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燕琼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信宜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4篇切除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切除术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3篇疗效
  • 3篇病变
  • 2篇单抗
  • 2篇眼底
  • 2篇翼状胬肉
  • 2篇翼状胬肉切除
  • 2篇翼状胬肉切除...
  • 2篇植入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机构

  • 10篇信宜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刘燕琼
  • 7篇黎鹏
  • 3篇李晓燕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60例(共7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34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36眼)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6.7%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前房形成Ⅰ级、Ⅱ级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前房形成Ⅲ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型闭角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刘燕琼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传统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观察组采用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的前房深度、眼压、视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0%(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眼压、视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明显降低,视力恢复良好。
黎鹏李晓燕刘燕琼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单纯性近视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及屈光度的关系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单纯性近视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眼轴及屈光度的关系。方法38例单纯性近视患者依其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比较3组鼻侧象限RNFL厚度、眼轴及屈光度差异。结果高度近视组眼轴最大,屈光度最小,鼻侧象限RNFL厚度最低,其次为中度近视组和低度近视组(P<0.01或0.05)。RNFL厚度与眼轴、屈光度均呈负相关(r=-0.606、-0.736,P<0.01)。结论单纯性近视眼患者鼻侧象限RNFL与眼轴及屈光度呈负相关。
黎鹏刘燕琼陈雪莲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单纯性近视眼轴屈光度
改良翼状胬肉切除与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析改良翼状胬肉切除与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观察。方法临床选择2015年7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0例(80只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40只眼),观察组进行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小切口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疗法,对照组进行自体结膜瓣缘干细胞移植术与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疗法,比较两组的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比较两组的复发情况、患者的不适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适感、复发情况、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性翼状胬肉应用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法不适感轻,恢复迅速,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黎鹏李晓燕刘燕琼
关键词:翼状胬肉
抗VEGF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35例。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54~69岁,平均(61.15±4.54)岁。病程11~86 d,平均(47.25±3.19)d。所有患者进行抗VEGF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FAZ面积;记录患者眼内炎、眼压高、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视力水平显著提高,治疗3个月后BCVA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厚度治疗后显著下降,黄斑水肿情况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Z面积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RVO患者来说,抗VEGF治疗可提升视力,改善黄斑水肿,效果显著。
黎鹏刘燕琼陈雪莲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用药后玻璃体切除时机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雷珠单抗用药后玻璃体切除时机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住院治疗的54例PDR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组,甲组18例患者在雷珠单抗注射3~6 d后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乙组18例患者在雷珠单抗注射7~10 d后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丙组18例患者在雷珠单抗注射11~15 d后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对比三组临床疗效、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乙组总有效率(94.44%)高于甲组(55.56%)、丙组(61.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临床总有效率与丙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术后,乙组CFT、BCVA均低于甲组、丙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CFT、BCVA与丙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③乙组并发症发生率(0.00%)低于甲组(27.78%)、丙组(3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丙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雷珠单抗注射7~10 d后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PDR总有效率较高,可有效矫正患者视力,且并发症较少。
黎鹏刘燕琼陈雪莲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手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挫伤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2019年
目的探析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挫伤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能量合剂、激素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眼视力及眼底改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患眼视力(1.15±0.16)°高于对照组的(0.61±0.08)°,眼底改变率20.51%低于对照组的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挫伤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上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眼的视力和眼底情况,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刘燕琼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挫伤性视网膜病变眼底改变视网膜出血
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联合前房重建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联合前房重建术治疗恶性青光眼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50例恶性青光眼患者(63只患眼)的一般资料,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后,行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和前房重建术,分析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和前房重建术,恶性青光眼治愈率为100.00%。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治疗后的视力和ADL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眼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联合前房重建术治疗恶性青光眼,可降低患者的眼压,改善视力,角膜透明,整体疗效良好,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黎鹏刘燕琼陈雪莲
关键词:恶性青光眼
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分析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眼底激光治疗,实验组给予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BCVA为(0.58±0.14)、CMT为(222.33±10.32)μm,均优于对照组的(0.33±0.08)、(313.12±11.45)μ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值得推广。
刘燕琼
关键词:眼底激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效果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半年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显著升高(P<0.01);角膜散光显著减少,角膜曲率显著上升(P<0.01)。治疗后半年,50例患者均未见人工晶体移位、巩膜穿孔、激素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其中翼状胬肉复发3眼,角膜残留云翳7眼,后发性白内障4眼。结论对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对于提高患者视力、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黎鹏李晓燕刘燕琼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