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学涛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黏膜
  • 3篇疗效
  • 3篇溃疡
  • 2篇血清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乳糜泻
  • 2篇黏膜损伤
  • 2篇细胞
  • 2篇临床疗效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螺杆菌
  • 2篇美沙拉嗪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抗体
  • 2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化道

机构

  • 15篇天津市人民医...

作者

  • 15篇董学涛
  • 11篇刘艳迪
  • 8篇李慕然
  • 3篇陈莹
  • 3篇崔纪芳
  • 2篇朱广博
  • 2篇唐涛
  • 1篇张宝凤
  • 1篇马宏文
  • 1篇高浩
  • 1篇曹明英
  • 1篇韩玉山
  • 1篇姚朱华
  • 1篇李文
  • 1篇张丽君
  • 1篇王静

传媒

  • 2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糜泻患者血清tTG-IgA水平测定及临床研究
[目的]在临床工作中CD实际发病例数远远高于临床诊断的病例数,临床上极易漏诊和误诊,因此,早期诊断对CD的预防及疾病的控制意义重大。通过本研究了解我市是否存在CD患者,进而了解我市CD患者的临床特征,增加对本病的警惕性,...
刘艳迪李慕然李文唐涛朱广博董学涛
关键词:乳糜泻麸质
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血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
董学涛
阿司匹林和幽门螺杆菌对消化道黏膜损伤的相关研究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上消化道不同部位粘膜损伤程度,并观察口服阿司匹林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时粘膜损伤的程度以及口服阿司匹林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以期望提示临床对口服阿司匹林患者的有效诊察及当其同时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时的...
董学涛刘艳迪
关键词:阿司匹林幽门螺杆菌粘膜损伤定植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的内镜、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与预后
2025年
目的分析并总结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的内镜、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于我院诊断为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胸部、腹部CT、PET-CT等影像学结果、内镜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5岁(37~65岁);其中2例患者因腹胀行胃镜检查发现,1例患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1例患者表现为反酸,而1例患者行胃肠镜检查偶然发现,无明显不适;内镜下均表现为十二指肠降段白色多发颗粒样、小结节样隆起,组织学表现为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可见肿瘤性淋巴滤泡增生,免疫组化CD10、CD20、Bcl-2和Bcl-6阳性,CD21染色显示滤泡树突网环状分布在肿瘤性滤泡之外,Ki-67<20%;5例患者均采用“观察和等待”方法,随访后无进展。结论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惰性淋巴瘤,预后良好,对于早期不愿行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的患者,其治疗可选择“观察和等待”策略,临床、内镜医师更应关注此疾病,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黄秀强崔纪芳刘鲁荣董学涛李慕然刘艳迪
关键词:内镜特征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一种消化内科用多功能灌肠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用多功能灌肠器,它包括加热筒,加热筒顶部螺纹连接有筒盖;筒盖上设置有提手;加热筒一侧设置有刻度槽,刻度槽镶嵌有透明的刻度标尺;加热筒一侧安装有齿轮箱;齿轮箱下方设置有支座;齿轮箱内设置有第二丝...
李慕然张楠边姝张宝凤董学涛黄秀强刘艳迪
文献传递
一种便于药物保留的灌肠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药物保留的灌肠装置,包括恒温盒、恒温控制系统、储药袋、第一导液管、第二导液管、肛管、滴管、流量调节器和缓冲管,恒温盒上设有恒温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药物保留的灌肠装置,可通过恒温盒和恒...
李慕然刘艳迪董学涛崔纪芳马宏文 张楠
肠黏膜EB病毒感染伴惰性EB病毒阳性的T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
2025年
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阳性T细胞淋巴增生性疾病(EBV+T-LPD)是世界卫生组织于2008年采纳的一个类别。该病通常发生在儿童中,而成人发病则较为罕见。本研究报告了1例成人起病的EBV+T-LPD,以肠道病变为首发表现。现报告如下。
陈莹赵路瑶董学涛李俊刘艳迪
关键词:EB病毒
T细胞免疫球蛋白-3及人精氨酸酶1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情况及表达意义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3(Tim-3)和人精氨酸酶1(Arg-1)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结肠黏膜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的整理分析。方法:收集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于天津市人民医院诊断治疗的43例克罗恩病(CD)患者、37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30例身体体检健康人员的详细资料以及上述人员内镜结肠黏膜标本和PBMC标本,选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结肠黏膜和PBMC中Tim-3表达;选择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Arg-1水平;分析Tim-3和Arg-1与IBD临床特征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ROC)工作曲线分析血清Tim-3、Arg-1诊断IBD的效能。结果:CD组和UC组患者黏膜组织和外周血标本Tim-3、Arg-1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im-3和Arg-1阳性率在UC组、CD组患者不同炎性活性度、严重程度及病变部位中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ROC结果显示,外周血Tim-3、Arg-1水平单独及联合诊断IBD的AUC分别为0.839、0.885、0.943,95%CI分别为0.766~0.912、0.823~0.948、0.899~0.987,截断值为65.40%、3.28μg/mL,联合诊断的AUC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IBD患者结肠黏膜组织和PBMC标本中Tim-3和Arg-1可能参与IBD肠黏膜免疫应答,因此可作为反映IBD疾病活动度的指标之一。
董学涛刘艳迪李慕然张乐丹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阿司匹林和幽门螺杆菌对消化道黏膜损伤的相关研究
董学涛
评价胃肠安丸治疗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评价胃肠安丸治疗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符合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6例,其中试验组(胃肠安丸组)24例,对照组(肠炎宁片组)12例.结果:①主要疗效指标:临床症状总积...
李慕然陈莹崔纪芳董学涛韩玉山刘艳迪
关键词:胃肠安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