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明
-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塔中顺9井储层伤害预测评价研究
- 顺9井位于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处,在志留系柯坪塔格组见到良好油气显示.该储层为特低孔超低渗储层,依照目前实验条件无法进行敏感性、相对渗透度等储层评价实验工作.本文结合储层微观特征及潜在敏感性矿物产状等实验资料,开展了储...
- 赵瑞明贾星亮胡梅
- 关键词:油气储层水锁伤害
- 文献传递
- 塔里木盆地顺9井区柯坪塔格组下段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评价
- 2025年
- 塔里木盆地顺9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致密砂岩储层埋深大,具有物性条件差、孔喉半径较小等特点,目前行业标准对于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评价已不适用。以顺9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砂岩段储层为研究对象,提出改进的恒压流体敏感性实验评价方法,选取2口井9块代表性样品开展速敏、盐敏、酸敏实验评价。研究发现,顺9井区柯坪塔格组属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喉道类型以细管状喉道为主。黏土矿物主要以伊蒙混层、绿蒙混层、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研究区致密储层存在中等偏弱的速敏、较低的盐敏伤害程度和较强的酸敏伤害程度;通过对比各类型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证实改进的恒压驱替法能够解决储层敏感性评价标准中恒速驱替压力梯度超标的难题,降低了实验误差,操作简便,可行性较高;黏土矿物类型与含量、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是造成研究区储层敏感性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为该区域致密砂岩储层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 任泓宇张晓宇马冬晨赵瑞明成俊峰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储层敏感性致密砂岩
- 稀油油藏密闭取心流体饱和度校正方法被引量:1
- 2023年
- 针对吐哈盆地稀油油藏地层条件下的流体饱和度,以温米油田和鄯善油田丰富的密闭取心资料为基础,通过物理模拟对照实验,模拟取心过程中降压、脱气、蒸发损失等对岩心流体饱和度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吐哈盆地稀油油藏的密闭取心流体饱和度校正模型。明确了降压脱气损失界限,即初始含水饱和度大于88%或小于33%时,降压脱气损失微弱,可忽略不计。新模型还考虑了孔隙体积变化、饱和度实验抽提损失以及不同水淹条件下的蒸发损失对饱和度测量的影响,有效提高了校正精度,与测井解释含油饱和度比较,误差为0.17%。
- 朱永贤姚帅旗张彦斌韩继凡赵瑞明
- 关键词:吐哈盆地稀油油藏密闭取心降压脱气
- 一种新的CO_(2)-原油体系最小混相压力预测模型
- 2025年
- 为建立适用于更广范围油藏的CO_(2)-原油最小混相压力MMP预测模型,以X油藏为例,运用数值模拟及室内实验的手段,分析了油藏温度、原油组成对CO_(2)-原油MMP的影响规律。基于搜集的81组CO_(2)-原油细管混相压力实验数据,利用MATLAB软件构建了1个包含油藏温度、C_(5)+相对分子质量、挥发烃(N_(2)+CH 4)摩尔分数及中间烃(CO_(2)+H_(2)S+C_(2)~C_(4))摩尔分数的CO_(2)-原油MMP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当注入气为纯CO_(2)时,MMP与油藏温度、原油中N_(2),C_(1)和C_(5)+组分的摩尔分数成正比,与原油中C_(2)~C_(4)组分的摩尔分数成反比;2)X油藏油样在地层条件下注CO_(2)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7.29 MPa,模型预测值与细管实验值的相对误差仅为0.88%;3)新模型对另外6组油样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平均相对误差为4.21%,与已发表的10种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新模型的误差最小。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油藏注CO_(2)的高效开发。
- 梁世杰侯大力孙明宇赵瑞明赵瑞明谭涛
- 关键词:油藏最小混相压力细管实验
- 超深断控凝析气藏注气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实验评价——以塔里木盆地顺北4号断裂带为例
- 2025年
- 超深断控储集体具有板状巨厚特征,该类储集体多期流体组分重力分异显著。注气后流体相态特征与常规砂岩注气存在巨大差别,注气机理认识不清严重制约注气开发效果。通过开展高温、高压全视域可视化油气混相实验,在确定油气静态接触和混相特征前提下,采用竖直放置的未填砂的长填砂管模拟断控空腔型储集体,开展高液体凝析气反凝析后顶部注气和底部注气相态实验。根据长填砂管不同部位流体的多次多级取样分析,研究了两种注气方式下油-气接触方式和相态变化特征,确定了在重力和扩散作用下形成的垂向组分梯度。研究结果表明,混相压力下顶部注气油-气接触面积有限,导致油气组分交换速度缓慢及油相体积膨胀不足,无法形成混相。在重力和扩散作用下出现重烃下沉、轻烃上升的组分分层,长填砂管内底部凝析油中C_(20+)烃类含量是顶部凝析油中的3.4倍。底部注气不但能够提高注气量、增大油-气接触面积和接触次数,形成多次接触局部混相,还能扩大凝析油组分动用范围,将凝析油中C_(20+)烃类含量的垂向差异降至2.1倍。3轮累计底部注气凝析油采收率可达32.66%,是顶部注气采收率14.13%的2倍以上。
- 胡伟徐婷徐婷康志江康志江李宗宇伦增珉李宗宇
- 关键词:相态凝析气塔里木盆地
- 基于Darcy-Stokes耦合模型的缝洞油藏注气开发数值模拟研究
-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的多相流同时受Darcy和Navier-Stokes方程控制,流动规律复杂,以渗流力学为基础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无法完全适用。本文提出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开发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方法 针对典型缝...
- 畅新鸽惠健赵瑞明张伟李俊超
-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
- 塔里木盆地超深油气藏流体相行为变化特征被引量:12
- 2023年
- 超深储层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流体相态特征呈现多样性和多变性,为勘探开发带来了极大挑战。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为例,通过建立超深油气藏流体相态研究方法,采用等时间间隔井下取样方法,在获取不同生产阶段地层流体样品的基础上,研究了典型油气井地层流体的相行为变化特征,并通过开展两期充注流体混合开发沥青质沉积实验,揭示了凝析气井发生沥青质沉积的原因,从流体相变角度提出了合理开采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顺北4号断裂带D1井钻遇的断溶体存在深部原油供给,垂向上呈现上气下油的组分梯度变化,开采过程中地层流体类型由凝析气向近临界态凝析气、再向挥发油转变。反凝析后的凝析油来源于两期充注流体,一是凝析气中自含的凝析油,另一小部分来自于深部原油被凝析气抽提出的轻质组分。而D2井钻遇断溶体为单一封闭凝析气藏,其相态变化规律与常规凝析气相近。D1井出现的沥青质沉积与上部凝析气和深部原油被同时动用有关,当凝析气与深部原油混合开采时,会导致沥青质沉积起始压力和沉积量大幅增加,加剧沥青质在储层和井筒中沉积。建议采用先油藏后气藏、保压方式开采上气下油型断溶体油气藏。取得的成果为超深油气藏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胡伟徐婷杨阳伦增珉伦增珉李宗宇康志江赵瑞明
- 关键词:沥青质相行为凝析气塔里木盆地
- 顺北凝析气藏流体固相沉积特征研究——以顺北XH井为例
- 2022年
- 基于行业标准确定的方法原则对顺北XH井进行井下取样,对该井严格按照国标依次进行单次脱气、恒质膨胀、定容衰竭超高压凝析气相态分析。在凝析气相态实验基础上采用光散射技术开展模拟凝析气流体在井筒中蜡、沥青质固相沉积实验,揭示蜡、沥青质沉积特征,通过软件模拟获得蜡沉积曲线,为顺北凝析气井防蜡沥青之等固相沉积工艺提供指导。
- 张子轶赵瑞明
- 关键词:凝析气相态特征固相沉积
- 基于Darcy-Stokes耦合模型的缝洞油藏注气开发数值模拟研究
-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的多相流同时受Darcy和Navier-Stokes方程控制,流动规律复杂,以渗流力学为基础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无法完全适用。本文提出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开发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方法针对典型缝洞...
- 畅新鸽惠健赵瑞明张伟李俊超
-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
- 盐间页岩油CO_(2)-纯水吞吐开发机理实验及开采特征被引量:6
- 2022年
- 潜江凹陷页岩油储层储量丰富,其孔隙中富含多种可溶性矿物,采用CO_(2)-纯水吞吐进行开发,不仅能利用CO_(2)的超临界特性驱油,而且有利于提高CO_(2)在目的储层中的埋存,有效减少CO_(2)排放。但CO_(2)-纯水体系能否进入页岩微纳米孔隙,并有效动用孔隙中的原油是该方法能否实施的关键。通过设计CO_(2)、CO_(2)-纯水和CO_(2)-地层水的吞吐实验,基于核磁共振方法,明确了注CO_(2)、注CO_(2)-纯水和注CO_(2)-地层水组合的吞吐特征,总结了不同孔隙的原油动用规律和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注CO_(2)-纯水体系比纯CO_(2)吞吐效率高8.62个百分点,比CO_(2)-地层水组合高12.66个百分点,CO_(2)-纯水组合形成的酸性流体会溶蚀孔隙表面的可溶性矿物,改善孔隙连通性,提高储层渗流能力,并且能有效提高小于0.01μm、0.01~0.10μm孔隙中的原油动用程度。多周期吞吐后,产出液中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明显下降,表明后续注入纯水并未扩大波及体积,只是提高原油动用效率。该研究证实注CO_(2)-纯水体系可以有效提高页岩油藏采收率,为陆相页岩油有效开发提供新思路。
- 张冲萧汉敏肖朴夫崔茂蕾赵清民赵清民
- 关键词:页岩油核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