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娟
- 作品数:13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染病防治行业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庆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分离株CQ11-66株在PrM/C及E基因区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
-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标本中检测到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CQ11-66株在PrM/C及E基因区分子特征。方法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采集到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标本,通过巢式PCR及荧光PCR方法,检测到乙脑...
- 许丽娟凌华叶盛冯燕朱朝敏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分离株
- 4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总结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0年9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轻型、普通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46例,分析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情况、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主要症状是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体温、缓解抽搐、意识恢复、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
- 朱朝敏许丽娟牟艳杰周小莉刘志勇董梦久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
- 2011-2017年重庆市612例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分析重庆市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乙脑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乙脑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612例患儿,男女比例约2.3∶1.0,年龄小于3岁287例,3~6岁182例,>6~10岁85例,>10~15岁58例,7-9月发病例数分别为91、452和69例。发病具有高度散发性,农村高于城市。乙脑普通型403例(65.85%);重型131例(21.41%);极重型78例(12.75%)。血清与脑脊液乙脑抗体IgM阳性率分别为48.52%和81.73%。临床表现中发热612例(100.00%)、意识障碍537例(87.75%)、抽搐482例(78.76%)、呕吐328例(53.59%)及头痛215例(35.13%)。≥8月龄的591例乙脑病例中,全程接种乙脑疫苗占9.31%,未全程接种乙脑疫苗占15.23%,未接种乙脑疫苗及接种不详占72.88%。出院时67.29%患儿未遗留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28例患儿死亡。结论重庆市乙脑流行季节常见于7、8月,以6岁以下儿童及普通型为主。脑脊液乙脑抗体IgM阳性率高于血清。
- 许丽娟朱朝敏朱朝敏
- 关键词: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
- 重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分离株CQ11-66在PrM/C及E基因区的分子特征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分离株CQ11-66在PrM/C及E基因区的分子特征。方法采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消化科诊断的流行性乙脑患者血液及脑脊液标本,通过接种BHK-21细胞检测并分离乙脑病毒,并对其PrM/C及E基因区测序。使用ClustalX(1.8)、MEGA5等生物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本研究仅从儿童乙脑患者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到1株乙脑病毒,命名为CQ11-66。CQ11-66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乙脑病毒分离株相比,PrM/C基因区总体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4.8%~97.4%及85.6%098.7%,而E基因区总体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1.6%~99.6%及94.8%~99.6%;CQ11.66株与福建省乙脑病毒人分离株相比较,在PrM/C、E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很高。基于PrM/C及E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CQ11-66株属于基因Ⅲ型。结论在重庆市儿童乙脑患者标本中分离到1株乙脑病毒CQ11-66,CQ11-66株在PrM/C和E基因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其他乙脑病毒分离株存在一定的差异,且系统进化分析显示CQ11-66株属于乙脑病毒基因Ⅲ型。
- 许丽娟凌华叶盛冯燕朱朝敏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基因分子特征
- 重庆市303例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2007-2010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303例患儿,男女比例2.03∶1,1~4岁115例,4~7岁103例,7~10岁43例,发病季节7-9月分别为77、207和19例。未接种疫苗与接种疫苗比为8.7∶1,发病地区分布35个区县。普通型180例,占59.4%﹔重型100例,占33.0%﹔极重型23例,占7.6%.临床表现发热303例(100%)、意识障碍252例(83.2%)、抽搐214例(70.6%)、呕吐137例(45.2%)及头痛112例(37.0%)。血清与脑脊液乙脑抗体lgM阳性率分别为44.61%和79.21%,异常脑电图、头颅CT及头颅MRI分别占98.1%、53.0%和68.3%。47.2%病例在住院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出院时好转98.3%,5例死亡。结论重庆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常见于7月、8月,均为农村地区且大多数无疫苗接种史,以普通型为主。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抽搐及意识障碍,多伴有脑电图、头颅CT及头颅MRI异常,脑脊液乙脑抗体lgM阳性率高于血清,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 许丽娟朱朝敏
- 关键词: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
- 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在慢性腹泻患儿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 目的:观察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慢性腹泻患儿的疗效,为丰富慢性腹泻患儿的治疗手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0名慢性腹泻患儿(6-12月),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采用口服或鼻胃管喂养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维...
- 刘永芳高中敏许丽娟朱朝敏孔粼
- 关键词:慢性腹泻营养不良
- 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 探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PBEN)治疗小儿慢性腹泻(C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CD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5例,中途退出2例)和对照组(25例,中途退出4例)。研究组口服或经鼻胃管喂养PBEN,对照组给予母乳或普通婴幼儿饮食喂养。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重、贫血发生率及血清清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后平均日增重、低体重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ALB、TP、Hb水平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大便次数复常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Hb水平及贫血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BEN治疗小儿CD能有效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刘永芳高中敏许丽娟朱朝敏孔粼
- 关键词:慢性腹泻营养不良
-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基因结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1年
-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每年大约有(35~50)×103例患者,其中约10×103例患者死亡。乙脑患者中重症患者往往留下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乙脑病毒主要经蚊虫或吸血昆虫传播,携带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体后,病毒先在单核-巨噬细胞内增殖,随后进入血流,引起免疫反应,抗体与病毒抗原结合,沉积于脑实质和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补体,产生免疫损伤。
- 许丽娟朱朝敏
- 关键词:脑炎脑炎病毒基因
- 重庆市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
- 目的:对2011年重庆市采集的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乙脑)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并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乙脑病毒)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方法:采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血液及脑脊液标本共1...
- 许丽娟
- 关键词:儿童患者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生物学特征E基因
- 发热 皮疹 肝功能异常被引量:1
- 2015年
-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3岁2个月,2013-09-11因"发热3 d,皮疹1d",收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病房。入院前3d患儿不明原因出现发热,体温时高时低,最高达 39℃,伴有轻微咳嗽,
- 许丽娟黄延风陈军华于洁吴道奇谭琦朱朝敏
- 关键词:发热皮疹肝功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