比较被引量:2
2018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组织容积与缺血后适应诱导的作用效应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分组: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5组,每组4只:(1)远程缺血后适应-腹主动脉组(A组);(2)远程缺血后适应-双下肢组(B组);(3)远程缺血后适应-左下肢组(C组);(4)缺血再灌注组(D组);(5)对照组(E组)。
蒋钦向波于涛黄克力
关键词:缺血后适应远程容积无特定病原体缺血再灌注SD大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