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娟
-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创伤性休克病例急诊抢救中采用液体复苏方法的效果分析
- 2021年
- 阐述分析不同液体复苏方法用于创伤性休克病例早期急诊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分组研究方法,将 2018 年 7 月至 2019年 7 月我院急诊科收治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 96 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患者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液体复苏抢救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及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抢救治疗 24h 内死亡率差异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 > 0.05);7 天内死亡率比较,实验组 2.08%低于对照组 16.67%(P < 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 8.33% 低于对照组 22.92%(P < 0.05);实验组患者创伤性休克纠正时间、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时间均要较对照组短,且输液量少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在急诊抢救中,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较常规充分液体复苏方法而言更有利于降低创伤性休克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
- 高凤娟蒋琳张文玲甘小娟郭璇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急诊创伤限制性液体复苏
- 微课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 目的:研究微课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7级护理专业的两个班共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50名(传统教学法)和观察组50名(传统教学法联合微课).将...
- 侯磊陈娟高凤娟张淑娟
-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
- 微课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研究微课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级护理专业的两个班共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50名(传统教学法)和观察组50名(传统教学法联合微课)。将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教学模式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评分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学生的标本考核成绩、实验报告成绩、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模式多个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学习评价、际交流以及总分等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结合微课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
- 侯磊陈娟高凤娟张淑娟
-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护理专业实验教学
- 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急救中CRAMS评分法的应用分析
- 2021年
- 分析在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急救中 CRAMS 评分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 2017 年 3 月起,我院对收治急诊创伤患者的急救采取CRAMS 评分法,分别在实施前(2016 年 2 月 ~2017 年 2 月)、实施后(2017年 3 月 ~2018 年 3 月)两个阶段选择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 CRAMS 评分法实施前后患者预检分诊的准确度,以及 CRAMS评分评价效果。结果 在急诊预检分检创伤患者急救中实施 CRAMS 评分法后,患者分诊平均时间较实施前显著缩短(P < 0.05),同时实施后对急诊创伤患者的预检分诊准确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 < 0.05);CRAMS 评分值与患者死亡率呈负相关关系,死亡率随着 CRAMS 评分值的降低而增高。结论 对急诊急救创伤患者采用 CRAMS 评分法进行预检分诊,能有效评估患者病情程度,为其合理分流治疗提供借鉴,提高分诊准确率。
- 甘晓娟杨宇莹高凤娟
- 关键词:急诊创伤预检分诊
- 小儿股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分析
- 2025年
- 分析小儿股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以医院内50例股静脉导管留置患儿为对象,分析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通过分析得出,3岁以下、多次置管、置管时间≥14d、导管直径≥3FR是置管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小儿股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容易导致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发生,其中以3岁以下、多次置管、置管时间≥14d、导管直径≥3FR为主要影响因素,需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护理方法,以防止意外情况出现,保障患儿身体健康。
- 高丽娟高凤娟郭建新
- 血清IL-6 IL-17及IL-35水平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情及化疗疗效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及白介素-35(IL-35)水平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同病情及化疗疗效中的变化。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95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依据入院检查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初始期组(n=45)和进展期组(n=50),依据化疗1个周期后的疗效分为缓解组(n=70)和未缓解组(n=25)。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IL-6、IL-17及IL-35水平,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构建以血清IL-6、IL-17及IL-35水平为变量的评估模型,以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IL-6、IL-17及IL-35水平对患儿病情的评估价值。结果:进展期组的血清IL-6、IL-17、IL-35水平高于初始期组(P<0.05);未缓解组的血清IL-6、IL-17、IL-35水平高于缓解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IL-17及IL-35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模型为logit(P)=-7.052+0.206×IL-6+0.238×IL-17+0.406×IL-35。ROC曲线显示,血清IL-6、IL-17、IL-35水平联合评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灵敏度为80.00%,特异性为95.56%,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P<0.05)。结论:血清IL-6、IL-17、IL-35水平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同病情及化疗疗效中存在明显差异,早期检测血清IL-6、IL-17、IL-35水平可为白血病病情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高丽娟高凤娟郭建新瞿梦婷海力其古丽·努日丁
-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介素-17化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