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令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蓬安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小儿
  • 1篇药事
  • 1篇药事管理
  • 1篇用药
  • 1篇用药问题
  • 1篇预后
  • 1篇预后预测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患者
  • 1篇脓胸
  • 1篇腺瘤
  • 1篇消化内科
  • 1篇小儿功能性消...
  • 1篇小儿脓胸
  • 1篇内科
  • 1篇结直肠
  • 1篇结直肠癌
  • 1篇结直肠癌患者
  • 1篇功能性

机构

  • 4篇蓬安县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4篇唐令
  • 2篇贾宇飞
  • 1篇卢高峰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1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儿脓胸的病原学特征与治疗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小儿脓胸的病原学特征与临床治疗策略。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6例小儿脓胸患儿,根据患儿病情采取适当的治疗手段,所有患儿均在治疗前采集血液、痰液、胸水及肺泡灌洗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检查,分类统计患儿病原菌感染情况,并监测患儿预后。结果该组96例患儿中,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显示阳性者共54例(56.25%),其中肺炎链球菌16例(16.67%)和表皮葡萄球菌14例(14.58%)检出率最高,显著高于人葡萄球菌8例(8.33%),腐生葡萄球菌4例(4.18%),溶血性葡萄球菌2例(2.08%),尿肠球菌2例(2.08%),鲍曼不动杆菌2例(2.08%),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2.0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例(2.08%),白色念珠菌2例(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行胸腔穿刺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34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32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及胸腔镜下脓液清除及纤维板剥脱术,均治疗后痊愈,无转为开胸手术者。14例患儿行开胸手术治疗:12例行开胸纤维板剥脱术,2例行肺叶切除术,患儿均痊愈。结论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小儿脓胸的主要病原菌,胸腔穿刺术及腔镜治疗临床疗效可靠,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贾宇飞唐令
关键词:小儿脓胸病原学特征
B7-H3和CD133在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2025年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绒毛状/管状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非腺瘤性息肉及正常肠黏膜中B7-H3及CD133表达情况,评估其在CRC发生、发展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4月和蓬安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手术或活检的195例CRC、76例绒毛状/管状绒毛状腺瘤、64例管状腺瘤、30例非腺瘤性息肉和10例正常肠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7-H3及CD133在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纳入患者年龄、性别,免疫组织化学B7-H3、CD133、CEA染色作为危险因素,建立CRC生存预测模型。结果:B7-H3、CD133阳性及B7-H3/CD133双阳性表达在正常肠黏膜组、非腺瘤息肉组、管状腺瘤组、绒毛状/管状绒毛状腺瘤及CRC组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并与腺瘤的大小相关。B7-H3、CD133在CRC组高表达,且与CRC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生存期缩短相关(P<0.05)。在CRC生存预测模型的训练集和验证集中B7-H3、CD133的高表达均与CRC的生存期缩短相关,提示B7-H3和CD133在CRC的预测预后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结论:免疫调节因子B7-H3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与CRC的不良预后相关,B7-H3及CD133可能成为CRC形成过程及预测预后的指标。
黄丽娜唐令宋斌华卢高峰马玖玥刘揆亮
关键词:B7-H3CD133结直肠癌腺瘤预后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研究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不合理用药为当前我国各大医院中较为突出的卫生问题,其也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最近几年,消化内科疾病的就诊人数有所增多,药物开发速度也有所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消化内科中不合理用药现象也逐渐增多。为了寻找不合理用药因素,提升临床用药科学性,该文以药事管理的角度,首先阐述了当前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其次说明了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类型,最后提出了解决方案,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唐令
关键词: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药事管理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案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特征,对比两种疗法疗效、评价综合治疗的价值。方法在2017年1—12月,对医院收治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342例入组。选择2018年1—7月,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对象纳入对照研究,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健胃消食口服液,观察组综合治疗,持续4周。结果男女比例1.11:1,年龄(3.4±1.2)岁,病程平均(5.2±2.5)周,初发30.7%,助消化药物21.9%、肠道菌群调节剂36.8%、中药口服液62.9%,联合用药54.1%。其中1年内发生2次及以上对象24.6%,19.3%获得随访。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3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有较强的特征,西药使用率较低,但部分疗效不理想、复发率高;综合治疗疗效肯定。
贾宇飞唐令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小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