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滨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高压氧
  • 2篇血管
  • 2篇氧化应激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缺血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介入
  • 2篇梗死
  • 1篇抵触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新生大鼠
  • 1篇心肌
  • 1篇心肌酶
  • 1篇心肌酶谱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介入
  • 1篇血管介入栓塞

机构

  • 7篇资阳市第一人...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自贡市第四人...

作者

  • 7篇王海滨
  • 1篇王朝华
  • 1篇李岚
  • 1篇宋志刚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高压氧舱空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压氧舱空气净化装置,两个第一导向柱的另一端套接有拉柱,拉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导向柱固定连接于第一凹槽的底部,第一导向柱的外侧活动套接有拉簧,净化装置本体的内部两侧设置...
代洪媛王海滨李果
基于质谱法探讨血浆代谢物和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神经退行性变的潜在联系
2023年
目的探讨质谱法测定的血浆代谢物(丙酮酸和乳酸)水平与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神经退行性变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1月-2022年3月76名参与者[52名认知功能正常,9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15例AD痴呆(AD dementia,ADD)]参与了这项研究;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成像评估大脑中Tau沉积的量,质谱法测定血浆乳酸、丙酮酸水平和血浆淀粉样蛋白β_(1-42)(Amyloid-β_(1-42),Aβ_(1-42))水平。结果随着脑Tau病变进展(Braak分期0~VI),血浆乳酸[F(3,47)=3.114,P=0.035]、丙酮酸[F(3,47)=4.505,P=0.007]、乳酸/Aβ_(1-42)[F(3,47)=3.418,P=0.031]和丙酮酸/Aβ_(1-42)[F(3,47)=11.558,P<0.001]逐渐增高;血浆乳酸(r=0.36,P=0.006)、丙酮酸(r=0.32,P=0.008)、乳酸/Aβ_(1-42)(r=0.44,P=0.003)和丙酮酸/Aβ_(1-42)(r=0.52,P<0.001)与大脑中AD特征区域中的Tau负荷高度显著相关;与Tau-PET(-)受试者比较,Tau-PET(+)受试者的血浆乳酸、丙酮酸、乳酸/Aβ_(1-42)、丙酮酸/Aβ_(1-42)显著更高(t=3.024、4.762、4.815、6.103,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显示,血浆丙酮酸水平/Aβ_(1-42)区分Tau-PET-(-)和Tau-PET(+)受试者方面的AUC值(AUC=0.891;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1.4%)最高。结论血浆丙酮酸水平/Aβ_(1-42)是预测大脑中AD相关Tau病理学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王海滨门庆玲周文龙郭海志蔡艳丽
关键词:质谱法阿尔茨海默病老年人神经退行性丙酮酸
左乙拉西坦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LEV)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构建HIBD新生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成:模型组(model组)、LEV低、中、高浓度组[L、M、H LEV组,分别灌胃10、30、50 mg/(kg·d)LEV],每组各10只,另选10只为假手术组(sham组)。末次给药24 h后,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变,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脑组织细胞排列紊乱呈弥漫性分布,空泡化增加,出现炎性浸润,神经元凋亡率、血清IL-6、TNF-α、MDA含量和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血清SOD活性、脑组织Bcl-2、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model组相比,L、M、H LEV组以上变化显著减轻(P<0.05)。结论LEV减轻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对HIBD新生大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王海滨门庆玲蔡艳丽周文龙郭海志陈瑞祥
关键词:新生大鼠神经元细胞氧化应激
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介入术后神经功能康复及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介入术后神经功能康复及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介入后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接受介入后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神经营养指标、神经损伤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血清中神经营养指标、神经损伤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中神经营养指标BDNF、NT-3的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中神经损伤指标S100B、NGB、NSE、GFAP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氧化指标MDA、MPO、LPO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抗氧化指标SOD、GSH-Px、CAT、TAC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用于脑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治疗,有助于加速其神经功能康复,同时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王海滨
关键词:脑梗死介入神经节苷脂高压氧
不同时点血管介入栓塞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组织损伤、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点血管介入栓塞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组织损伤、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SAH患者98例根据手术时点不同进行分组,将入院72 h内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纳入早期组(n=46),入院72 h后治疗的纳入晚期组(n=52);2组患者均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比较2组患者栓塞效果;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亚型(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脑组织损伤指标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等炎症因子水平;于术前及术后2周时采用美国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2组患者神经功能,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预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早期组患者完全栓塞比例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1,P=0.026);术后3 d时2组SAH患者血清S100β、NSE、GFAP和MCP-1水平均术前降低,且早期组低于晚期组;TNF-α、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晚期组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时,2组SAH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早期组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AH患者并发症、院内致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37、0.475,P>0.05);早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0,P=0.023)。结论早期血管介入治疗可以改善SAH患者脑组织损伤、炎症反应、神经功能状态和预后。
郭海志王海滨宋志刚李小勇王朝华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点脑组织损伤神经功能
高压氧辅助抗蛇毒血清对早期蝮蛇咬伤中毒患者患肢肿胀情况、心肌酶谱、炎症因子水平改变的影响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探究高压氧辅助抗蛇毒血清对早期蝮蛇咬伤中毒患者肿胀情况、心肌酶谱、炎症因子水平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在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治疗的早期蝮蛇咬伤中毒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抗蛇毒血清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肢肿胀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心肌酶谱[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患肢肿胀情况、VAS评分、CK、CK-MB、cTnI、CRP、IL-6及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2,P<0.05);观察组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8、7.618、11.170,P<0.05);观察组肢体周径小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97、6.791,P<0.05);观察组血清CK、CK-MB及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24、4.734、5.740,P<0.05);观察组血清CRP、IL-6及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5、4.999、6.591,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抗蛇毒血清可缓解早期蝮蛇咬伤中毒患者患肢肿胀情况,降低心肌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代洪媛李声凤兰秀君王海滨车仕箭
关键词:蝮蛇咬伤高压氧抗蛇毒血清心肌酶谱
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ABCD3-Ⅰ评分对TIA后继发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MAR)联合ABCD3-Ⅰ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87例TIA患者,均行MAR检查及ABCD3-Ⅰ评分,随访90 d内继发脑梗死情况,分为继发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MAR检查结果及ABCD3-Ⅰ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AR联合ABCD3-Ⅰ评分对脑梗死预测价值。结果:继发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组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房颤、高脂血症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脑梗死组中度狭窄与严重狭窄-闭塞占比、ABCD3-Ⅰ评分高危占比高于无脑梗死组(P均<0.001);MAR检查、ABCD3-Ⅰ评分及二者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3、0.827、0.942,联合预测具有较高预测效能,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4.2%。结论:MAR联合ABCD3-Ⅰ评分对TIA后继发脑梗死具有较高预测效能,能够用于脑梗死的风险评估。
郭海志王海滨李岚付信飞李小勇李跃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磁共振血管成像脑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