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 作品数:22 被引量:153H指数:8
-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理学更多>>
- 典型盆地城市风廓线演变特征及模拟研究
- 2025年
- 研究成都地区风廓线的演变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利用成都市温江气象站2020~2024年观测数据通过风速廓线、风向玫瑰图,总结归纳风廓线的演变规律,采用WRF数值模拟评估了常用的三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MYJ、ACM2)对成都地区风场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1)成都地区08时与20时风场垂直结构特征相似,多项式拟合可较好地表征风廓线变化特征;平均风速随高度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低层冬季平均风速最小夏季最大,中高层相反,春季、秋季特征相似;其中850 hPa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到700 hPa偏南风增加,500 hPa以西风为主导,季节主导风向在700 hPa及以上层次存在差异,而且夏季的风向转换较多。(2)三种方案均能有效模拟出成都地区风场特征,通过模拟结果和观测对比显示,采用YSU边界层方案为最优参数化方案。
- 唐梓轩王超王超林宏磊肖天贵
- 关键词:风廓线WRF模式风场特征
- 成都市能见度演变特征分析及模拟研究
- 2025年
- 本文利用2020~2024年成都市温江气象站点的地面逐时气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能见度时间演变规律及气象影响因子,检验能见度FSL模型在成都地区的适用性,并结合WRF模式进行能见度拟合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能见度呈显著年际改善趋势,年均值从2020年的9.32 km升至2024年的10.71 km,受其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影响,成都市夏季能见度最高,冬季最低,能见度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07时能见度最低,为5.93 km,17时峰值达15.90 km,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日变化上呈强负相关,风速与能见度呈强正相关;能见度FSL模型在成都地区存在明显高估问题,改进后的FSL模型偏差显著减少,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了27.8 km;WRF模式中RUC陆面方案模拟精度最优,结合FSL模型,可完善WRF模式无能见度输出的功能。
- 朱秋婷王超王超唐梓轩肖天贵
- 关键词:能见度气象要素WRF
- 敦煌戈壁气象塔站资料的质量控制被引量:18
- 2010年
- 讨论了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问题,并分析和强调了塔站资料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结合地面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提出了逻辑极值检查、僵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相似一致性检查、决策算法、质量控制码的标注和人工干预检查等组成的一套针对塔站资料的质控方法。利用提出的质量控制流程,对敦煌戈壁塔站2001年4月至2009年4月共9a的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该流程能很好的找出缺测、错误、可疑的数据并给与标注,特别是在处理过程中,结合了综合判别法,使得该检验结果更为可靠。结果表明:塔站观测资料的质量是比较好的,正常数据占总数据的91.2%,非正常数据只是少数情况,其中大部分为缺测数据,占其78.7%。错误数据占总数据的1.93%,其中大部分为僵值数据,占其87.02%,其次分别为一致性和逻辑极值错误。
- 王超韦志刚李振朝
- 关键词:气象塔
- 成都市地面相对湿度变化特征及模拟研究
- 2025年
- 地面空气湿度广泛影响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在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成都市2020~2024年期间地面相对湿度观测数据,运用统计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20~2024年成都市平均地面空气相对湿度为79.32%,近五年呈明显下降趋势,五年降幅为2.6%;相对湿度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显著,季节变化呈“秋高春低”,日变化呈现“先降后升”趋势,二阶多项式和正弦函数可较好拟合其变化特征;WRF模式模拟试验中,陆面过程选取Noah参数化方案时,模拟的相对湿度与观测值吻合度最高,该方案可应用于成都地区缺少地面观测数据的区域,为气象研究、环境治理和农业生产等方面提供数据基础。
- 林宏磊王超王超唐梓轩肖天贵
- 关键词:WRF模式
- 成都颗粒物吸湿增长特征及订正方法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利用2013年6月—2014年5月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逐时PM_(2.5)质量浓度、大气能见度监测资料及同期温江站相对湿度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区域相对湿度对大气消光系数的影响,探讨了消光系数湿度订正方法的原理和技术流程.结果表明:针对细颗粒物而言,平均单位质量"湿"消光系数在相对湿度为40%时存在突变(通过了α=0.05的信度检验),当相对湿度小于40%时,平均单位质量"湿"消光系数呈现平稳波动的特征;而当相对湿度介于40%~90%时,平均单位质量"湿"消光系数增长趋势明显;现有的湿度订正方法未能在成都地区起到相应的订正效果;单位质量"湿"消光系数直观上表现为非平稳随机序列,基于单位质量"湿"消光系数和单位质量"干"消光系数在统计意义下应具有一致性的原则,从不确定性分析的角度提出了消光系数湿度订正的新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 崔蕾倪长健孙欢欢王超
- 关键词:PM2.5质量浓度消光系数订正
- 基于风廓线雷达对成都重污染天气过程的研究
- 基于成都地区风廓线雷达数据、大气污染数据以及气象数据对2018年1月12—15日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次重污染天气主要是由于气象条件特别是风场抑制了污染物的扩散从而使污染物累积形成的。风廓线雷达高精度...
- 李培荣肖天贵王超
- 关键词:风廓线雷达风场逆温
- 文献传递
- 敦煌戈壁地区净辐射变化特征被引量:9
- 2012年
- 利用敦煌双墩子戈壁试验站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的塔站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净辐射的概率分布、日变化、年变化和典型天气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净辐射在-100~0 W/m2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峰值分布区间,其年平均净辐射为43.88 W/m2;②净辐射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最大值出现在正午,最小值出现在日落后,净辐射日变化的季节差异明显;③在晴天、阴天和沙尘天气条件下,净辐射变化特征差别较大,变化规律、极值大小和到达极值时间均不相同,不同天气下的净辐射有其各自特殊性。
- 王超韦志刚李振朝刘慧魏红
- 关键词:戈壁陆面过程太阳活动净辐射
- 西北干旱区戈壁下垫面陆面过程特征的模拟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利用公共陆面模式Co LM(community land model),检验其在西北干旱区敦煌戈壁陆面过程特征的模拟能力。通过2008年敦煌夏季典型晴天观测资料驱动模式,对模式在敦煌戈壁地区的适应性进行研究,通过和该站点同期实测资料对比发现:公共陆面模式(Co LM)基本能较好地模拟极端干旱区,如对敦煌戈壁下垫面的地表能量通量,及对于物理量的日变化趋势模拟得均比较准确,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较高。不足之处是对于感热的模拟,白天的模拟峰值偏大,而在夜间负感热的峰值也存在偏大现象。利用辐射资料计算出该下垫面反照率为0.25,修改模式中反照率的设定后,从模拟结果来看Co LM的模拟能力有一定改进。
- 王超韦志刚李振朝肖天贵倪长健
- 利用探空气球升速判定敦煌夏季白天边界层高度的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大气边界层高度是表征大气边界层的一个重要参数。利用2009年8月20~23日在甘肃敦煌进行的9次探空试验资料,分析了位温和探空气球的上升速度随高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探空气球的上升速度也可以作为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判定指标。通过分析用位温与探空气球上升速度所定的边界层高度,得到敦煌盛夏的边界层高度最高可达到4 300m,平均为3 500m左右;有云时边界层高度较晴天低;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上午比下午低。理论分析表明,边界层内的湍流减小了对气球的拖曳力,使得探空气球的上升速度较快,而边界层以上由于湍流作用减弱,气球的上升速度小于边界层内的上升速度。
- 惠小英高晓清韦志刚侯旭宏王超
- 关键词:边界层高度位温
- 小兴安岭森林下垫面湍流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利用中国气象局五营森林生态监测站内梯度观测塔上的涡度相关资料,分析森林下垫面湍流动力特征(湍流强度、湍流标准差等),并计算了零平面位移(d)、空气动力粗糙度长度(z_(0))和动量拖曳系数(C_(D))。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全年以西南风为主,仅在夏季出现较多东北风。生长季(5—9月)湍流强度较强,非生长季(10月至次年4月)湍流强度较弱,水平风速的平均湍流强度为0.4,垂直风速的平均湍流强度为0.16。d和z_(0)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一致表现为生长季高,非生长季低的趋势,d和z_(0)平均值分别为18.56 m和1.21 m。不稳定条件时,三维风速的标准差均符合1/3次方相似规律;近中性条件时,无量纲三维风速标准差σ_(i)/u(i=u,v,w)在春季分别为2.81、2.73、1.20,夏季为2.62、2.53、1.10,秋季为2.63、2.51、1.14,冬季为2.74、2.54、1.17。温度和湿度的标准差在不稳定条件符合-1/3次方相似规律,春季拟合的系数分别为2.06和2.67,夏季为2.45和2.18,秋季为1.94和2.85,冬季为1.96和3.00。C_(D)在弱不稳定达到峰值,整体平均值为9.8×10^(-3),随粗糙度近似呈线性增长。
- 孙鹏飞范广洲王寅钧王超曲哲马宏达
- 关键词:湍流强度粗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