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辉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十堰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老年
  • 2篇动脉
  • 2篇血尿酸
  • 2篇预后
  • 2篇尿酸
  • 2篇老年急性
  • 2篇不良预后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室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端脑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病人
  • 1篇血压
  • 1篇血压节律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机构

  • 5篇十堰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谢辉
  • 4篇陈俊
  • 1篇马霞
  • 1篇刘艳

传媒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血尿酸联合NT-proBNP检测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近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近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154例,按90 d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或死亡分为两组(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尿酸和NT-proBNP水平,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血尿酸、NT-proBNP以及联合检测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90 d内出现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或死亡的病人38例为预后不良组,其余116例为预后良好组,两组病人年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尿酸、NT-proBNP等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YHA分级、尿酸、NT-proBNP是急性心力衰竭病人近期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血尿酸和NT-proBNP水平预测不良预后AUC分别为0.624和0.695,联合检测的AUC为0.768,联合检测准确性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血尿酸联合NT-proBNP预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近期不良预后效能优于单一指标检测。
陈俊胡文彬谢辉
关键词:心力衰竭尿酸N-末端脑钠肽前体预后
血尿酸联合N-末端钠尿肽前体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联合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的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就诊我院的154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90d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或死亡分为两组(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尿酸和NT-proBNP水平,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血清尿酸、NT-proBNP以及联合检测对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90d内出现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或死亡的患者共38例,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在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HGB、尿酸、NT-proBNP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YHA心功能分级(OR=1.09,95%CI=1.05~1.13)、尿酸(OR=1.11,95%CI=1.08~1.32)、NT-proBNP(OR=1.22,95%CI=1.13~1.45)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不良预后的预测因素。通过ROC曲线判断血尿酸和NT-proBNP水平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不良预后诊断的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613和0.684,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57,准确性高于单独检测。结论:血清尿酸联合NT-proBNP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近期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比单一标志物更高。
陈俊胡文彬谢辉
关键词:尿酸预后
STEMI病人不同就诊方式对急诊PCI术临床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比较常规就诊、"120"来院、来院前启动及即时通讯平台提前启动就诊方式对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9月十堰市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STEMI病人共122例,根据就诊方式差异分为A组(29例)、B组(40例)、C组(32例)及D组(21例),分别采用常规就诊、"120"来院、来院前启动及即时通讯平台提前启动就诊方式。比较4组病人入院至导管室所需时间、签署知情同意书所需时间、门-球时间及门-球时间达标率。结果C组、D组病人入院至导管室时间和签署知情同意书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B组(P<0.05);B组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所需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C组、D组病人门-球时间和门-球时间达标率均明显优于A组、B组(P<0.05)。结论急诊STEMI病人来院前启动和即时通讯平台提前启动就诊方式可有效缩短抢救所需时间,提高门-球时间达标率,效果优于常规就诊和"120"来院就诊方式。
陈俊胡文彬谢辉
关键词:就诊方式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的护理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总结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并对该类患者实施监护、整体护理、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经治疗护理,27例好转出院,11例死亡,根据Killip心功能分级,其中死于II级2例(5.2%),死于III级5例(13.1%),死于Ⅳ级4例(1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中及溶栓后给予严密监护、仔细观察、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等全面精心护理后,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谢辉马霞刘艳
关键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节律及晨峰关系探讨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节律及晨峰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55例临床资料,根据血压节律类型和晨峰水平分组;比较不同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和CIMT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结果:不同血压节律类型患者性别、BMI、吸烟史、高血压家族史、合并2型糖尿病比例、病程、FBG、UA、TG、LDL-C、HDL-C及用药情况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节律反杓型患者年龄和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杓型、非杓型(P<0.05);不同晨峰水平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压节律反杓型患者nSBP和nDBP水平均显著高于杓型、非杓型(P<0.05);血压节律反杓型患者血压晨峰水平显著低于杓型、非杓型(P<0.05);血压节律反杓型和非杓型患者24hSBP水平显著高于杓型(P<0.05);血压节律反杓型和非杓型患者dDBP水平均显著低于杓型(P<0.05);③血压节律反杓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和CIMT水平均显著高于杓型、非杓型(P<0.05);血压节律非杓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和CIMT水平均显著高于杓型(P<0.05);④晨峰水平第1四分位、第4四分位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和CIMT水平均显著低于第2四分位患者(P<0.05);⑤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年龄增加、TG水平升高、合并2型糖尿病及血压节律异常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危险因素(P<0.05);而HDL-C水平升高则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压节律异常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危险因素,同时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压晨峰呈U型相关。
陈俊胡文彬谢辉
关键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血压节律晨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