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映来

作品数:14 被引量:5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病毒
  • 2篇职业病
  • 2篇死亡率
  • 2篇死因
  • 2篇慢性非传染性
  • 2篇慢性非传染性...
  • 2篇急性
  • 2篇非传染性
  • 1篇登革热
  • 1篇阳性
  • 1篇阳性预测值
  • 1篇疫苗
  • 1篇疫情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测值
  • 1篇早死
  • 1篇噪声聋
  • 1篇振动病
  • 1篇职业病发病情...
  • 1篇职业病危害

机构

  • 13篇中山市疾病预...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国家食品安全...

作者

  • 13篇李映来
  • 6篇张瀚中
  • 5篇王曼
  • 5篇黄莉莉
  • 4篇罗乐
  • 2篇冯简青
  • 2篇林海
  • 2篇毛云霞
  • 2篇傅绍周
  • 2篇谈晔
  • 2篇黄奕平
  • 2篇邓永芳
  • 2篇王博远
  • 1篇夏生林
  • 1篇李雷
  • 1篇谢颖
  • 1篇周郁潮
  • 1篇何伦发
  • 1篇陈秀云
  • 1篇梁辉

传媒

  • 2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社会医学...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2019年登革病毒NS1抗原阳性预测值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评价NS1抗原阳性预测值在登革热病例监测中的应用价值,为登革热病例早诊断、早隔离提供科学依据,为疫情防控争取黄金时间。方法对2017—2019年中山市登革热病例监测数据开展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NS1抗原阳性预测值的影响因素。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方法为胶体金法和ELISA法,复核方法为荧光定量RT-PCR(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和ELISA法(登革病毒IgM和IgG抗体检测)。结果1115例登革热监测病例中,NS1抗原阳性预测值为58.27%(634/10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S1抗原阳性预测值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1.021,95%CI:1.011~1.031)、发病前2周外出史(境外OR=54.993,95%CI:19.954~151.560;境内OR=2.628,95%CI:1.630~4.238)、社区出现本地疫情(本地流行OR=277.918,95%CI:75.691~1020.444;本地散发OR=13.831,95%CI:3.937~48.583)、白细胞(降低OR=79.981,95%CI:31.963~200.140;正常OR=25.019,95%CI:10.471~59.783)。确诊病例发病6 d内,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比例逐渐升高,白细胞降低在第6 d高达92.00%(46/50),血小板降低在发病5 d内仅占13.52%(71/525)。结论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的发热病例,发病6 d内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的患者是登革病毒NS1抗原筛查的重点对象,根据流行强度,应采取不同的监测策略,在登革热大范围流行的社区,医疗机构检测的NS1阳性可直接作为疫情处置的依据。
毛云霞王曼罗乐冯志锋谢颖李映来
关键词:登革热阳性预测值影响因素
中山市禽类市场禽流感病毒空气监测数据分析
2018年
目的获得中山市不同禽类市场空气中禽流感病毒活动特点。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4月,每周采用SKC公司的Bio Samplerss(产品目录号225-9595)在活禽零售市场、活禽批发市场和生鲜禽销售市场开展空气监测。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Flu A),Flu A阳性样本进一步分型H5、H7和H9。结果活禽零售市场监测148份样本,检出Flu A核酸阳性样本15份(10. 1%),其中H5、H7和H9亚型核酸阳性样本分别为1份(0. 7%)、1份(0. 7%)和7份(4. 7%);活禽批发市场监测136份样本,检出Flu A核酸阳性样本17份(12. 5%),其中H5、H7和H9亚型核酸阳性样本分别为0份(0. 0%)、1份(0. 7%)和10份(7. 4%);活禽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FLUA、H5、H7和H9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 0. 05)。生鲜禽市场监测53份样本,未检出禽流感病毒Flu A核酸阳性样本。结论活禽零售和批发市场生物空气中能检测出H5、H7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可能导致空气飞沫传播;生鲜禽市场空气中不能检测出禽流感病毒。
王曼李映来罗乐毛云霞吴衍恒李雷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禽类市场
最邻近距离空间分析法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样品采集地点的空间分布模式。方法收集某省22个监测城市2015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281个蔬菜及其制品的采样地点数据,通过GIS地理编码技术,将采样地点数据信息转换成经纬度坐标导入某省电子地图数据库中制作采样地点专题图,计算采样地点平均最邻近距离与空间随机模式下的平均最邻近距离的期望值之比,即最邻近距离系数(NNI),通过NNI值判断采样地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2015年某省22个监测城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采样地点NNI值的范围在0.002~1.086之间,平均值为0.335。18%(4/22)的监测城市NNI<0.1;68%(15/22)的监测城市0.11。空间随机性Z检验P>0.05的只有1个城市(NNI=1.086,Z=0.57,P=0.28),其余21个监测城市的NNI值均<1,P<0.05。结论该省食品风险监测样本在空间上不满足随机独立的前提条件,运用经典统计方法推断的总体污染情况将存在偏倚。最邻近距离空间分析方法应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够分析样本的空间分布模式,检验其是否符合随机性,为保证监测数据代表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梁辉王博远邓小玲周少君肖革新何伦发刘志婷李映来陈语嫣张瀚中
关键词:食品安全
2014—2018年中山市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寿命损失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2014—2018年中山市户籍居民死亡率及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居民期望寿命损失的主要死因。方法选取中山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14—2018年中山市户籍居民的全部个案,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根本死因进行分类和编码,统计死亡率、期望寿命、死因顺位等指标描述死亡水平和死因构成,统计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运用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法描述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2014—2018年中山市户籍居民平均死亡率为575.88/10万,男性平均死亡率673.17/10万,女性则为480.93/10万,总体死亡率(APC=-1.77%,P<0.01)和男性死亡率(APC=-1.60%,P<0.05)均存在逐年降低的趋势。慢性病是中山市户籍居民的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病例的88%以上。恶性肿瘤为2014—2018年死亡率最高的病种,其次为心脏病。心脏病(APC=-5.41%,P<0.05)和呼吸系统疾病(APC=-7.33%,P<0.01)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去死因期望寿命增加前三位的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平均依次增加5.60、3.61和3.32岁;女性去死因期望寿命增加的前两位疾病依次为心脏病和恶性肿瘤,平均依次增加10.91岁和9.97岁。结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是中山市居民的前四大死因,也是造成中山市居民期望寿命损失最主要的疾病,应列为今后中山市慢性病防控的重点。
黄莉莉蔡志成李映来张瀚中夏生林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死因分析
中山市镇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建设现状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中山市镇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能力建设现状,分析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分别对中山市2015和2018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现状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中山市共设立24个镇级疾控中心,机构设置与管理模式多样,54.2%的机构均涉及8项及以上疾控职能,业务用房面积较2015年增长135.57%,24个镇均设置了至少1个预防接种门诊,2018年在编人员338人,较2015年355人有所减少,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构成比由54.4%增至58.2%,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构成比由4.4%增至27.7%,工作年限小于5年的人员构成比由17.2%增至29.9%。2018年现有公卫医师231名。41.7%(10/24)的镇(区)每万人口配备公卫医师人数为1.0~1.2人,41.7%(10/24)为0.5~0.9人,16.7%(4/24)小于0.5人。传染病防控评分2018年高于2015年,免疫规范管理评分2018年低于2015年,差异均有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山市镇级疾控中心能力发展不平衡,建议通过强化政府投入的主体责任、推动区域疾控中心的实体化建设、建立合理的薪酬长效机制、启动人才培养项目等措施提升能力。
谈晔张瀚中李映来黄莉莉陈语嫣王博远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
中山市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再次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 分析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的再次感染情况,为疫情防控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中山市的既往感染者在2022年12月—2023年1月10日期间再次感染情况开展问卷调查,计算新冠病毒再次感染率,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性别、首次感染距今时间、新冠疫苗接种情况、末次新冠疫苗接种距今时间等因素的再次感染率;描述再次感染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68例既往感染者纳入调查,调查对象2022年12月—2023年1月期间再次感染率为31.0%。再次感染率在各年龄组、按距今感染时间分层后的性别组,以及末次新冠疫苗接种距今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感染超过2年者再次感染率最高,为71.6%,首次感染1年以内者再次感染率为4.0%,其中距首次感染7~12个月者再次感染率为26.7%,暂未观察到距首次感染6个月以内再次感染者。新冠疫苗未接组、接种1剂次、接种2剂和接种3剂组的再次感染率分别为52.2%、40.0%、30.0%和25.3%。随着疫苗接种剂次的增加,再次感染率逐渐降低(趋势χ^(2)=6.392,P=0.011)。52例再次感染者症状以发热,咽痛、干咳、咳痰为主,88.5%的再次感染者病程在7天以内,90.4%的再次感染者采取居家治疗,仅9.6%曾到医疗机构门急诊就诊,无住院、重症和死亡个案。结论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痊愈后会发生再次感染,大部分再次感染患者症状较轻,首次感染6个月后,发生再次感染的风险逐渐增加,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可以减少再次感染的发生。
陈雪琴侯玉珍蔡春生周郁潮王曼李映来黄恩妙陈秀云
2014-2018年中山市居民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及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2014-2018年中山市四类慢性病的死亡现况和早死概率,评估本市"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目标的实现情况。方法选取中山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14-2018年中山市户籍居民的全部个案,分析慢病总体死亡率、四类慢病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计算四类慢病早死概率并评估2030年达标情况。结果慢性病死亡是中山市居民的主要死因,2014-2018年其占总死因的平均构成比为89.58%(88.90%~90.31%),其中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类慢性病死亡占慢性病总死亡的平均比例为93.54%(93.12%~94.31%)。2015年中山市四类主要慢性病的早死概率为14.98%,男性早死概率(20.80%)高于女性(8.69%)。整体和男性的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缓慢,年增长率分别为-0.003%和-0.009%,女性下降速度较理想,年增长率达到-0.026%。若以此下降速度计,到2030年中山市只有女性可以达标,整体和男性早死概率年均增长速度需要分别达到-0.028%和-0.027%,比目前的下降速度分别提升8.49倍和3.09倍。结论中山市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四类主要慢性病平均早死概率男性是女性的2.39倍,应将男性作为慢性病干预的重点人群,加快男性慢性病早死概率的下降速度,努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黄莉莉蔡志成张瀚中李映来林海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基于DEA模型的中山市基层疾控机构效率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对2018年中山市基层疾控机构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为推进中山市基层疾控机构建设提出参考建议。方法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理论及方法,对中山市24家基层疾控机构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018年中山市基层疾控机构的综合效率为0.761~1。24家机构中有效的机构为13家,占54.2%。非有效机构大部分规模报酬递减。经比对机构效率分析与业务考核结果,发现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结论为确保基层疾控机构的各项职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未来基层疾控机构的建设应该科学调整投入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模式,重点推进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同时卫生行政部门在落实业务绩效考核的同时,应建立卫生资源配置、利用、效能的动态监控与评价机制,通过有效的管控与引导,实现机构运转均衡与高效的目标。
张瀚中谈晔黄莉莉李映来陈语嫣彭莉
关键词:基层疾控机构DEA绩效评价
2011—2020年珠三角某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及趋势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分析珠三角某市职业病发病情况,探讨职业病防控策略。方法收集2011—2020年国家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报告中珠三角某市新发职业病病例数据,通过Excel工具描述新发职业病基本情况及时空分布特征,包括职业病病种构成、人群分布、行业分布和发病趋势等。结果2011—2020年该市共报告新发职业病704例,男性645例(占91.62%),女性59例(占8.38%)。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最多(213例,占30.26%),其中手臂振动病202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212例(占30.11%),其中噪声聋211例;尘肺病184例;职业性慢性化学中毒75例(占10.65%),其中慢性苯中毒43例;职业性肿瘤和职业性皮肤病各8例(各占比1.14%);其他呼吸系统疾病4例(占0.57%)。从2015年开始职业病新确诊病例呈现上升趋势,到2018年达到历史最高。该市新发640例4类主要职业病(手臂振动病、噪声聋、尘肺病、慢性苯中毒)的行业分布主要为制造业(576例,占90.00%)和采矿业(46例,占7.19%)。制造业行业中,发病前三的行业(中类)依次为:文教、工美、体育及娱乐用品制造业(235例,占40.80%),金属制品业(83例,占12.97%)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5例,占5.47%)。该市主要职业病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46~50岁和51~55岁两个年龄段和6~10年工龄段。结论该市主要职业病为手臂振动病、噪声聋、尘肺病和慢性苯中毒,应重点防控。须加强对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的专项调查和治理工作,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黄奕平李映来冯简青刘浩中傅绍周邓永芳
关键词:职业病珠三角手臂振动病噪声聋尘肺病慢性苯中毒
某小学一起腺病毒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现场调查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调查中山市某小学一起腺病毒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传播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制订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并针对病例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搜索到32例病例,其中11例为实验室诊断病例。病例分布在1个班,年龄8~9岁,罹患率62.7%。临床主要症状有发热(100%)、咽痛(62.5%)、咳嗽(59.4%)、头痛(31.3%)、呕吐(28.1%)、流涕(25.0%)。首发病例2019年5月20日发病,20、21日带病上课,期间天气炎热潮湿,教室紧闭门窗,采用空调降温。结合潜伏期和学校放假日期,推测二代病例22例,三代病例9例。结论:首发病例未及时隔离和教室通风不良,可能是导致本次疫情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
李映来王曼罗乐
关键词:人腺病毒暴发疫情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