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步晓宁

作品数:15 被引量:253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企业
  • 2篇行政
  • 2篇行政公益
  • 2篇行政公益诉讼
  • 2篇生产率
  • 2篇诉讼
  • 2篇全球价值链
  • 2篇资本
  • 2篇资产
  • 2篇价值链
  • 2篇检察
  • 2篇公路
  • 2篇公路建设
  • 2篇公益诉讼
  • 2篇高速公路
  • 2篇高速公路建设
  • 2篇产能
  • 2篇产能过剩
  • 1篇行政公益诉讼...
  • 1篇要素生产率

机构

  • 13篇山东财经大学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广州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内蒙古财经大...

作者

  • 13篇步晓宁
  • 4篇张天华
  • 2篇刘磊
  • 1篇谢晓闻
  • 1篇王倩
  • 1篇刘海明
  • 1篇高翔
  • 1篇刘朝
  • 1篇赵志华

传媒

  • 2篇经济学动态
  • 1篇技术经济与管...
  • 1篇经济评论
  • 1篇财经研究
  • 1篇世界经济研究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南开经济研究
  • 1篇统计研究
  • 1篇管理世界
  • 1篇南方经济
  • 1篇金融研究
  • 1篇经济与管理评...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价值链嵌入能提高企业的成本加成吗?: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检验被引量:7
2019年
文章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算了中国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以及成本加成,并实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成本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与企业成本加成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成本加成的促进作用还存在一个"改善区间"。随着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不断加深,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当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距离逐渐接近,与之产生竞争关系时,发达国家会利自身的技术、市场和营销的优势,阻碍中国企业技术进步,并将其"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进而抑制企业的成本加成。
刘磊谢申祥步晓宁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成本加成企业异质性
资本动态投入、生产率波动与资本错配被引量:4
2018年
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规模以上企业的微观数据,分别从"动"、"静"两方面探究行业内企业间资本错配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利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逐步加权回归;另一方面,从资本动态投入的视角,将生产率波动引入到带有资本调整成本的企业动态投资模型中,构建了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情况下的贝尔曼方程,模拟了名义生产率波动对行业资本错配的非线性正向作用和企业最优决策下的行业资本错配程度。研究表明:补贴差异化程度、免税额差异程度、国有资本比重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行业内资本错配程度;而行业平均规模、知识、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度的提高则可以显著减小错配程度,进而提出推进补贴和免税模式改革来降低行业内资本错配这一重要手段。此外,通过资本动态投入方程模拟得到的行业内资本错配程度显著低于实际测量到的行业内资本错配程度。这意味着,由生产率异常波动引起的企业实际资本投入偏离了其最优投资决策,导致行业的实际资本错配程度显著大于其模拟值,即行业内企业间的资本错配程度增加。
刘朝赵志华步晓宁
关键词:资本投入
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工业产能过剩治理被引量:6
2019年
分别测算了中国工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以及产能利用率,进而实证分析了资源配置效率对产能过剩及其周期性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配置效率提升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抑制其周期性波动,而劳动配置效率与其不存在稳定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配置效率提升对重工业和轻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都有缓解作用,但仅对重工业的产能过剩周期性波动有抑制作用,对于轻工业的产能过剩周期波动抑制作用不明显。轻工业的国有企业缓解了产能过剩,而重工业中的国有企业加剧了产能过剩。
步晓宁郝尚卫王倩
关键词:产能过剩随机前沿模型
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与制造业产能过剩治理被引量:22
2018年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模型(SFA)以及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分别测算了中国制造业总体及15个细分行业2001-2014年间的产能利用率和全球价值链地位,并实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地位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和全球价值链地位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制造业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促进了产能利用率的提高,缓解了产能过剩。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生产效率和出口贸易是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作用于产能利用率的主要渠道。研发活动同样有助于缓解产能过剩,而外商直接投资、国内重复投资、为解决就业压力增加的劳动力投入、国有企业比重过大以及行业内部的过度竞争则不利于提升产能利用率,加剧了产能过剩。
刘磊步晓宁张猛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制造业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
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能有效保护国有资产吗——基于国有企业并购行为的讨论被引量:4
2022年
作为一项制度创新,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能否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试点的实施是否有效抑制了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研究发现:该制度试点的实施有效抑制了国有资产流失,产生了“威慑效应”。相比省属国有企业、央企而言,该制度对其他类型国有企业的资产流失抑制作用更强;与国有企业相比,当买方企业为非国有性质时,并购引起的国有资产流失会受到该制度更强的抑制作用;该制度对跨省和跨行业并购引起的国有资产流失也产生了更强烈的抑制作用。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卖方企业在并购实施前的亏损状态会减轻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抑制效应;而地区执法强度会强化这种抑制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主要是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来发挥作用。本文研究对我国探索法律制度创新以保护国有资产提供了学理依据。
步晓宁潘晓珊张少华
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国有资产流失并购
通向繁荣之路: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被引量:70
2019年
本文旨在从"资源错配和生产率"框架下识别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量化其资源配置和总量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基于中国制造业普遍存在中间投入品这一事实,本文借鉴Hsieh和Klenow(2009)的测算框架,引入中间投入品,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高速公路建设数据,实证探讨了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对3种要素扭曲(资本扭曲、劳动扭曲以及中间投入品扭曲)的纠正程度,并进一步测算了要素优化配置带来的总量生产率提升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资源配置效率惊人,2001~2007年每年平均高达13.23%。总量生产率提升渠道主要来自矫正劳动投入扭曲和中间品投入扭曲两个环节。高速公路建设通过优化中间投入和劳动投入带来的总量生产率提升效应分别为4.39%和9.80%。(2)总量生产率的提升与高速公路建设优化要素配置有关,稳健性分析表明企业距离高速公路的距离每降低10公里,可以矫正中间投入扭曲2.33倍,劳动投入扭曲15.17倍。这些矫正提升了企业平均规模,使得过小企业能够发挥规模经济,过大企业抑制规模不经济。(3)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资源配置效应有很强的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的总量生产率提升效应大于东部;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总量生产率提升效应最大;中小城市的提升效应大于大城市;轻工业和资本密集型的提升效应分别大于重工业和劳动密集型。本文研究有助于认识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和区域协调发展效应,对我国今后进一步开展高速公路建设方向和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步晓宁张天华张少华
关键词:高速公路
民营企业债务违约是内因驱动吗?——基于短贷长投和多元化经营视角的分析被引量:39
2022年
不同于以往从外部因素的角度关注民营企业债务问题,本文从企业自身行为出发分析了民企债务违约是否由内因驱动。具体地,本文考察了短贷长投和多元化经营对民营企业债务违约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上短贷长投以及多元化程度提高了民企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从传导机制上看,短贷长投和多元化降低了企业的盈利水平、提高了过度负债、增加了代理成本,并通过以上三个渠道提高了企业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从异质性结果来看,信贷紧缩会加大短贷长投对债务违约的促进作用。对于政府支持的行业而言,短贷长投和多元化引发的债务违约问题更严重。最后,更多的短贷长投和多元化在决策得当情况下不会引发债务违约风险。本文的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债务违约主要是由内因驱动,即由企业在“求大”“上层次”的心理下实施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驱动。本文对于追溯民企违约的根源、精准施策进而更好地支持民企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刘海明步晓宁
关键词:债务违约民营企业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吗?——基于高速公路建设与制造业企业要素投入的分析被引量:22
2017年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被证实是改善发展中国家经济表现的重要因素,但其中的作用机制仍然众说纷纭。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不同是国家间经济绩效差异的重要原因。为了验证交通基础设施是否确实影响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升了经济绩效,文章将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与高速公路建设数据进行匹配,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的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改善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距离高速公路更近的城市,企业的实际规模与最优规模差异更小。具体来看,交通基础设施降低了同时使得资本和劳动投入偏离的产出扭曲,使得企业的实际规模与最优规模更为接近。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高速公路影响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价格加成和行业集中度等,而通过企业存货产生的作用并不显著。
张天华高翔步晓宁谢晓闻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资源错配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创新效应研究
2025年
在“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背景下,如何利用绿色供应链管理政策赋能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基于2011—2023年A股上市公司和工信部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名单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绿色供应链管理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果和潜在机理。研究发现,企业进入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名单能够显著提高其绿色创新表现。这一积极作用在“链主”企业、高供应链效率企业、非国有企业和东、西部地区样本中更为显现。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绿色供应链管理政策主要通过强化绿色信息披露水平和提高政府补贴来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进一步分析中发现,绿色供应链管理政策不仅能够有效推动试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由量及质”的转变,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显著提高了其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绿色创新水平,存在产业链绿色创新溢出效应。本研究为探索政策驱动工业行业绿色转型和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与启示。
步晓宁郝月张垣浩李健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
外部监督制度创新与国有企业治理——基于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试点的准自然实验被引量:5
2023年
国有企业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息息相关。以2008—2017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外部监督制度创新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国有企业的治理水平。研究发现,外部监督制度创新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的治理水平,尤其对位于副省级以下城市或受金融市场扭曲影响较弱的国有企业,外部监督创新对治理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外部监督制度创新可以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和弱化政府干预力度提升国有企业的治理水平,而良好的市场中介发育与法治环境能够助推外部监督制度创新对国有企业治理水平的提升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外部监督创新在提升国有企业治理水平后会带来股票回报和公司价值的改善。据此建议持续改进公益诉讼制度建设,加大制度执行力度;重视改善外部治理环境,推动外部监督工作收益最大化。
步晓宁刘英新张天华
关键词:公益诉讼国有企业股权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