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广超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士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动态压力负荷对大鼠生长板软骨干细胞外基质及PTHrP mRNA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探讨动态压力刺激对大鼠生长板软骨干细胞外基质及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培养大鼠生长板软骨干细胞,将细胞分为0、30、60、90 mmHg组,采用动态压力细胞培养装置向各组分别施加0、0~30、0~60、0~90 mmHg的动态压力刺激。作用1、6、24 h后,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软骨干细胞外基质[包括Ⅱ型胶原、葡聚多糖(aggrecan)、Ⅹ型胶原]及PTHrP mRNA表达。结果 30、60、90 mmHg组Ⅱ型胶原均有明显表达且在6 h时达到最高,30、60、90 mmHg组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大于0 mmHg组(P均<0.05);30、60、90 mmHg组aggrecan mRNA均有明显表达且在6 h时达到最高,在每个时间点30、60、90 mmHg组的表达量均大于0 mmHg组(P<0.05);0、30、60、90 mmHg组Ⅹ型胶原mRNA均有较低表达,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0、60、90 mmHg组PTHrP mRNA均有较高表达,在每个时间点30、60、90 mmHg组的表达量均大于0 mmHg组(P均<0.05),PTHrP mRNA表达量随着受力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动态压力负荷可上调大鼠生长板软骨干细胞PTHrP mRNA表达,促进其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及增殖。
- 吴晓东张玉玲白广超李宽新
- 关键词:生长板细胞外基质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
- BMP7蛋白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修复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是否具有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修复的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和BMP7实验组,以Allen's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BMP7组大鼠每天在脊髓损伤处注射50ng BMP7蛋白,连续7天,NC组对应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6小时、3天、1周、2周、4周、8周进行HE染色以观察脊髓损伤处病理学改变;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6小时、3天、1周、2周、4周、8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以检测损伤节段脊髓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protein 200,NF200)、胶质纤微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表明两组大鼠造模后脊髓损伤处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突触数量减少,尼式体淡染且数量减少,组织中可见空洞形成,1周后,BMP7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处尼式体染色逐渐加深,神经突触数量增多,变化较NC组明显。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MP7实验组大鼠NF200阳性表达细胞数造模3天后逐渐增多,至第4周时达到高峰,且在1周、2周、4周及8周时均大于NC组;BMP7实验组及NC组术后GFAP阳性表达细胞数变化均不明显,且两组阳性细胞数差异不显著;BMP7实验组大鼠SYP阳性表达细胞数造模3天后逐渐增多,且在1周、2周、4周及8周时均大于NC组。结论 BMP7蛋白可以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
- 张玉玲白广超金宏亮张文李宽新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7脊髓损伤突触素
- 骨形态发生蛋白7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作用。方法SPF级SD大鼠10只,雄性,4周龄,体重约110 g,以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脂诱导、成骨分化检测BMSCs多向分化能力。将BMSCs随机分为对照组、25 ng/ml、50 ng/ml、75 ng/ml及100 ng/ml BMP7组,MTT法检测BMP7对大鼠BMSCs增殖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大鼠BMSCs诱导后形态学变化;qRT-PCR检测诱导得到的细胞NF200、SYN1、MAP2、GFAP 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检测NSE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第3代大鼠BMSCs呈长梭形,细胞聚集生长呈漩涡状。大鼠BMSCs成脂诱导后胞浆内出现脂滴,油红"O"染色呈阳性;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后出现不透光团状矿物质结节,茜素红染色呈阳性。诱导1后第1天,各组细胞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后2~6 d,各组细胞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诱导后第6天时,对照组、25 ng/ml、50 ng/ml、75 ng/ml、100 ng/ml BMP7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370±0.003、0.399±0.003、0.404±0.003、0.410±0.003、0.397±0.001,其中75 ng/ml BMP7组细胞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均P<0.05)。75 ng/ml BMP7组细胞形态学变化最为显著,细胞形态上类似神经元。75 ng/ml BMP7组NF200、SYN1、MAP2、GFAP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47±0.59、1.48±0.38、2.86±1.65、4.41±0.1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75 ng/ml BMP7组NSE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高于对照组(32.94%±1.62%比0)。结论BMP7具有体外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
- 白广超张文高磊李宽新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神经元
- BMP-7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以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CD29、CD44及成脂诱导以鉴定大鼠BMSCs;MTT法检测浓度分别为25、50、75、100 ng/ml的BMP-7对大鼠BMSCs增殖的影响;第3代细胞贴壁后随机分为三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β-巯基乙醇)、BMP-7诱导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诱导2 h后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神经元标志物神经丝蛋白-200(NF-200)及神经突触素-1(SYN-1)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第3代大鼠BMSCs形态呈长梭形,"鱼尾纹"状聚集生长;CD29、CD44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9.44%、99.17%;成脂诱导28 d后油红O染色阳性;不同浓度的BMP-7均具有促进大鼠BMSCs增殖的作用,以75 ng/ml最为显著;75 ng/ml BMP-7诱导大鼠BMSCs 2 h后可见形态典型的神经元细胞,NF-200及SYN-1为阳性。结论 BMP-7体外具有诱导大鼠BMSCs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作用。
- 白广超金宏亮雷堃李宽新
- 关键词:BMP-7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神经元细胞
- 腰椎棘突间置入Coflex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20例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通过与传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对比来观察腰椎棘突间置入Coflex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住院行手术治疗的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采用Coflex非融合手术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TLIF手术治疗。收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术前、术后1、6、12、24个月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估分数(JOA)评分,及复查腰椎四位X线片(正位、侧位、过伸位、过屈位)测量手术节段及其邻近上一节段腰椎主动活动范围(ROM),分析两组手术的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9.5±8.1)min,术中出血量(287.8±11.0)mL,住院天数(8.1±1.5)d;对照组手术时间(117.6±13.4)min,术中出血量(381.7±14.2)mL,住院天数(12.5±1.9)d,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疗效果上,两组ODI比较,观察组术前评分为(26.4±5.8)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3.9±1.2)分;对照组术前评分为(27.0±4.6)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4.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0,P=0.728);两组JOA比较,观察组术前评分为(9.0±3.6)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27.1±3.3)分;对照组术前评分为(9.3±2.8)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27.2±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0,P=0.976);两组VAS比较,观察组术前评分为(7.9±1.4)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2.9±0.9)分;对照组术前评分为(7.9±0.7)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2.9±1.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5,P=0.839);在腰椎主动活动范围上,观察组术前与末次随访的手术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5,P=0.120),手术上一节段的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6,P=0.129);而对照组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的手术节段R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03,P<0.01),手术上一节
- 吴晓东雷堃张旭白广超李宽新
-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