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芳美
- 作品数:22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基于CiteSpace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动态的可视化分析
- 2023年
- 本研究结合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重大命题,从可视化研究动态梳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研究将文献来源范围限定于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的1734篇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关键词共现网络、关键词聚类图、关键词时区图与突现词图等可视化图谱。通过这些图谱可以清晰且直观看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过去发展史、目前研究现状、未来研究趋势,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参考借鉴。
- 韦彩玲梁芳美尹晨祖
- 关键词:CITESPACE可视化
-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干预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本研究采用自主设计的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为干预工具,对朋辈辅导组进行实验干预。结果显示:实验干预后,朋辈辅导组与控制组在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人性与爱、正义与合作、自我管理与谦逊、灵性与超越和积极品质总分上的后测得分及其前后测得分均值差差异均显著,且前者高于后者。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改善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尹晨祖梁芳美唐毓首
-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
-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生命观与自我和谐的影响
- 2019年
- 信息风暴的到来,使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团体心理辅导是否能同时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观认识和自我和谐水平?通过对广西某高校半年的团体心理辅导,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生命认知水平明显提高,自我和谐水平不显著,但总体高于大学生常模水平。因此设计内容突出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生命观认识水平。
- 张运坤唐毓首尹晨祖梁芳美
-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生命观自我和谐
- “双减”背景下广西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
- 2025年
- 为探究“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选取广西地区1400名小学生及其教师、家长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政策实施后,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显著提升,表现为日均阅读时长增加、部分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发展;(2)课外阅读时长与语文学业表现呈显著正相关;(3)尽管政策环境优化了阅读条件,但存在家校协同育人不足、阅读兴趣不持久、受电子产品诱惑等问题。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学生-教师-家庭”多维协同的阅读促进策略,为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与效能提供实践参考。
- 韦冬美梁芳美
- 关键词:小学生
- 团体辅导模式与幕课模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为比较团体辅导模式与幕课模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抽取两个新生班级,其中一个班级进行团体辅导教学,另外一个班级进行幕课教学,通过课程成绩和成长记录本的分析比较这两种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发现:团体辅导班的课程成绩比幕课班成绩优秀;在心理知识掌握上,幕课班学生收获更多;在心理技能掌握上,团体辅导班收获更多。团体辅导和慕课各有优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吸纳两者的优势,采用线上慕课+线下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 唐毓首梁芳美尹晨祖
-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
- 共同内群体认同对壮族大学生解释偏向的影响研究
- 2022年
- 从解释偏向视角探讨共同内群体认同改变对外群体态度与行为的认知过程。研究以壮族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启动范式操作共同内群体认同,测量解释偏向(包含自动解释偏向、迭代解释偏向和延时解释偏向),考察共同内群体认同能否提高壮族大学生对外群体信息的积极解释偏向。结果发现:共同内群体组的自动积极解释偏向显著高于独立群体组,而共同内群体组与独立群体组在迭代积极解释偏向和延时积极解释偏向上没有显著差异。研究完善了解释偏向阶段模型,也为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和积极族际关系的建立提供了路径依据。
- 梁芳美
-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外显与内隐专业认同研究——以广西H高校为例被引量:1
- 2022年
- 文章通过外显问卷调查法和内隐实验法(SC-IAT)研究195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结果显示:(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偏低;(2)外显认同和内隐认同的相关性较低,它们是两个独立的结构;(3)专科生在外显认同及专业认知、专业行为、专业能力上显著性高于本科生,而在内隐认同上不存在显著差异;(4)大一学生在外显专业认同及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上存在显著性且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大二和大三学生的内隐认同呈积极、正向的,而大一学生的内隐认同呈消极、负向的。研究还探讨了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和学生今后不从事学前教育相关工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学生专业认同的建议。
- 尹晨祖吴秀清梁芳美
- 关键词:大学生学前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 2022年
- 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收录的1781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题的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探寻其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脉络。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文量和研究热度持续上升,西南地区的职业学院和普通本科院校是研究的主要力量,大学生、心理健康、高职院校等是当前研究领域的核心节点,课程思政、线上教学是研究的前沿。此外,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该领域的研究者、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及研究实力还有待加强,且应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一体化研究,关注新思想和新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理论及实践效果研究。
- 梁芳美尹晨祖
-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 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和谐实证研究
- 2015年
- 自我和谐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而日益受关注。本研究采用王登峰编制的自我和谐问卷,对桂西北民族地区某高校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现状进行探究。结果发现,与常模相比,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相对较低。为此,笔者建议可以通过调整自我结构,探寻内在价值;学会辩证看问题,达到内在和谐;提炼民族优势文化,塑造积极品格来提升桂西北民族地区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
- 梁芳美苏冬梅
- 关键词:自我和谐民族地区大学生
- 共同内群体认同促进民族心理融合:积极解释偏向的中介作用被引量:4
- 2023年
- 从解释偏向视角探讨共同内群体认同促进民族心理融合的认知加工过程。实验1和实验2设置群体情境(竞争/非竞争),分别考察即时解释偏向(包含自动解释偏向、迭代解释偏向)和延时解释偏向在共同内群体认同与民族心理融合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竞争和非竞争情境下,共同内群体认同能够促进民族心理融合,其促进作用发生在自动积极解释偏向和延时积极解释偏向阶段。研究从认知加工的视角拓展了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并完善了解释偏向阶段模型。
- 梁芳美赵玉芳赵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