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彪

作品数:30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色谱
  • 9篇气相
  • 9篇气相色谱
  • 9篇相色谱
  • 9篇工作场所空气
  • 8篇色谱法
  • 8篇气相色谱法
  • 8篇巴豆醛
  • 7篇雄性
  • 6篇邻苯二甲酸二...
  • 5篇雄性大鼠
  • 5篇染毒
  • 5篇邻苯
  • 5篇邻苯二甲酸
  • 5篇邻苯二甲酸二...
  • 5篇甲酸
  • 5篇二甲酸
  • 5篇二乙酯
  • 5篇苯二甲酸
  • 4篇亚慢性

机构

  • 27篇济南大学
  • 27篇山东省医学科...
  • 3篇南京工业大学
  • 3篇济南市急救中...
  • 2篇山东省职业卫...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30篇张彪
  • 21篇张志虎
  • 13篇李龙
  • 9篇邹薇
  • 7篇李龙
  • 4篇张梦萍
  • 4篇卫海燕
  • 2篇韩茹
  • 2篇朱素娟
  • 1篇魏亚妮
  • 1篇门金龙
  • 1篇门金龙
  • 1篇耿晓
  • 1篇李龙
  • 1篇杨晓
  • 1篇信清华
  • 1篇姚成

传媒

  • 7篇中华劳动卫生...
  • 3篇中国工业医学...
  • 3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年份

  • 8篇2019
  • 15篇2018
  • 7篇201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危害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HAVD),作为我国法定职业病,指长期从事手臂振动作业所引起的以手臂末梢循环或神经功能障碍、骨关节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当其发生后,一般难以治愈,严...
张彪张志虎冯统新李双双李龙
关键词:临床症状生化指标改变疗效评价
灭多威急性职业中毒2例报道被引量:3
2017年
收集2016年7月我省2例灭多威职业中毒患者的职业史及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患者中毒症状及治疗过程。
朱素娟李龙姚成张彪信清华张志虎
关键词:灭多威职业中毒
工作场所空气中磷酸三丁酯职业接触限值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制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磷酸三丁酯的职业接触限值。方法对磷酸三丁酯生产和使用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收集磷酸三丁酯的生产使用信息、工人基本情况、职业史和健康体检情况,采用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监测环境和个体暴露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磷酸三丁酯暴露组和对照组作业工人的问卷调查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产和使用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广泛存在磷酸三丁酯,其中生产企业包装区浓度较高为2.47mg/m3,使用企业投料区浓度较高为2.13mg/m3。对自觉不适症状进行分类汇总结果显示,磷酸三丁酯暴露组136人中,无不适症状者128人,占总数的94.44%,其余5.56%的职工报告有烦躁或精神不振嗜睡等精神症状以及皮肤瘙痒症状,对照组均无不适症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磷酸三丁酯暴露组和对照组间的有无不适症状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磷酸三丁酯暴露组和对照组作业工人的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磷酸三丁酯暴露组和对照组间的内科常规检查、神经系统常规检查、皮肤常规检查、五官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肺通气和X射线胸部透视等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我国丁作场所空气中磷酸三丁酯时间加权容许浓度(8h)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5min)分别定为2.5mg/m3和5mg/m3。
李龙耿晓韩茹门金龙张彪张彪张志虎
关键词:磷酸三丁酯TBP职业接触限值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毒性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简称DMP,由于其能够与纤维素树脂、橡胶等相溶,常作为增塑剂使用。过去认为DMP毒性相对较小,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大多集中于风险评估,对其生产及使用未加以限制,而最近研究发现其具有一定环境雌激素效应,介导...
张彪邹薇李龙张志虎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风险评估生殖毒性萃取
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磷酸三苯酯
为准确评估工人TPP接触水平,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本研究按照GBZ/T 210.4-2008《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有关要求,拟建立一种采样方便,样品保存时间长,易于分析和推广的工作...
李龙张彪邹薇张梦萍卫海燕张志虎
关键词:职业卫生磷酸三苯酯气相色谱法
常见毒物致肺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肺脏作为常见毒物的靶器官,当多种毒物介导肺脏损伤时,其毒性作用大多涉及纤维化、氧化应激、细胞自噬等多种机制,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肺脏毒性损伤,大多以单一毒性作用研究,由于常见肺脏毒性损伤涉及多种毒性作用机制,因此本次针对不...
李双双张彪张志虎
关键词:肺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自噬作用细胞凋亡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研究进展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HAVD),作为我国法定职业病,指长期从事手臂振动作业所引起的以手臂末梢循环或神经功能障碍、骨关节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当其发生后,一般难以治愈,严...
张彪张志虎冯统新李双双李龙
关键词: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疗效评价
巴豆醛长期染毒致雄性大鼠心脏损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巴豆醛长期染毒致雄性大鼠心脏损伤作用,探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个染毒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8.5、4.5、2.5、0.0mg/kg体质量巴豆醛溶液,连续灌胃染毒150d,每天1次,于末次染毒结束后将大鼠麻醉进行心脏取血,经脱臼处死后迅速分离心脏组织,计算其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L)活力,双抗体夹心/竞争酶联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心脏组织心肌肌钙蛋白(cTn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脑钠肽(BNP)以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结果在巴豆醛染毒第90、120、150天时,与对照组比较,4.5、8.5mg/kg染毒组体重增加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8.5mg/kg染毒组大鼠心脏重量以及8.5mg/kg染毒组大鼠心脏系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显示,随巴豆醛染毒剂量升高,染毒大鼠心脏病变程度不断加重,其中4.5、8.5mg/kg染毒组大鼠出现以淋巴细胞浸润、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坏死以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主的病理改变。与对照组比较,4.5mg/kg染毒组大鼠血清CK活力以及8.5mg/kg染毒组血清CK、LDH—L活力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4.5、8.5mg/kg染毒组心脏ALD、ANGⅡ浓度明显升高,BNP浓度降低,8.5mg/kg染毒组cTNT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4.5mg/kg染毒组IL-1β、IL-6、IL-8以及8.5mg/kg染毒组IL-1β、IL-6、IL-8、TNF-α、IFN-γ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豆醛可能通过上调心脏炎性
张彪李双双门金龙张志虎
关键词:巴豆醛心脏心肌酶谱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巴豆醛长期暴露致雄性大鼠肾脏炎性及氧化损伤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巴豆醛长期暴露致雄性大鼠肾脏炎性及氧化状态改变,探讨其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8.5、4.5、2.5mg/kg染毒组和对照组,连续灌胃染毒128d,每天1次,于末次染毒...
张彪李双双李龙张志虎
关键词:巴豆醛肾脏炎性因子
莠去津生产车间中6例灼伤事故分析
莠去津,又称阿特拉津,作为一种广谱除草剂,主要防除多种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在农业中应用广泛,目前国内外产量较大.2016年我省某企业在莠去津生产过程中,发生6例灼伤事故,通过对该6例灼伤事故事故经过、临床症状及治疗过...
张彪朱素娟李龙张志虎
关键词:莠去津事故原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