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霞 作品数:12 被引量:78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维也纳大学师生中医药认知度调查 被引量:1 2018年 为调查维也纳大学师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和使用情况,课题组在维也纳大学随机选取在校师生30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附近中医诊所进行了探访。结果显示,76.67%的被调查者对中医药有所耳闻,其中78.26%认可中医药有效性;53.33%接受过中医药治疗,多为针灸,其中18.75%得以痊愈,81.25%得到好转;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表示在未来愿意就诊中医。维也纳大学师生对中医药有所了解且对其疗效表示认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医药治疗的优势,这与近年来中医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化密切相关。 李金霞 李金霞 柏力萄 刘帅关键词:中医药 问卷调查 “肝气郁结证”术语源流考 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溯源,考证"肝气郁结证"一词的演变过程。先秦两汉时期以论述肝脏生理特性为主,为肝气郁结证的提出奠定基础;唐宋时期将肝脏证候分为虚实两证,肝气郁结证归在肝实一类;明代对肝气郁结的证治逐渐明晰,古籍中单独论述了肝郁的证候;清代专科专论蓬勃发展,对肝郁证的论述可见于各科专著中,但对证型名称表述不一;建国后各版教材中肝气郁结、肝气不舒、肝气郁滞等名称多有混用,直至《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药学名词》出版,正式将"肝气郁结证"列为规范名。 李金霞 许继文 刘寨华 张华敏关键词:肝气郁结证 中医名词 中医药调控心血管疾病自噬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8年 自噬是真核细胞维持稳态的一种高度保守的降解过程,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调控作用,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阴阳自和、气虚痰瘀、肝主输泄等中医理论与自噬密切相关,中医药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可以通过自噬途径实现。本文重点讨论心血管疾病中的自噬,并对近年来中医药调节心血管疾病自噬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许继文 李金霞 张华敏关键词:自噬 心血管疾病 中医药 肝脏五味养生论述 被引量:6 2019年 饮食五味的正确选用对生命健康与养生保健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挖掘古籍中的养生知识,论述肝脏的五味养生理论及方法。在日常饮食中,应遵循“酸入肝,勿过食”“肝苦急,宜食甘”“辛伤肝,慎用之”的原则,少酸食甘慎用辛,以补肝虚抑肝亢;饮食亦顺应四时规律,做到春月少酸宜食甘,秋辛可省但用酸;在肝虚的病理状态下,参照《金匮要略》酸甘焦苦法,应用酸味药补肝,少佐焦苦之药,再加甘味药调和以补肝之不足;当肝气郁结时,参照《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辛补酸泻法,应用辛味药宣散气机,以助肝气疏泄,升发条达。 李金霞 杜松 刘寨华 张华敏关键词:肝脏 饮食 养生 冲任不调证源流考 被引量:11 2017年 冲任不调证为证候规范名之一。在近现代医学标准确立以前,历代医家对冲任不调证的理解各不相同,现对"冲任不调证"一词的历史变迁进行梳理。冲任学说先后经历了先秦两汉的理论奠基、隋唐时期的传承发展、宋金元的百家争鸣以及明清时期的系统与丰富,最终在近现代得以规范及完善。早期冲任不调证单指冲任二脉气、血、阴、阳某一方面的失调,现今则泛指一切可以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的证候,为妇科疾病的总纲。 李金霞 刘寨华 张华敏关键词:冲任不调 名词 温阳益心法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32例临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评价温阳益心法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资料收集、电话回访的方式,对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连续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温阳益心法治疗前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临床症状评分、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减停率、血压、血脂、血糖及安全性进行评定。结果 32例患者平均接受温阳益心法治疗(15. 97±10. 17)个月。治疗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总积分减少(13. 17±15. 81)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2例患者共100处狭窄,治疗后56. 58%的中度以上狭窄减少或消失,狭窄度减少(16. 45±31. 25)%,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后心前痛、胸闷等症状基本消失(P <0. 01),症状总有效率84. 38%,心电图改善率73. 33%,硝酸甘油停减率94. 74%。治疗后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P <0. 05),期间未见肝肾功能损伤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温阳益心法可有效减轻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特别是中重度狭窄,同时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李金霞 张华敏 曹洪欣关键词: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温阳益心法 温阳益心法治疗冠状动脉闭塞验案三则 被引量:1 2019年 温阳益心法是基于胸痹阳虚痰瘀病机提出的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治法,该法温通并用、标本兼治,具有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停减硝酸甘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防止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多重作用,同时可较为有效地再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本文以三则验案为例,介绍温阳益心法的应用,启发治疗大面积冠脉狭窄的用药新思路,在有创性血管重建之外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李金霞 申力 曹洪欣关键词:温阳益心法 冠脉闭塞 急性心血管事件 鼓胀的分期辨治 被引量:10 2017年 鼓胀属难治病,病机虚实错杂,脏腑功能失调,伴随气滞、血瘀、水湿内停,邪盛正衰,病情危笃,预后较差。治疗此病强调动态把握病情病势,对鼓胀病程进行分期,攻补兼施,多法合用,发病急性期水热互结或寒湿内阻,治以中满分消法;病久水结瘀阻,用鳖甲煎丸化裁;后期脾虚水停,以茯苓导水汤加减。 李金霞 许继文 曹洪欣关键词:肝硬化 气虚血瘀证源流考 被引量:6 2019年 气虚血瘀证为证候规范名之一。古籍中与之最为对应的是气虚血瘀一词。在经历了先秦两汉的萌芽期、隋唐的发展期、宋金元的理论成熟期后,气虚血瘀于明清时期在专科专论中得到发挥,并具有病机、证候的双重含义。在现代诊疗术语规范前,历代医家对气虚血瘀证的解释各有侧重。1984年《中医诊断学》明确提出气虚血瘀证的概念,1997年《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将其列为证候规范名。文章对"气虚血瘀证"的沿革进行简要梳理,追本溯源,以期展示气虚血瘀证理论发展之概貌。 许继文 李金霞 刘寨华 张华敏关键词:气虚血瘀证 源流 中药多糖对肿瘤微环境的作用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中药多糖对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影响以及调节方式,以期为相关药物的研发和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在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Infrastructure,CNKI)、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中药多糖(Chinese medicine polysaccharide)''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检索相关文献,总结中药多糖抗肿瘤的药效和机制。[结果]中药多糖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直接杀伤癌细胞;活化免疫细胞,改善免疫抑制;调节细胞因子,保护细胞外基质,调节成纤维细胞和血管系统,阻断肿瘤细胞发展迁移等方式发挥作用,从而逆转TME。[结论]中药多糖在抑制癌细胞增殖、阻断相关基因表达途径、恢复免疫系统功能、遏制肿瘤细胞转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效逆转TME,在抗肿瘤药物研发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李皓月 李金霞 申力关键词:中药多糖 肿瘤微环境 药效 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