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艳彬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病
  • 2篇动脉
  • 2篇心功能
  • 2篇心绞痛
  • 2篇心绞痛患者
  • 2篇心脏
  • 2篇型心
  • 2篇型心绞痛
  • 2篇生活质量
  • 2篇稳定型心绞痛
  • 2篇慢性
  • 2篇介入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护理
  • 2篇活质量
  • 2篇绞痛
  • 2篇冠心病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机构

  • 9篇无锡市第二人...

作者

  • 9篇孙艳彬
  • 3篇蒋琳绯
  • 2篇苏严琳
  • 2篇张展
  • 1篇朱佳华
  • 1篇俞玲
  • 1篇徐洁莲
  • 1篇李晓敏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齐鲁护理杂志
  • 2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当代护士(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体质量管理策略的干预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体质量管理策略的干预模式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引入体质量管理策略,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体质量管理行为能力较对照组更优,体质量监测依从性较对照组高,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预中引入体质量管理策略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苏筱斐孙艳彬
关键词:干预模式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结局引导的双心服务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结局引导的双心服务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治疗的100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年龄(53.68±7.22)岁;男性31例、女性19例;体质量指数(BMI)(24.28±3.12)kg/m^(2);病程(3.02±0.61)年;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Ⅰ级21例、Ⅱ级15例、Ⅲ级14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17例、双支20例、三支及以上13例。对照组年龄(55.32±5.76)岁;男性28例、女性22例;BMI(23.89±3.18)kg/m^(2);病程(2.89±0.57)年;NYHA分级:Ⅰ级23例、Ⅱ级15例、Ⅲ级12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15例、双支23例、三支及以上12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结局引导的双心服务模式,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型钠尿肽(BNP)]、并发症以及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_(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8.74±7.13)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2.26±8.0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2.38±7.54)分、(47.78±8.12)分(t=2.480、3.418,P=0.015、0.001)。干预后,研究组LVEF为(69.33±6.89)%,高于对照组的(58.93±6.42)%(t=7.809,P<0.001);干预后,研究组BNP为(116.82±14.25)ng/L,低于对照组的(138.75±12.46)ng/L(t=8.192,P<0.001)。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0%(3/50)比22.00%(11/50)](χ_(2)=4.070,P=0.044)。干预后,研究组SAQ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79.63±8.76)分、心绞痛稳定状态评分(57.76±9.32)分、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70.37±7.11)分、治疗满意程度评分(82.23±8.04)分、疾病认知程度评分(70.12±9
张展李杏莫琳勤苏严琳孙艳彬
关键词: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功能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综合心脏康复策略对心内科PCI手术患者行为变化、相关危险因素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探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综合心脏康复策略对心内科PCI手术患者行为变化、相关危险因素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内科PCI手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综合心脏康复策略,比较两组行为变化情况、相关危险因素水平、心脏康复依从性以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行为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相关危险因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心脏康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综合心脏康复策略应用于心内科PCI手术患者中,可协助患者养成良好健康行为,降低其相关危险因素水平,提高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改善其生存质量。
蒋琳绯孙艳彬李晓敏
关键词:行为转变理论心脏康复
团体心身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团体心身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CS行PCI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团体身心干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不良情绪、生活质量、疾病不确定感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不良情绪(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自尊感)得分、疾病不确定感(不明确性及复杂性)得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生活质量(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生理职能)得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半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CS行PCI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团体心身干预,可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减少疾病不确定感,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蒋琳绯孙艳彬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良情绪生活质量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2016年
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和专科护理的发展,护理的观察学越来越受到各级护理人员的重视,对病情的动态观察,不仅是临床护理质量优劣的衡量标准,也是护理工作者所必备的能力之一。通过对病人的护理观察提出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会大大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孙艳彬俞玲
关键词:肺心病护理
带卡爪的防脱输液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卡爪的防脱输液器,包括通过固定环固定安装于针头上的卡爪,所述卡爪的卡扣端朝上,卡爪的爪瓣上具有带孔凸起,当针头插入输液瓶中后,所述卡爪卡扣于输液瓶嘴上,所述带孔凸起处通过弹性圈紧绑。本实用新型能将针头...
孙艳彬
文献传递
“互联网+”下的干预管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互联网+”下的干预管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98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互联网+”下的干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型钠尿肽(BNP)]、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结果:干预后,两组LVEF、LVEDD、BNP均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CSMS中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行动能力、情绪认知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CD-RISC中坚韧性、力量、乐观性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实施“互联网+”下的干预管理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改善AMI患者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朱佳华孙艳彬徐洁莲
关键词:AMI心功能心理弹性
以格林模式为框架的强化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实践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究以格林模式为框架的强化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8例冠心病UAP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59例。强化组男32例,女27例,年龄(61.37±10.81)岁,实施以格林模式为框架的强化护理模式。对照组男34例,女25例,年龄(61.52±10.64)岁,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患者健康行为水平,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患者应对方式,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评估患者机体状态与生存质量,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干预后,两组定期复查、戒烟戒酒、运动、饮食、遵医用药健康行为评分与总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均P<0.05),且强化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7.37±2.49)分(比16.42±2.34)分、(18.64±1.33)分比(17.58±1.27)分、(17.61±2.43)分比(16.75±2.19)分、(16.90±2.74)分比(15.71±2.46)分、(18.68±1.23)分比(17.46±1.14)分、(89.20±14.63)分比(83.92±14.19)分,t=2.136、4.427、2.019、2.482、5.588、1.990,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且强化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22.78±2.83)分比(19.54±2.44)分,t=6.660,P<0.05],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7.36±1.05)分比(9.81±1.17)分,t=11.971,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且强化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4.07±4.15)分比(73.42±5.23)分、(87.63±3.91)分比(75.71±4.57)分、(89.29±3.58)分比(72.86±5.62)分、(86.24±4.07)分比(77.53±4.65)分、(93.29±2.69)分比(87.93±4.36)分,t=12.25
莫琳勤李杏张展苏严琳孙艳彬
关键词: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强化护理
E-Coach慢性病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病情管理的效果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探讨健康教练技术与互联网整合(E-Coach)慢性病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病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E-Coach慢性病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压、自我管理行为、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服药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合理饮食、按时服药、适量运动、监测血压、戒烟戒酒、定期复查比例、对高血压诊断标准、高危因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危害性知晓率、服药依从性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Coach慢性病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病情管理中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改善自我管理行为,提升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服药依从性。
孙艳彬蒋琳绯
关键词:自我管理行为服药依从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