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陆
-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剂量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对高龄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80岁高龄老年人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va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减少剂量与标准剂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检索范围为建库至2025年2月,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研究。结局指标包括缺血性卒中/全身栓塞(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出血事件(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和其他部位严重出血等)、全因死亡。结果共10篇队列研究纳入Meta分析,研究对象共45574例。在有效性方面,减少剂量组相比标准剂量组在栓塞风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40,95%CI=0.99~1.99,P=0.06),但敏感性分析剔除异质性高的研究后,减少剂量与栓塞风险增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67,95%CI=1.42~1.97,P<0.05);在安全性方面,减少剂量组相比标准剂量组在出血风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0,95%CI=0.73~1.11,P=0.33),但存在较高的全因死亡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9,95%CI=1.18~1.89,P<0.05)。结论≥80岁高龄老年人服用减少剂量的NOACs可能与较高的栓塞风险、全因死亡风险相关,出血风险方面无差异;在排除肾功能不全、低体质量及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等因素后,可考虑给以标准剂量的NOACs。
- 宋朕吴婷婷陈蕊肖焦圣军姚天宇田野路陆
- 关键词:高龄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队列研究META分析
- 复荣通脉胶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 2025年
-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糖尿病者术后通过复荣通脉胶囊治疗对其康复方面的效果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116例ACS合并糖尿病患者(2021年8月—2023年1月收治),随机将上述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患者合理应用降糖药物治疗,同时接受抗凝及抗血小板、降脂及降压、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采取PCI治疗;观察组58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结合复荣通脉胶囊治疗,各组数据观察:疗效、并发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水平方面的改变、左室的舒张末期具体直径(LVEDd)及左室的具体射血分数(LVEF)、左室的收缩末期具体直径(LVEDs)等指标变化,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各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CRP及NT-proBNP、LVEDd、LVEF、LVEDs等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CRP及NT-proBNP、LVEDd、LVEF、LVEDs等指标均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CRP及NT-proBNP、LVEDd、LVEF、LVEDs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荣通脉胶囊可提升ACS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患者预后好,值得应用。
- 姚天宇王植荣马静路陆宋朕张振山
- 关键词:糖尿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复荣通脉胶囊
- 血府逐瘀汤联合心脉隆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NT-proBNP、CRP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心脉隆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降脂、降压、扩张冠状动脉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颗粒剂(1剂/d)口服、心脉隆注射液100 mg静脉滴注(1次/d)。2组患者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血浆NT-proBNP、CRP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2/100),对照组为74%(74/1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观察组EF、SV、CI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NT-proBNP、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对照组LVEF、SV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NT-proBNP、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但CI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心脉隆注射液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及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
- 路陆王峰杨静姚天宇王植荣张振山王峰刘洪贵孙方超何玉杰
-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心脉隆注射液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NT-PROBNP
- 心脉隆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力衰竭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的影响,评估其治疗该类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及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静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sST2、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及cTnI水平,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呼吸困难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2组患者血清sST2、NT-proBNP、cTnI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LVEF及呼吸困难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基础治疗方案能有效纠正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力衰竭,血清sST2水平能有效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 刘东升路陆刘洪贵
-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脉隆注射液急性冠脉综合征N端前体脑钠肽
- 淫羊藿总黄酮对VMC小鼠心肌细胞及血清免疫调节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TFE)对小鼠患病毒性心肌炎(VMC)后心肌及血清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取BALB/C雄性小鼠45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病理组、TFE组、对照组各15只。病理组与TFE组小鼠均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采用柯萨奇病毒B3腹腔接种的方法)。在末次病毒接种1小时后,病理组与对照组小鼠均行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TFE组小鼠给予TFE(200mg/kg)灌胃,连续给予14天,测定每组小鼠心肌的病理变化情况、心肌肥厚指数、血清LDH、CK、IL-2、IL-4、IL-10、IFN-γ水平。结果:病理组心肌细胞有明显病理改变,TFE组心肌细胞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三组两两比较,组间LDH、CK水平及心肌肥厚指数均差异显著,P<0.05;三组血清IL-2、IL-4、IL-10、IFN-γ水平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淫羊藿总黄酮能够调节小鼠血清中免疫因子水平,使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脏得以保护。
- 董晶晶闫国强陈淑兰路陆
-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淫羊藿总黄酮免疫调节因子
- 血府逐瘀汤联合心脉隆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影响被引量:18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心脉隆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THS-TNT)等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行PCI术的2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于此基础上施予血府逐瘀汤联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NT-proBNP水平、THS-TNT水平、心功能、急性冠脉综合征积分及血小板功能。结果治疗后,实验组NT-proBNP(261.27±71.55)pg/mL、THS-TNT(8.30±1.61) pg/mL低于对照组(320.20±72.33)pg/mL及(17.29±2.7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均短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6.00±1.57)分,血瘀积分(4.17±1.32)分,低于对照组(9.14±1.79)分及(7.80±1.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栓烷B2(TXB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心脉隆注射液有助于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NT-proBNP、THS-TNT水平及心功能,并且促使其急性冠脉综合征积分降低,改善血小板功能。
- 路陆杨静姚天宇
-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心脉隆注射液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SGTL-2)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有利影响的可能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8月。结局指标包括心力衰竭住院、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MACE事件、SGLT-2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共6篇随机对照研究纳入Meta分析,研究对象共11012例。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后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SGLT-2抑制剂可减少心力衰竭住院风险(RR=0.76,95%CI=0.62~0.93,P=0.01),然而在全因死亡风险(RR=1.00,95%CI=0.83~1.21,P=0.97)、心血管死亡风险(RR=1.01,95%CI=0.82~1.25,P=0.92)、MACE事件风险(RR=1.03,95%CI=0.87~1.21,P=0.76)、SGLT-2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方面(RR=1.03,95%CI=0.96~1.10,P=0.38)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SGLT-2抑制剂是安全的,可降低心力衰竭住院风险,但在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以及MACE事件风险方面未显著增加或降低。
- 宋朕陈蕊肖吴婷婷焦圣军路陆姚天宇田野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META分析
- 血清胱抑素C及抗β2-糖蛋白1抗体与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2019年
-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及抗β2-糖蛋白1抗体与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数据研究病例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14天预后情况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73例,观察组n=127例),对两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抗β2-糖蛋白1抗体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结果:1.在对患者治疗后进行检查发现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抗β2-糖蛋白1抗体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经积极治疗14天后分析发现,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抗β2-糖蛋白1抗体较高的情况下,NIHSS评分也处于较高水平,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研究发现血清胱抑素C及抗β2-糖蛋白1抗体与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有关,且血清胱抑素C及抗β2-糖蛋白1抗体水平越高神经功能恢复越差,因此可将血胱抑素C及抗β2-糖蛋白1抗体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新的判定指标,为临床医师评价患者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林楠李俊义王峰路陆李科信王震
-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